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国新三板创新与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新华通讯社举办。本活动由中国证券报、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财富研究院做为学术支持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特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总负责人李茂生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我已经好年不参加这一类的发布会。岁数大了,离市场相对远一些,给自己的定位,我这辈子究竟干什么?从事金融、证券研究的事务大概46年了,我这四十多年干了什么?还是基于我过去的认识,经济学是很残酷的工作,很少能够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大家看看中国几十万的经济学家,几十年来给中国社会留下了什么?所以残酷得很。

前几天看了网上的一些东西,对我有一些触动,我不像有些人那么生气。过了40岁以后,生气的事情会相对少一些。

主标题是“为什么经济学家越来越没用?”副标题是“经济学家是一群被过度信赖但名不副实的名利之徒”,很多人反驳,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反驳,我把这个叫“愤青式的学人,有比较愤青式的情怀”。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中,而且我自己一直在搞这个东西,有时候难免也来关注一下。今天我发表一点意见,我看了这个书,从今年来看,2017年的报告比2016年的报告质量上升了一个台阶。就我这几年接触到的新三板众多著作中,特别是蓝皮书当中,是写得质量比较高的,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就不多说闪光和创新的地方了。

为什么这个书质量高呢?它实现了三方面人士的优势互补:

一是金融证券、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人。

二是市场人士,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拼搏的实践者。

三是媒体的人士。刘平安博士是董事长,闻召林先生是副总编辑,闻召林先生我是第一次见,但是我还是久闻大名的,这不是夸张,他当记者开始我们已经有一点神交了,他当主任记者、总编助理、副总编,一路走来他在媒体行业我是比较欣赏的。

媒体行业也是鱼龙混杂,要是套用对经济学家的评价看,说经济学家名利之徒,媒体人士也有不少名利之徒,但是把名利“科学的”、“公正的”为社会服务的,能够做得比较好的,闻先生就是。能把名利的色彩看的比较淡,也不能说他一点名利没有,社会上一点名利之心没有的,没有这样的人,说清高不要名利,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总要在这个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的人士结合起来,使得我们这个比其他的要好。

去年蓝皮书就存在这个问题,去年蓝皮书是和社科院金融所合作,我跟他们说这个书有一点差距,今年的比较好。

我先讲一下对新三板市场的看法。我们蓝皮书是年度报告,是本年度当中一些比较重大的,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新三板的研究是滚动式向前发展的研究,我的意见不一定对,希望平安、召林你们在下一年度做蓝皮书做市场发展与创新报告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一、新三板转板。

这几年新三板的转板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新三板的转板如果说作为近中期过度实施的制度安排要转板,转到两个交易所上市,这个我也同意。

因为要立足于现实,要有一个过渡。但是长期来看,我是不太赞成这种转板的,转板近期要做也比较难,因为法律障碍现在越不过去,上两个礼拜我跟刘主席在一起的时候也探讨过这个问题了,因为证券法说公开发行的股票才能上市,也有一些法律界人士说新三板也算是公开发行,这种解释可能比较勉强,这就涉及到要修改证券法。修改证券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比如我们前几年提出审批制下注册制改变,你就得修改,对于注册制的问题就有一大堆意见,所以也推不了。

现在刘主席接任以来,说和注册制也不矛盾,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太极的方式,可能暂时还推不出来。在审批制下,一个礼拜上那么1、2支股票。一年上400、500支股票现在还有很多人意见,一要发股票马上就有人反对,如果说注册制的话问题就比较大了。

为什么我不太主张转板?

转板实际上对新三板的规范发展是不利的。刚才刘平安讲到了流动性不足,也讲到了僵尸股的问题。僵尸股现在不少,如果我们要转板,比较好的、盈利能力比较强的股票要转板,那我们30多万投资者在新三板上交易会投什么股?他会买什么股票?就是看看哪几个股票会转板,就去追它,没有转板前景就免谈。

这样这个投资者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可能转板的公司。那些没有可能转板的公司就不会引人注意,所以这个市场就不太可能健康发展。我对这个转板不是很看好,我也不太赞成。

 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是怎样的市场?

在我看来应该是多元的资本市场,我一直不赞成多层次资本市场这种看法。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市场,多元市场是平等的市场,所以我们现在,现在主张转板的恰恰是从眼前利益来看,把新三板市场看低了,它是一个低级市场,我要慢慢的往高级市场去走,说得不好听,现在都是内部人,大家都是新三板的人了,我们是不是有妄自菲薄不太看得起自己呢?

好一点的企业到交易所上市去,我们留在这里自己玩就是比较差的。刚才刘平安讲的定位讲得很好,但是里面隐含着一种矛盾。

要把新三板发展成交易所,叫北京交易所,甚至叫雄安交易所.转板的话,雄安交易所交易的都是四级股票,好的都是人家的,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看得比较低呢?

所以我觉得要发展多元的资本市场。新三板就是其中的一员,新三板推出的时候有一种提法,叫中国的纳斯达克,谢董事长估计也讲类似的意思。

如果是中国的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在美国资本市场当中处于什么地位?是不是纳斯达克、中小股发展得好了以后就到纽交所上市转板?

美国人、纳斯达克的人从来没有这种想法,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想法,主板的利益太大了,赚钱赚得有点超过我们的梦想,新三板赚钱就相对比较困难一点。

要从世界来看这个赚的钱也不是太差的,因为市盈率也有20多倍,所以还是要把新三板发展成为一个真正中国市场当中的一元,是多元当中的一元。而不是处于塔的底部、比较差的,众星拱月把两个交易所捧得很高赚大钱,我们还是可怜兮兮的继续发展新三板。

我们要把它变成中国的纳斯达克,这些小公司由小变大了,这些弱公司变强了,它还在我这个市场里。所以使得我这个市场对投资者才有吸引力。

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上市,阿里巴巴是不是下一步要到纽交所上市?(这里老人可能记忆错了,阿里巴巴是在纽交所上市的)马云绝对没有这个想法,比尔盖茨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几十年也没有想过说要改到纽交所上市,它在纳斯达克发展得非常好,所以业界的同仁要在这方面多动脑子。

说到这个想到28年前,从美国回来的一些博士,特别是从纽交所回来的博士,在刘鸿儒(音)、高西庆(音)他们的支持下搞联办,研究斯达克(音),想法很好,但是面对强大的两个交易所,这个新建的交易所就消亡了。

我在职的时候不能炒,社科院也是比照公务员的,正处以上的干部不能炒股票,我退休2015年底、2016年初的时候过了两年去炒股,之前那时候只要拿身份证就可以开户炒A股,现在新三板呢?一开始300万,还要两年的投资经验、具备财经金融会计知识,A股什么不要,教授家里的保姆赚了钱,经济学教授反而赚不了钱,就是宣扬这些东西,宣扬没有文化、什么知识都没有的都能赚钱,反而教授有知识的赚不了钱?

我们这个市场这样是对的,但是对的你那边也要要求,那时候我跟刘主席讲现在不行,他说对,那时候200多元就能炒股。

现在我们反而越拉越远,而且提高了500万了,不是单日是十个交易日,想变化打擦边球说没有300万我贷款给你300万,开户后把钱还给我,这个可以炒,十个交易日垫资垫不了了,这样的话市场怎么能行?

我们要研究怎么样使得新三板能够成为真正中国的纳斯达克,我把它改了名字,我们原来叫斯达克(音),这就是证券交易报价系统,纳斯达克也是一个报价系统,我也主张不要叫新三板了,如果要是简单一点就叫C斯达克(音),中国的证券交易制度报价系统。

原来28年前的那个公司叫全国证券报价系统,现在改成中国证券报价系统,这就新了,那是旧三板现在是新三板,那个是旧斯达克(音),现在是C斯达克(音),这样发展得更好一点。

当然我自己是这么想了,远离市场是不是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请刘平安、闻召林下一年的年度报告研究这个问题。就说这么多,谢谢各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