经有关媒体报道,这个周末,一位95后“大学生股神”成“韭菜”的故事,成了不少投资者的谈资。据报道称,这位95后“股神”前两年还是在校大学生,2.8万元资金入市炒股,随后成立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过亿。然而,好景不长,今年该95后的年轻私募,管理三只产品亏损在18%到40%,其中两只产品的净值仅为0.6元左右。

在A股市场里,中小投资者成为“韭菜”的故事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实际上,在A股市场这个生物链里,中小投资者注定是要成为“韭菜”的。毕竟A股市场总体是一个缺少投资价值的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仅上市公司缺少投资回报,而且上市公司还要不断地从股市里融资,限售股股东也要从股市里套现,还有新股发行不断,并且各种中介机构也要从股市上抽钱,甚至就连现金分红,也需要缴纳红利税。所以,在这个市场里,投资者整体上的亏损是不可避免的。如此一来,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要从股市上赚钱,也就只能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了。所以,中小投资者难逃当“韭菜”的命运。


但“股神”也成了“韭菜”,而且这位“股神”还是管理着上亿资产的私募基金经理,这事情就有些吸引“眼球”了。如果说,“股神”也成了“韭菜”的话,那么这棵“韭菜”就长得有些肥大了。不过,再肥再壮的“韭菜”也还是“韭菜”,最终难逃被收割的命运。

那么,作为95后“股神”,这位名叫“刘侃”的年轻私募基金经理为何也成了“韭菜”呢?实际上,刘侃成为“韭菜”这是一种必然。这实际上,是由刘侃的“发家”所决定了的。相关资料显示,刘侃出身于1995年,经济学系金融专业,2014年末拿2万8千元资金入市时,还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他的2.8万元资金,其中,家里人给了2万元,自己生活费8000元。期间他不断加杠杆,先借场外股票配资杠杆赚得第一桶金,后开始代客理财逐渐走向资管道路。2015年10月末,刘侃还没毕业,就和几个小伙伴正式成立了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一二资本。据介绍,至今为止,一二资本的资金管理规模已过亿。

从这个资料介绍里,人们不难发现,刘侃的入市时机是非常好的,正处在一轮疯牛的上涨阶段,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不断加杠杆,并且是借场外股票配资的杠杆,杠杆达到10倍左右,杠杆最高时达到了15倍。运用如此高的杠杆,这跟赌徒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在当时的疯牛行情中,他成功了。实际上,在当时的疯牛行情中,只要敢于运用高杠杆,获得巨额收益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如笔者认识的一位“股神”,在2014~2015年的疯牛行情中,通过借助高杠杆,成功地将600万资金炒作到2个亿。

正因为刘侃是以赌徒的方式获得成功的,所以股灾来临的时候,刘侃受到惩罚是自然的事情。虽然进入2015年之后,伴随着股市的一路涨时,刘侃也是一路降杠杆。从15倍降到10倍、8倍、6倍。在2015年4月份大盘最疯狂的时候,杠杆是四五倍。到2015年6月中旬的时候,刘侃当时的自有资金达到670万元, 配资资金量是3000多万元。股灾时候亏损非常严重,配资的账户全部被平了,还亏损了400多万元,自有资金只剩下200万元左右。

因此,作为刘侃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投资者。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只不过因为入市时机很好,所以总体说来,刘侃在2014~2015年的疯牛行情中,最终还是赚了些钱。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个不成熟投资者的本质。对于这一点,也可以从其今年沦为“韭菜”中,得到证明。既然刘侃今年损失惨重,很显然,他并没有重仓持有蓝筹股,相反持有中小创的概率居多。而中小创通常是一种散户情结,这表明尽管刘侃管理着上亿的资产,但本质上,刘侃跟中小散户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成为被割的“韭菜”也很正常。

不仅如此,正因为炒股一度获得成功,所以,刘侃跟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难免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就是战无不胜的“股神”,所以一切当然是由自己说了算。因此,尽管刘侃的团队里配备了一名风控人员,但从今年刘侃的私募基金的损失来看,这名风控人员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作为董事长及总经理的刘侃基本上是大权在握,一人说了算。而这样的团队,失败是必然的。

当然,作为95后“股神”,刘侃还很年轻。对于刘侃来说,没有什么失败不起的。而且失败的本身也是一种财富。可以说,经过今年的失败,甚至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失败在等待着刘侃,但只要刘侃能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这位95后“股神”就有可能告别“韭菜”的命运,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股神”。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