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板块投资参考手册(V5-1709)(上)

2017年09月23日:第五版

说明:本资料为信息类作品,主要对节能环保产业板块的有关知识、信息、数据等资料长期跟踪,进行动态性、系统性的整理。

 

第一章 有关知识和概念

第二章 行业发展前景情况

第三章 有关政策支持情况

第四章 行业整体发展有关情况

第五章 各细分行业发展有关情况

第六章 行业有关重要会议、活动和事件

第七章 国内外相关企业近期动态

第八章 行业细分和相关个股情况

 

1有关知识和概念

1.1节能环保产业,在2016年已经达到了约4.5万亿的产值,占全国GDP的6%,这个体量规模,已经可以称为当之无愧的支柱性产业,而在十年前的2006年,节能环保行业的总产值预计在数千亿级别,十年时间,节能环保从概念,走向了现实,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并且仍然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1.2 十二五,中国环保产业经历了第一次从小到大、加速成长;而十三五,涉及问题的难度、投资需求的体量均将有质的变化。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VOCs、土壤修复、汽车拆解这几个细分领域正经历着政策加码、行业从无到有阶段,处于孕育期,政策、行业需求等变量带来的边际弹性极大,为环保板块投资的最主要方向。

1.3环保既是推动各供给侧行业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1.4 传统模式与PPP模式均有风险。以前市场很小、许多环保项目多交由地方政府平台;PPP把潜在市场打开、许多项目均可由社会资本来做;随着环保综合整治、区域污染治理打包,投资机会将会更多,未来的环保大公司将与PPP模式密切相关。

 PPP将是环保行业长期发展主线,从订单签订、项目落地,到企业利润高增长,PPP项目对环保产业的拉动已经逐步体现。

1.5 2015年是监测行业变革元年,陆续出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监测权上收等政策。2016年是各项政策逐级落地之年,随着未来环保税、排污权、碳交易等环保政策决策和运营都依赖完备的监测数据,推动智慧监测的需求释放。

1.6 业内人士指出,环境质量改善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治理层次上升至国家战略,治理方式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治理导向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变,治理对象由主控新增向增存量并重转变,治理要求由统筹管理向分区分类、精细化管理转变。政策加码的同时必然会有大量资本投入,环保股有望享受政策红利带来的可观收益。

1.7 环保装备是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技术和设备的重要产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打破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垄断,提升我国环保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我国环保装备产业仍旧存在产业规模总体较小、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软肋,亟须发展壮大。

1.8 2017年将是深化节能减排之元年。近40年经济飞速发展,环境生态承受巨大压力,唯有继续深化节能减排才是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脉络,牵动着各行各业的神经,变革将深入骨髓。培育100家产值过百亿的环保行业骨干企业和20个节能产业集聚区是对节能环保目标的最终量化。

1.9 业内看好环保产业的发展:一是环保行业确实是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二是国家对该领域的投入和培养确实在增加,给环保这块的市场化也带来了较大的空间;三是这个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长期来看还有很多投资机会,包括企业的成长性机会也比较高。

1.10 据统计,被环保部列为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共有14312家。其中,国家重点监控排放废水企业2660家、废气企业3281家、污水处理厂381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21家、重金属企业2901家、危险废物企业1637家。上述企业中,涉及上市公司的约有1300多家,且不乏一些知名大企业。

1.11 环保产业化的竞争趋势呈现了三个层次:实现深度产业化的企业开始实施产融结合的跨界——处于3.0时代;实现价值链基本形态产业化的企业正在强化自身的商业模式设计——处于2.0时代;而还有相当一大部分企业仍然依靠于工程或者设备制造等单点盈利——处于1.0时代。同样属于环保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非常巨大,这也是环保行业的一大特征,后进入者,包括目前业务形态停留在1.0时代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4.0时代的环保企业产业化方向将是更为深度的跨界和平台化,将培育出环保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数家企业,仅有极少数企业可以完成4.0时代的蜕变。

 

2 行业发展前景情况

2.1 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主导型、法规驱动型产业。分析人士表示,从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当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升级期时,环保行业投资在总量和比例上都会得到明显提高。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环保投资有望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并出现逆经济周期增长。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15%以上增长,从2012年的2.99万亿增加到2016年的超过5万亿。随着“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预计2017年到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保持18%左右的增速,到2020年前后,环保产业规模将接近10万亿。

2.2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9月29日下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到2020年,环境治理市场全面开放,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环境信用体系基本建立。

根据意见,将对环保产业推行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大力推行特许经营等PPP模式,加快特许经营立法。创新林权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推动政府由过去购买单一治理项目服务向购买整体环境质量改善服务方式转变。

  意见指出,要建立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林权的交易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产品,探索实行公共资源的公开竞价及拍卖方式,形成价格水平随供求关系波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2.3随着各项政策的推动,业内人士预测,“十三五”期间,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分析说,“土十条”投资需求最大,约有10万亿,“水十条”有2万亿,“大气十条”有1.7万亿。此外,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可达3万亿,地下管廊建设有0.9万亿,黑臭水体处理0.7万亿,乡镇污水处理0.2万亿。

2.4 土壤修复起步晚,“土十条”万亿市场静待开启: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还处于实验和市场培育阶段,尚无完整的产业发展链,存在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的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产业资金缺口严重,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导致土壤修复产业发展滞后。“土十条”的出台将助力未来行业盈利模式的形成,真正带动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发展。耕地修复及重污染土壤修复的规模超过5万亿,空间巨大。 

    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土壤修复是“十三五”期间市场空间最大的环保细分子行业。“十三五”期间,随着“土十条”出台和相关实施细则的逐步落实,土壤修复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将建立,土壤修复需求将逐步释放。

2.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部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万亿元,污水治理投入占环保投资总需求的比重接近1/3,污水处理业已成为中国环保大产业中市场空间巨大的行业。

2.6 业内人士认为,新增和升级改造现有环保设施将为我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环保装备产业将成为未来几年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在政策大力推动下,环保产业的发展有望得以提速,投资不断增加,相关环保设备需求大幅释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估算,在“十三五”期间,国内环保设备增速将达25%—30%左右,到2020年行业产值有望达到7572亿元。

从全球来看,美国环保市场占全球环保产业总值的1/3。另外,日本环保产业在洁净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发展迅速,节能产品和生物技术也是其环保产业集中发展的方向。从全球环保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环保装备将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重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与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方面。

2.7 从市场角度来看,大气污染防治自2013年开展以来,传统的火电脱硫、脱硝、除尘市场已趋近饱和。未来,雾霾治理的细分领域,诸如烟气超低排放、VOC治理及检测、环境监测、汽车尾气治理等,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十三五”期间,雾霾治理将与供给侧改革、排污权体系、达标排放等工作产生协同效用,带来约8500亿元的市场规模。治霾带来的市场空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环境监测在超低排放方面还有约37.8亿元的市场空间,非电行业核心市场规模约700亿元;二是固定源方面,电力的超低排放每年平均带来128亿-160亿元市场空间,非电的达标排放每年带来约500亿元市场空间;三是移动源方面,汽车拆解、新能源汽车、船舶尾气治理等均属于新兴市场,各自拥有千亿以上的规模;四是室内空气净化器的需求,每年约有200亿元市场空间。

2.8 在政策支持下,非电工业领域提标改造的市场空间逐渐扩大。多位券商分析师指出,在火电行业市场脱硫脱硝市场到达“天花板”后,非电工业行业的广阔市场空间将迅速释放,非电工业将成为大气治理下一个风口,市场空间超5000亿元。

  从细分板块来看,非电行业大气治理市场空间排序为工业锅炉、钢铁、水泥。工业锅炉改造市场在2000亿元级别。

2.9 在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将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的跨越。在加强感知环境信息化与物联网数据管理建设的同时,环境监测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掌握智慧环保数据端的环境监测企业,在智慧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2.10随着环保需求不断扩大以及扶持政策的日趋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成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2.11 PPP 是环保行业的重要主题,环保类PPP 项目预期盈利稳定,是高质量项目的代表。对上市公司来讲,PPP 模式将从多个方面优化上市公司盈利和运营能力,包括:优化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降低表内杠杆、提升表外杠杆和改善施工、缓解拖欠工程款现象。

2.12 雄安新区、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对环保产业板块的积极影响

1) 环保将成为雄安概念的一大风口。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摆在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首要位置。而严峻的现实是,白洋淀深陷水污染和缺水的双重困境。同时,保定市大气质量让人忧虑。严峻的环境质量和千年大计的建设目标,将激发高标准的环保治理需求,打开水环境治理千亿元市场空间。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国内技术将有效对接。根据环保部发布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蓝皮书—沿线重点国家生态环境状况报告(2015)》,‘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加快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强。

2.13 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产品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率达到27%,在日本也有17%的覆盖率,但中国却仅有1%左右。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受到雾霾“侵袭”,并导致空气净化器这一“年轻市场”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

    随着空气净化产品逐渐进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其已成为继电视、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之后的第五大家电产品,上市公司也开始加速布局。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正呈现出日常化、规范化和理性化三大趋势。

据统计,2016年,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已达到574万台,产品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同比分别实现19.3%和23.6%的高速增长。据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未来我国空气净化器销量仍将保持30%-35%的增长速度,预计在2017年销售规模可达1000亿元以上,2020年可达3000亿元。

2.14 中泰证券指出,环保装备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武器,从我国目前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2016年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已达6200亿,近5年的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迅速。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未来环保装备市场仍存在3800亿空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3%。

2.15 城市环卫服务的市场空间主要由城镇道路清扫、生活垃圾处理及公厕运营三部分组成。“十三五”的餐厨垃圾处理目标要求为75000吨/日,目前中国的环卫服务市朝率仅有15%左右,距离发达国家60%的市朝环卫服务占比还有较大差距,增量空间较大。机构预计,城市环卫服务市场空间可达千亿,市场空间正在加速释放。

 

3 有关政策支持情况

3.1 2017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重点品种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40%;到2025年,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完善,产品生态设计普遍推行,重点产品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20%,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50%。方案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再生资源行业提供了发展依据和空间,汽车拆解行业由于存在巨大产能窗口或将率先收益。

3.2 2017年1月5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出到202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方案的发布,重申了中央政府对于继续加大减排力度、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实施工业节能、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强化环境监督检查力度的决心

3.3 2017年1月10日,环保部组织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7年将开展九项重点工作。首要工作是坚决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实施大气、水和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同时,确保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的任务,北京市需在2016年基础上再下降近20%,任务艰巨。

  陈吉宁指出,我国生态系统总体稳定,环境质量在全国范围和平均水平上总体向好,某些特征污染物和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局部恶化,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3.4 2017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水资源方面,《意见》要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费征收,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鼓励通过交易平台开展水权交易,水资源市场化机制有望加快推进。

3.5 2017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编制并印发了《“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及《“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投资5644亿元,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518亿元。

3.6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从环保角度看,“绿色化”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绿”字涉及两点内容:一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二是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3.7 2017年2月2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实施,方案涉及措施包括“2+26”城市排放限值、全面安装自动监控设施、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和VOCs综合整治等。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更为严格的大气治理工作的全面启动。

3.8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2017 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有六个,其中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报告中强调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求各级政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目标是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 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主要措施为:(1)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2)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3)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4)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5)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

3.9 2017年3月11日,农业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土壤污染治理有序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得到有效遏制。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0% 左右,中轻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面积达到4000万亩,治理和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建立针对重度污染区的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制度,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3.10  2017年4月18日,环保部网站公开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 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启动约 300 项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以及 20 项解 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有关达标判定、排放量核算 等关键和共性问题项目,发布约 800 项环保标准。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大力推动标准制修订。围绕排污 许可及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管理中心工作,加大在研项目推进力度,制修订一 批关键标准。构建基于实测的标准制修订及实施评估方法体系,优化形成内部科 学、外部协调的环保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评估,提升标 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制修订并实施一批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支专业扎 实、特色明显的环保标准队伍,深化标准信息化建设,提高标准管理的规范性和 高效性。加强宣传培训及交流合作,扩大我国环保标准的社会影响。

3.11 2017年 4月19日,环保部、发改委等十部委印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旨在加快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方案确定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2020 年沿海各省(区、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目标要求,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 70%左右;入海河流水质与 2014 年相比有所改善,且基本消除劣于V类的水体。

3.12 2017年4月27日环保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

3.13
2017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5月份,包括上述方案在内,《“十三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八大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方案月内陆续密集出台,显示出我国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

3.14 2017年5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表示: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发布国家环保标准2038项,部分标准发布时间比较长,存在着一些问题;环保部将抓紧出台一批急需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支撑水、大气、土壤环境管理和排污许可等重点工作,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出台800项到1000项标准。

3.15 2017年8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机结合的污染治理新机制,探索实施限期第三方治理,支持第三方治理单位参与排污权交易。

3.16 《环保税法》于去年12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第一部税法。2018年1月1日起,《环境保护税法》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将是环保税开征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环保税开征后,原来由各级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将被废除,按照“税负平移”原则,环保税税目将按照现行排污费项目设置,排污费的缴纳人将变为环保税的纳税人,排污费收费标准将是环保税的税额下限。

3.17 8月24日,环保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了十一项措施,包括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加快散煤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治理、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实施排污许可管理、严格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强化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和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等。

 

4 行业整体发展有关情况

4.1当前中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期,环保产业则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抓手和方向,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起到改善生态、促进经济转型的作用。

  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每年保持15%-20%的增长,全社会环保投资总额为3.4万亿,较“十一五”期间2.16万亿增长约60%,GDP占比增加至3.5%。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到2015年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4.5万亿元,已经涌现出70余家年营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

4.2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治理大气和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部内部机构调整,设置水、土、大气管理司;三部门启动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4.3 2016年4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报告说,将出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受国务院委托,陈吉宁向会议报告了2015年度全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这是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年度环境报告。

陈吉宁说,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十三五”期间,环保部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4.4 2016年 4 月22 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组成评审专家组,对17 个城市进行《2016 年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当场公布评选结果。海绵城市是兼具环保、基建投资的综合体,是国家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4.5 2015年环保行业并购加速,合计发生并购案例136起,并购公司的估值规模超过400亿,分别同比增长55%和78%。并购多发生于水处理、危废固废处置和环境监测行业,上述三个行业的并购数量占全部并购的37.5%。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不完全统计,2016上半年环保领域并购额约为230亿元。

环保行业并购加速受到三方面原因推动:一是业主方对服务商提出更多元化&综合化要求,为实现一揽子服务而横向并购;二是企业为延伸产业链长度,打破原有市场天花板而纵向并购;三是为打破区域垄断或技术壁垒而进行项目性并购。

4.6 2015年环保领域海外并购大增长,15起并购案累计交易额达51亿元。而2016年上半年,海外并购额就已达136亿元,是去年全年的近三倍。8起海外并购交易中,3起出现在环境监测领域,2起出现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2起出现在水处理行业,还有1起为金属再生领域。

4.7 2016年 6月2日,环保部对外发布《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根据《公报》,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有7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21.6%;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4%。公报》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含山西、山东、内蒙古和河南)是全国空气重污染高发地区,2015年区域内70个地级以上城市共发生1710天次重度及以上污染,占2015年全国的44.1%。

同时,2015年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取水总量为355.43亿吨,达标取水量为345.06亿吨,占97.1%,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地下饮用水水源地358个,达标水源地占86.6%,主要超标指标为锰、铁和氨氮。

《公报》亦公布了全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质量。根据统计,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7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4.5%、26.7%、8.8%。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潜水为主的浅层地下水和以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监测对象的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呈优良、良好、较好、较差和极差级的监测井(点)比例分别为9.1%、25.0%、4.6%、42.5%和18.8%。

4.8 我国土壤污染严重,恶性事件频发: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引起其它次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土壤污染恶性事件频繁曝光。

4.9 2003 年至2015 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2115.99 亿元。排污费制度对于防止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税收制度相比,排污费制度存在执法刚性不足等问题。随着环保税的出台,一方面,征收力度的大幅加强,将为国家环保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估计,环保税开征后,预计每年征收环保税的规模可达500 亿元,有望大力推进环保政策、标准的执行。另一方面,将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促使企业主动追求节能减排,间接加速上游产业的优胜劣汰,促使僵尸企业的退出,促进社会节能减排、引导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10 近三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累计投入了250余亿元,2016年这一项目将计划投入111亿元;而对于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015年我国形成的规模是130亿元,2016年将达到140亿元。此外,相比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修复难度更大,治理更难,所需投资也更多,将达到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规模。未来,随着立法和更多行业政策的出台,土壤修复领域势必拉动更多PPP项目的实施。

4.11 随着政策对环保行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类企业蜂拥而入在环保产业跑马圈地,跨界并购成为一大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超过22家非环保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合资、资产注入的方式相继涌入环保领域。包括葛洲坝集团、中国石化、中冶集团、徐工集团、中国铁建等。

大量资本雄厚的大型国企进入,在加剧环保产业竞争的同时,也给环保市场注入了大批资金,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三至五年将是环保并购的验证期,盲目入场、没有技术和资本能力的企业将在“大洗牌”中出局。

4.12 2017年12月份,全国监测垂改试点工作正式开始,河北、重庆率先开展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对于未来监测行业规范化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4.13 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的《环保企业: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报告,2016年,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始试点,环境保护督察趋严,排污许可制度正式确立,《环境保护税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推动了环保产业呈现出五大新趋势,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新业态。

  五大新趋势分别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行业并购风起云涌;新兴产业增长点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增长高地从环境设施投资建设转向工程运营维护领域。

4.14 目前行业并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大型环境集团并购中小型环保公司,大企业实现了规模化扩张,中小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取长补短以共生式发展。从2014年起,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设立环保并购基金,加快了产业资源整合,行业集中度提高;二是传统行业转型进入环保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国内环保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引进尖端环境技术和管理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4.15 财政部PPP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入库PPP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0.7%。多位专家指出,随着“水十条”部分指标考核临近,2017年水环境治理投资将达到峰值,水环境PPP万亿市场空间将释放。

4.16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月11日消息,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指出,我国生态系统总体稳定,环境质量在全国范围和平均水平上总体向好,某些特征污染物和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局部恶化,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1)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16年9月、11月和12月,全国空气质量不升反降,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下降5.1、7.5和6.3个百分点,PM2.5浓度分别上升2.9%、7.4%、5.4%。

2)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有121个断面同比水质持续为劣五类,主要分布在海河、黄河和长江流域,新增22个劣五类断面,主要分布在辽河、海河和淮河流域。

3)总磷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2016年9-12月总磷连续上升为影响地表水水质的首要污染物,112个监测水质的国控重点湖库水质中,总磷超标率为21.4%,为首要污染物。

4)在环境风险方面,我国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敏感期共存,环境问题高发期和环境意识升级期叠加,垃圾处理设施、化工项目建设、危险废物和污染地块处理处置,“毒跑道”问题引发的环境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5)在生态保护方面,生态系统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地区生态空间破碎化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4.17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推动净化器核心零部件标准制定,其中,《空气净化器用滤网过滤器》、《空气净化器用静电式集尘过滤器》两个行业标准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18年正式出台。

  分析人士表示,近几年随着空气污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空气净化器市场也迅速崛起,更多的标准并不意味着给行业带上镣铐,反而有助当下鱼龙混杂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完成洗牌。目前,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正呈现出日常化、规范化和理性化三大趋势,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的技术、品牌等优势,或将在行业整合中获得利好。

4.18 2017年4月,第三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将对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7个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今天下午已分别进驻福建释湖南剩

  此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盯住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重点检查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的区域流域及整治情况;重点督办人民群众反映的身边环境问题的立行立改情况;重点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重点了解地方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等情况。

4.19 2017年4月,继将海南省三亚市作为首个试点城市之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将福州等19个城市确定为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即“城市双修”的试点城市。2017年,各城市将制订“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

4.20 2016年环保上市公司整体(剔除水务、部分转型股)实现营业收入1150.06亿元,同比增长34.7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计134.5亿元,同比增长29.09%。剔除环保科技股及非可比公司,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一季度利润增速39%,业绩增速显著提升。

4.21 在4月25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未来我国将推动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开展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业界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或涌现一批跨多个地市的区域化环保监管、行政部门。

    “跨区域生态检察监督协调机制”的建立,一是构建了生态领域预防联动模式,可妥善处理县与县交界山尝林权等纠纷;二是确立了个案协助通报制度,互通跨县域破坏生态犯罪案件情况,着重对跨界犯罪追根究源;三是联合打造了“1+n”生态监管单位协作模式,共同营造生态保护良好氛围。

4.22 中央环保督察情况

1)历时两年、覆盖全国的中央环保督察组掀环保风暴。自2016年1月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先以河北为首站试点地区,此后陆续开展了四批大规模环保督察,目前已全面覆盖31个省市,其中,前三批已完成首轮环保督察及意见反馈,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问责11390人。

2) “督企”转“督政”,自上而下促环境质量改善。本次环保督察内容改变,由过去的“督企”转变为“督政”为主,保证地方政府承担起环保责任,促进监管制度更好地落实,同时,加大环保成绩在政绩考核中的比例,切实保证各级领导将生态环境治理提上日程,自上而下保障各地区环境治理改善。

3)组合拳重击“散乱污”,加速供给侧改革步伐。环保督查能够促使企业提高环保投入,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加速供给侧改革的步伐。随着环保督查力度持续提升、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一批批重污染企业陆续被关停、整顿,化工、有色金属、部分医药品等多类产品供需结构改善,价格应声上涨。

4)环保督察将导致上游工业产品产能收缩,供需结构调整,部分产品价格或上涨。前期的关停、限产,后期的环保达标排放、成本上升将逐步淘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医药等领域的落后产能,行业供需改善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这将利好医药、化工、钢铁、煤炭等领域产能优质、成本管控能力较强、议价能力较高的龙头企业。

5)环保督察促进环保投资,带来环保领域投资机会。生态环境建设将与工业治污并重并举,将为工业大气、水、固废等领域带来环保治理的机会,相关龙头企业有望享受行业高增长带来的机会。

 

5 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

5.1 土壤修复行业

1)中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间进入导入期,2015年开始爆发式增长,整体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足百亿。2006-2009年间,中国土壤修复项目增长缓慢,每年项目总数不超过20个。2010年起,项目数量增长至20-60个/年,2014年起土壤修复项目显著增长,2015年中国土壤修复项目超过100个,土壤修复合同额达到21.28亿元,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67%。从2007年到2015年中国土壤修复合同额从2.05亿元上升到21.28亿元,累计约为99亿元,。“十二五”期间市场发展迅速,期间土壤修复累计约为80亿元。

2)土壤修复可依据土地类型分为耕地修复、场地修复和矿山修复。前期出台的“土十条”对耕地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土十条”提出要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其他省份要根据耕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确定治理与修复的重点区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土十条”虽未对场地修复和矿山修复提出更为具体的修复目标,但考虑到污染情况、修复需求趋势及模式,场地修复和矿山修复拥有较大增长空间。

3)整体来看,据全球环保研究网测算,中国“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容量为724.5亿元,其中,耕地修复150亿元,场地修复488亿元,矿山修复86.5亿元。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投资价值点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通过房地产带动污染场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其中: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具备较好的盈利模式,而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盈利模式尚不明确,较为依赖财政资金。据全球环保研究网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土壤监测市场空间为7984亿元,其中土壤监测设备市场空间为320亿元,第三方运营服务市场空间为478.4亿元。

4)我国土壤修复模式:从资金来源上来说,我国土壤修复可分为“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和“政府出资“三种模式,目前我国还是以政府投资模式为主,但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继续建立土壤修复相关的基金;从土壤修复项目分配看,分为招投标模式和“修复+开发”模式;从企业参与土壤修复项目的操作模式看,目前主要为EPC模式、BOT模式和PPP模式。

5)国外修复管理经验借鉴:美国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通过“危险废物超级基金”和“国家优先名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确立了污染者付费责任主体,目前超级基金主要依靠常规财政拨款;英国的土壤污染管理属于“重新开发利用管理模式”,同样遵循污染者责任原则;欧洲土壤修复技术原位处理与异位处理比例相当,以生物处理为热点;台湾土壤修复同样设立了政治基金,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其征收使用作出具体规定,由环保署负责基金管理。

6)“土十条”提出,在2017年前完成国控监测点位的设置,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年前建立国控网络、2020年下沉至市区全覆盖,将有效提升土环境质量壤监测需求。

  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已设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31367个,2016年拟继续增加7000个风险点,占已建成网点的22.32%。根据农业部、国土部和环保部的规划,将新增16万个国控点位。未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数量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由于土壤流动性较差且污染物成分复杂,土壤监测网点较大概率将依赖基于实验室的取样检测为主,而非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土壤监测设备需求庞大。根据当前主要土壤监测设备价格,每个监测网点平均设备投资约在20万元左右,以此价格估算未来五年土壤监测设备市场增长空间可达320亿元。

7)
随着政策对土壤修复重视度提高,以及相对完善的土壤修复治理管理体系构建,将会产生更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市场需求随之扩张,行业前景日渐明朗。而土壤修复行业的大好前景,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及人才加入。据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9月,土壤修复行业从业人数增至1.2万人,从业企业达到2000-3000家左右。

8)土壤修复行业还面临着诸多阻碍,如人才缺乏、产业信息封闭化、专业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行业进一步发展。

9)从治理修复市场看,土壤修复产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准备、起步、跃进和调整四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遇到问题在所难免。

10)近年来,土壤修复的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新进入者,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从2011年的20多家,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300多家,到2015年中国有900多家企业的业务涉及土壤修复行业,在2014年约500家企业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一番。目前在中国开展土壤修复工程所需的资质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而在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行业,都有专门的专项治理资质和运营资质。相比前两者,土壤修复的准入门槛较低,缺少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行业资质,因此行业参与者众多。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工程经验少,长时间亏损经营,无论从工程数量还是合同额角度,目前8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几家大公司占领。 整体来看,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行业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出现技术能力有显著优势的公司。

11) 2017 年财政预算中,土壤治理专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实现增速为两位数以上的领域。我们根据土壤修复专项资金推测, 2017 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为 224-280 亿。目前土壤修复项目主要采用两种模式进行: 1)开发价值较高的地块,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为主)将受污染地块交由治理企业治理,治理完成后将该地块以招拍挂方式出让; 2)开发价值不明显的地块,以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治理为主。相比 2016 年市场规模( 80-100 亿)增幅为 100%以上。

5.2 大气治理

1)目前,工业排放已成为SO2、NOX、一次PM2.5及VOCs的第一大排放源。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9.6亿吨煤炭消费总量中,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达18.2亿吨。钢铁、建材消耗了20%以上的煤炭消费量,贡献了工业烟尘一半以上的排放量、近40%的一次PM2.5污染物。目前这两个行业SO2及NOx削减率相比火电差距较大。

2)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专家组建议,应该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结合,推进工业烟气污染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控制。专家提出,2020年基本淘汰钢铁、电力、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非电行业全面实现污染达标排放,有序推进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技术的试点和示范;推动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全过程节能和烟气治理工程;石化行业VOCs控制技术普及率大幅度提高,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削减50%以上。

3)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加大工业大气污染整治作为七大任务之一,并列出明确时间表。方案提出,9月底前,“2+26”城市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执行特别排放限值。重点排放单位全面安装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情况。率先完成火电、钢铁、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推进重点行业治污升级改造。10月底前完成钢铁、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医药、农药、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4) 民生证券分析师陶贻功指出,大气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容量,高排放、高能耗的发展模式未彻底改变。各地对于大气雾霾治理的政策和方案,将进一步明确和确立大气雾霾治理思路:一是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以总量定项目,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产能;二是推动行业进行产业升级,部署节能减排时间表,改造一批,淘汰一批;三是加强考核,明确考核指标与办法;四是发挥产业带头作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示范与骨干企业。

5)陈吉宁表示,从2013年启动“大气十条”开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明显。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冬季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非常小,而这又恰恰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问题。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加上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是造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开展集中攻关,以生态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为进一步推动解决大气重污染的突出难点,打好蓝天保卫战,会议确定,开展由环境保护部牵头,科技、中科院、农业、工信、气象、卫生、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的集中攻关,汇聚跨部门科研资源,组织优秀科研团队,聚焦重点、创新机制,形成业务统一平台,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定明确的路线图和推进时间表,进行综合性大规模观察和研究,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攻坚,实现重大突破,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减轻群众呼吸之忧,为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经验和借鉴。

7)9月份河南省率先发布《2017-2018年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提出自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4个月间,全省13家电解铝企业、11家氧化铝企业集体限产30%以上。此外,对于电解铝上游的炭素企业,前述方案提出将对86家未安装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的炭素企业实施全部停产,33家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炭素企业,限产50%以上。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河南限产消息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各省采暖季开始公布细则,随后将迎来各省细则出台。

5.3 水污染防治

1) 环保部建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项目储备库,4800余个项目首批入选,总投资超4300亿元。为支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近期已下达2016年度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30亿元。水十条项目储备库将作为项目投资安排、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2)“水十条”的实施直接拉动了水处理行业的投资。据测算,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元;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间接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加5063.4亿元。

3)“水十条”出台后,2015年主要进行“水十条”的部署和任务分解,2016年是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一年。而今年将是“水十条”推进第一阶段的部分考核指标完成年。2017年,重点城市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成2017年‘水十条’第一阶段目标整治任务难度较大,对2017年整体进程谨慎乐观。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考虑到环保、城镇污水处理等‘十三五’规划的发布实施,以及水业治理的时滞特性,2017年应该是水污染治理的产业大年,投资将出现一段峰值平台期。”

4)在2017年的阶段目标中,黑臭水体治理最为紧迫,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水十条”的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但其治理进度不尽如人意。在3月20日的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介绍,目前全国224个地级以上城市共排查确认黑臭水体2082个。这一数据在2016年4月是1861个,黑臭水体数量不减反升。原因在于,环保部环境卫星的新识别,公众参与举报,以及部分地方整治后的反弹。

2082个黑臭水体中,34.9%已完成整治,28.4%正在治理,22.8%开展项目前期。也就是说,治理时间过半,但还未完成整治的比例超过六成。

5)污水处理行业是一个涉及下游领域广、覆盖技术种类多、市场容量巨大的行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参与者众多、竞争情况复杂的市场格局。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包含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水环境治理三大方面内容,每个方面其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有较大差异。

5.4 污泥处理

1)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污泥处理处置有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一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工程提供模式(EPC),工程建成后由政府(业主)自运行;二是政府采购服务的特许经营模式,以DBO/BOT/委托运营等为代表。

2)BOT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中采用最广泛的商业模式,在调研的项目数量中占比为49%。其余的市场化运作项目采取了包括专业运营、投资运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分别占比为29%、19%、3%,说明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化程度逐渐加强。

 

6 行业有关重要会议、活动和事件

6.1  2016年7月11日,唐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唐山市七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强化措施》,表示从7月12日到31日,对全市采矿企业、建筑工地、轧钢厂、钢铁厂和焦化厂等企业实施限产、减排或停产措施。招商证券发布的最新研报认为,根据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目标,涉煤央企将在2年之内压缩10%的产能即8457万吨,5年之内压缩12686万吨,标志着行业去产能将再下一城。

6.2 在2016年7月27日“2016能源•绿色发展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表示,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将是贯穿我国“十三五”全局的重点工作,将围绕“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智能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

6.3  2016年中国(青岛)国际智慧城市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于7月28日至30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内容涵盖智慧环保、智慧家居、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等领域。其中,智慧环保的发展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借助物联网将环保信息整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我国智慧城市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4 2016年7月,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8省区,在地方掀起环保督察风暴。据统计,已有超100人因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政部门2000多人被问责,多数被给予纪政纪处分。

6.5 2016年9月下旬,第十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在研讨会上表示,具体来看这些进展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法治保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日益健全管理制度;环保工作取得成效,全国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赵英民强调,虽然环境质量管理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环保管理较为粗放、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大、超标排放或违法排放等问题,未来将通过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进和完善环境保护各项制度。

6.6 北京市代市长蔡奇2017年1月7日表示,北京市将出十招“铁腕治霾”,包括农村煤改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压减电力行业本地排放,完成剩余4000蒸吨工业和供暖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治理高排放机动车,重点管控重型柴油车,全面推进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铁腕执法、强化督查问责,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

6.7  2017年以来,先后已有甘肃、宁夏、北京、安徽、上海、西藏、山东、广东、黑龙江、山西、江西、贵州、天津13个省(区、市)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广西获得了5.1亿元首批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6.8 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2017年各项目标任务,环境保护部会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及有关单位2017年3月31日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6.9 韩国水原8月25日电第十九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25日在韩国水原举行。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会议上表示,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提出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过去5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7 国内外相关企业近期动态

7.1 2016年2月份,北京控股以14.4亿欧元的代价拿下德国废物能源利用公司EEW。标的公司是德国乃至欧洲唯一一家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运营着德国及周边国家的18个垃圾焚烧发电厂,2015年垃圾处理量近440万吨,在德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占有率17%,排名第一。

7.2 2016年3月份,北京发展发布公告称,以18.5亿元的价格向母公司北京控股购买资产,分别是GSWM全部已发行股本、湖南衡兴65%股权、北控文昌的100%股权、哈尔滨市双琦的80%股权和北控沐阳的100%股权。这些公司都拥有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其中湖南衡兴运营有害及医疗垃圾焚烧项目。

2014年,该公司相继收购了位于山东泰安及湖南常德两个运营中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于年底签署了北京市海淀区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三个项目合计垃圾处理能力为4500吨/日。此次将母公司的五个项目收入囊中后,北京发展的市政垃圾处理项目数将达到8个,运营规模约9000吨/日。

7.3 2016年5月,杰瑞股份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1812.5万元收购四川省华夏彩云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收购后,杰瑞股份将获得土壤修复等环保工程业务的资质。

7.4 2016年5月份,广西博世科以3024万元的较低代价整体接收广西省环科院环评相关资质、员工以及资产。博世科是环评业务与环保管理部门脱钩之后,首家向脱钩企业伸出橄榄枝的上市公司。

7.5 2016年6月,诚志股份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以3.22亿元的代价获得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权。宝龙环保科技公司从事机动车尾气激光遥感监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

  诚志股份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升以及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宝龙环保的业务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同时,宝龙环保的产品和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园区的环境检测和服务,可以在公司进入清洁能源利用领域后为化工园区提供综合服务起到良好的战略协同及支撑作用。































































































































































































































































































































































7.6 2016年6月2日苏交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拟通过该公司以合并方式收购全球最大环境检测公司TestAmericaENVIRONMENTALSERVICESLLC(以下简称“TestAmerica”)100%股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