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融和M2增速的持续背离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M2增速回落到历史低位更是引发市场上关于降准的呼声。

不过对于是否降准,市场观点不一。有分析认为,M2增速的连续走低和银行超储率的同期下滑,加大了资金结构性紧张的矛盾,需要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分析认为,基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现状以及监管环境,降准条件还不充足。

事实上,当下市场上对央行降准可能性的预期除了考虑到M2增速以及银行超储率两个因素外,还包括人民币升值(尽管近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略微波动,但人民币仍处于高位)。下面愉小编就把这两天学习的内容汇报给各位,给大家理一下这三方面对降准的影响机制。

从M2和超额储备金角度来说,它们都是通过影响货币资金面来引发引发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今年来,两者的持续走低加剧了结构性资金面的压力,因此有专家分析,需要及时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防止经济超预期回落和利率进一步上行。



在这里,愉小编顺便解释下M2和超额储备金。

首先说M2,M2被称为广义货币,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它代表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如果M2增速较快的话,则表示投资和中间市场比较活跃。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M2余额为164.5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为近20个月新低。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表外理财产品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动摇了“M2的地位”。这是由于具有货币属性的表外理财产品未被纳入M2中,而当它达到一定量级时,便使得M2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基于此,央行在人民币贷款的基础上,推出了涵盖范围更大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社融的数据更能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接下来说超储率,金融机构的超储率是决定央票利率的关键因素,它代表银行闲置资金的充裕程度,因而它的变化情况也决定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低超储率意味着货币流动性总量少,稳定性下降,边际扰动加大。

据报道,当前阶段我国超储率临近历史低位,有券商交易员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8月中缴准缴税过后,超储率或已暂时降至1%一线,接近历史极低位置。

再来说人民币升值。有机构分析,人民币近月的显著升值使得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大幅缓解,降准可能性增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表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有空间,也有必要。

他强调,实施降准后,央行完全可以通过“减少MLF规模+正回购”的工具组合,防止可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他认为,适时的降准对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有积极作用。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的流动性并不紧张,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的分布结构不合理。考虑到结构分布,即便是现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很难保证金融机构一定把新增资金用于实体经济。

申万宏源在其研究报告中也明确表示,“至少年内看不到降准的可能性。”该报告分析称,除了上述因素外,仍有三方面因素决定了降准的可能性。

一是目前国内经济总体稳定,外汇占款趋于均衡,看不到外占大幅下降的可能性;

二是虽然降准之于央行只是中性操作,但必须认识到市场对降准仍理解为货币宽松信号。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要求当前货币环境不能过于宽松,也不能释放宽松信号;

三是对比2014年底,目前国内股市同样有泡沫化的倾向,如果释放宽松信号有可能会误导市场预期,助推金融泡沫。

另外,申万宏源还指出,“央行货币工具篮子非常丰富,我们测算当前降准0.5百分点大概能释放7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央行完全可以通过MLF、TLF之类货币工具达到,因此降准也没有必要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