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去英雄不自由

 

前几年借壳上市(现在叫“重组上市”)的盛行,以及大佬们对于屯壳的高度热衷,使得壳公司的估值一直居高不下,40亿的总市值都被土豪视为便宜货。相比之下,炒房人的几百万真是弱爆了。

 

遗憾的是,运去英雄不自由。几年以来,IPO常态化、白马蓝筹崛起,壳公司跌得一塌糊涂。潜伏壳资源押宝重组的一群人,距离“乌鸦变凤凰”的梦想,始终遥不可及。

 





















 

Peng sir一向软心肠,禁不住替他们着急:壳公司的估值到底见底了没有?

 

猜顶寻底,一直是历史未解之谜,也是投资者最热衷的事情,勉强算是智力寻宝游戏吧。

 

 

人有多大胆

 

招商证券策略团队曾测算,每一个A股上市公司包含近27亿的壳价值。随着监管趋严、IPO提速、解禁潮来临,这一价值将会缩减至10亿以内。

 

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ST公司估值高企,40亿总市值以下的公司,一度都很罕见。就这种,还引发了哄抢。有钱的大佬们举牌,没钱的小散们跟风,一派“早上车早获益”的理念深入人心,其喜洋洋者矣。

 

“存在即合理”派给出的逻辑是:公司业绩估值10亿,壳价值估值30亿,加起来一共40亿,没毛病!你还别嫌贵,更别谈分期付款,等着买壳的人已经踏破了门槛。

 



 

媒体报道,某个PE老司机曾说,一家40多亿市值的公司想卖壳,第一大股东持有的28%公司股份,报价28亿。这意味着,这个壳公司的估值是100亿。理由呢?“如果360借我这个壳或是恒大、顺丰这种级别的行业龙头借我这个壳,100亿的壳对借壳方而言,也就是稀释10%到20%的股份,没问题。”

 

这个逻辑,跟稻田里的青蛙等待公主亲吻的概率差不多,却在过去几年被很多人视为理所当然。

 

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不久后,一个美国来的水手,随手吃掉了一个郁金香的球茎,荷兰人终于明白过来,这朵花一文不值。虽然不知道黑天鹅何时飞来,但它总会来的。

 

 

估值区间困局

 

严格并购重组、IPO常态化,就是壳公司炒作的命运转折点,估值迅速缩水。

 

看看现实,这么多次新股,市值也就在30-40亿,主营业务都还不错,利润也有保障。相比之下,业绩岌岌可危的壳公司,还有啥优势呢?

 

截至上周五收盘,总市值在30亿以内的上市公司,达到211家。其中有次新股,也有老股;有创业板,也有主板。想买壳么?敞开了供应,“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很多正在发生的事,并不一定是理所当然。按壳公司(以市值最小的5家公司)均值计算,壳价值在2013年以前,基本没有超过10亿。从2013年开始,三年并购周期大幕开启,壳价值水涨船高,从5亿左右起步,最高接近30亿。

 

那么问题来了,壳公司的估值到底多少合理?5亿、10亿,还是30亿?这些数字,在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也都有存在的逻辑。对照来看,目前香港资本市场一个主板的壳费标价5亿左右,创业板的壳费标价1-2亿。

 

 

何日君再来?

 

正如一位投行人士所言:“IPO常态化正在深刻地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必须深刻理解和预判。以后2/30亿市值以内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仙股遍地。”

 

壳公司见底了没有?这是个难以“一刀切”的问题,惊艳的个案总会发生,只是幸运儿不一定是你罢了。

 

正如股改,当年的高对价,创造了多少财富奇迹。再看如今的一些方案,未免就有些鸡肋了。怎么理解呢?大致是历史上划过的一颗闪耀流星吧,心里记得就好,每天祈祷就没必要了。

 

 



















































































































声明及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代表万家基金的观点,亦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及法律文件。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