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上百亿债务 雨润的财技玩不转了


作者 | 刘培


来源 | 野马财经


昔日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如今不仅跌落500强之外,遥遥无名,而且还陷入债务危机的烂摊子,立于存亡的一线之间。


雨润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雨润集团”)旗下的明星业务——昔日肉制品巨头雨润食品(1068.HK)近期公布了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毫不意外,其身上本已繁重的债务枷锁,依旧未得解脱。


截止2017年6月30日,雨润食品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为港币71.5亿元(折合人民币约60亿元),其中67.48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约56亿元)为一年内到期。更加重要的是,这其中,已经有42.19亿元(折合人民币约35.2亿元)出现逾期,虽然部分金额已经与银行达成共识,得以展期2017年或以后还款, 但仍有6.93亿港币未有着落。


也就是说,在去年纷纷陷入银行、承建商、政府上门索债不成,提至法庭诉讼的窘境之后,雨润食品的债务问题,依旧在继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6月30日,雨润食品的现金结余以及定期存款、质押存款和受限制银行存款合计也仅仅只是2.11亿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8亿元),如此数额,对于上述债务,无疑是杯水车薪。


此外,受到宏观环境以及自身运营问题影响,雨润食品2011年以来营收连续缩水,2016年营收137亿港币,仅仅相当于2011年业绩的42%。而这一趋势继续下滑,2017年上半年实现收益5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9.9亿港元下降35.4%。一边是债务问题的不断扩大,另一边是造血能力的日益恶化,雨润食品的资金链已经危在旦夕。


那么,一家昔日的明星企业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创始人被“限足”


其实,野马财经注意到,不只是雨润食品,其背后的雨润集团,资金链状况也不乐观。


雨润集团旗下除了食品外,还包括房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等业务,还有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央商场 (600280.SH),后者主业为百货和综合体地产。


其中,中央商场2017年上半年总负债14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8%,如果算上雨润食品的负债,截止6月30日,两家上市公司的负债规模超过220亿元,短期负债为129亿元,而两家上市公司的先进集现金等价物合计为7.8亿元。


债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始于2015年。是年3月,雨润集团实际控制人祝义财,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龙之首被控制,引发债权人恐慌,各大银行以及非银行机构收紧了对雨润集团的融资贷款,导致雨润多项业务和资产被冻结,资金链断裂。


先是许多雨润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的金融合同债权持有人要求法院冻结祝义财个人财产以及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祝义财持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中央商场56%股份被全部质押,整个雨润的资产流动性陷入警报状态。


而后,雨润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的运营也频频爆出问题,旗下黄山雨润地华置业有限公司、黄山松柏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因为涉合同纠纷多起,涉案资金达数千万元,房产被查封,并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中。江苏雨润集团控股的铜陵地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铜陵市民生工程更是因为资金流动问题停滞,未完成的粗笨主体,已经成了城市的“癞疤”。


追溯危机源头


如果说创始人的失联成了危情爆发的导火索,那么穿透雨润集团债务泥潭的背后,根本原因却是祝义财的激进式扩张。


1993年,从水产生意转型到食品业的祝义财,成立第一家食品公司。随后,受益于国企改制,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如折价出售旗下国有企业,祝义财敏锐地嗅到机会,先后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南京罐头厂、江苏东海肉联厂、安徽阜阳肉联厂等数十家国有企业,在短短几年,建立起食品全产业链。


而这些早期并购的工厂,同时附带大面积的低廉国有土地,被雨润后期用来商业开发,着实以“白菜价”购买到了“黄金”;雨润还通过对这些资产质押获得银行贷款来补充运营资金。这种低价收购模式,使得一家食品企业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轻资产模式,而且低价收购带来大量负商誉收入,增厚公司盈利。2004年,雨润食品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6亿元,跃居为全国食品龙头企业,并与2005年成功在港股上市。


雨润食品在前期的资本运作中顺风顺水,而且低价获得一批土地资源,更使得雨润在日后的扩张中可以迅速获得融资,这种低价并购—增厚利润—附加权益(进一步融资)的模式,形成祝义财式的经商之道。


祝义财在2001年开始瞄准了另一个行业——房地产,并在2002年5月,成立江苏地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华房产”)。祝义材也同样故技重施,在收购国有地产公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地产产业链,包括南京河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以及2005年入股的中央商场,进入城市综合体业务,以及建筑公司、园林公司、设计公司等全产业链。


2010年,雨润发布一个雄心勃勃的“三三三”发展战略,号称未来要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建设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个县域建设雨润农副产品种养生产基地。


雨润的农副产品中心计划也同样受益当地政府的支持,获得大量规划用地,其中也不乏大面积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相比同时期的地产公司而言,动辄数亿规模的招拍挂出让的买地模式,雨润通过并购附赠的土地,价格更为低廉。


然而,食品发家的雨润,如何将各项业务形成规模性联动效应,却并非易事。


一位曾经接触雨润集团的高级经济师龅跃忠对野马财经分析称,雨润集团在于在多元化战略中管理以及战略方式上的不当选择为后期债务危机埋下祸根。


评级机构中债资信称,公司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占比很高,主要分布于二线城市偏远地区及三四线城市。截至2015年9月,雨润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合计达112亿元,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为73.66%。


这也就是说,非流动资产占比过高的情况下,想要提高公司快速营运能力,关键是看资金的周转速度。然而,由于受国家政策调控明显,三四线住宅地产回笼资金受到拖累,拉长了回流周期,而且大型商业地产业务本身更是因为投入资金大,动辄数十亿元,甚至一个项目资金在上百亿元规模,投资回收周期长,周转速度缓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野马财经称,雨润在地产业务过多集中在苏北等楼市行情较弱的三四线城市,很难形成依靠地产自身资金回流形成的规模化扩张。不同于食品零售业的快速变现,地产投资模式对资金的极度渴求拉紧了雨润资金供给。


而在周转速度缓慢、地产业务自身造血有限的情况下,雨润集团所仰赖的只能是雨润集团下关联公司之间相互融资,如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固定资产质押等融资以及关联借贷等。野


马财经从雨润2005年的招股书上发现,截止2005年3月31日,应收关联公司款项为18.5亿元,而2002年,这一数据仅仅为5850万元。而中央商场2010年向关联方提供资金余额10.9亿元,2012年这一数据激增到31.3亿元。并且,中央商场的母公司——地华房产曾经质押对旗下地产子公司的股权,为雨润集团融资8亿港币人民币,类似交易颇多。


雨润集团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尽管一时纾解资金之困,然而却不可持续。这种资金的拆解极易形成集团对上市公司的依赖,也会危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导致上市公司管理、人才补给以及产业链上抗风险能力不足。


2011年开始,雨润食品营业额逐年下降,2016年营业额仅仅只有2011年的323亿港币的52%,几近腰斩。同时,雨润自身质量问题频频曝出,雨润旗下的新建屠宰厂出现产能过剩,停工关厂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战略上不够专注,后期的人才和资金都跟不上扩张速度,而中国猪肉价格市场本身波动水平较大, ‘不专一’的雨润食品,缺乏行业产业链上的全方位支持,极易在行业跌荡中出现问题。” 消费品专家肖竹青对野马财经分析称。


雨润的“卖身计划”


新老业务相互纠葛,造血不足,祝义财的多元化之路自然命悬一线。


雨润集团内部或许也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考虑对集团的巨轮上的“负荷”进行抛掷。


早在2011年,《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祝义财私下里曾有意向将雨润食品出售给中粮集团,当时雨润食品遭受美国证机构浑水做空公司和海外对冲基金的联手做空,股价下跌;而且被媒体大肆曝光的质量问题以及雨润食品自身的低价收购等也让雨润颇为头痛。


这个收购消息在当时极为隐秘,最终因为祝义财对中粮集团开出的价格不满意而终止。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雨润成立一家保险公司——利安人寿,开始进军金融业。2012年又在国内外笼络高端人才,组建金融团队。同一年,祝义财从雨润食品辞任董事长。


借道金融,来为雨润集团补充“新血”,是祝义财开出的自救药方。利安人寿保险费用在短短几年时间规模性增长,可查到的就有11.5亿元关联信托计划,流向雨润集团。然而通过创新金融业务以及花式关联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都在祝义财身陷囹圄那刻纷纷落幕。


债务危机中雨润集团,引起了“并购之王”孙宏斌(融创中国的董事会主席)的注意。2015年9月融创中国(1918.HK)发布公告称,已与雨润集团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孙宏斌公开表示,看好雨润集团旗下的中央商场、农产品和物流以及保险板块,认为很有潜力,各板块之间形成正向协同作用。但是,因为部分交易没谈拢和交易债务的复杂性,该计划在2016年1月夭折。


孙宏斌退出之后,澎湃新闻曾报道称碧桂园(02007.HK)有意接手,前期碧桂园的一些营销大将也进入雨润地产板块担任高管,这也引发人们纷纷猜测,表示看好双方的联姻,碧桂园具备三四线地产业务运营的实力,有助于盘活雨润的地产业务,然而收购,最终不了了之。


雨润集团接连失去“白衣骑士”之后,开始频繁出售旗下子公司。2015年,多家食品新店以及雨润国鼎证券和杭州城东新城项目等被出售。2016年,一家冷鲜肉及冷冻肉的公司,被雨润食品以6671万港元出售。


2017年6月,雨润集团的核心资产地华房产旗下的扬州雨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价25.6亿元出售给蓝光发展(600466.SH)旗下的子公司。但由于在收购过程中复杂的债务问题,目前收购还在进展中。


面对繁重的债务危机,雨润集团的“卖身计划”还将继续,雨润是继续寻求“白衣骑士”,重续集团神话,还是继续剥离出售,将使得局势变得十分微妙。


2017年雨润食品的中报上提到,积极“寻找潜在策略性投资者及为若干非核心资产寻求买家”。这也就是说,雨润食品的未来计划是双向进行,一方面寻求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剥离非核心资产以纾解资金困难。


对于集团后续危局如何破,野马财经电话询问雨润集团副总裁钱毅,对方回应称自己主抓党务工作,不是新闻发言人为由拒绝回答。


不过,无论是什么样的选择,雨润集团都需要尽快寻找到一位有魄力的接盘手,能够帮助雨润集团解决债务危局,在战略上运筹帷幄,走活死局。


雨润局势,接下来该如何走?这是市场抛给一家集团的最后一问。且观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