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距离双11断臂节还有不到一个月了。还没等你把心仪的商品放进购物车里,国内几大快递企业首先嗨了起来,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涨价,“剁手党”的心在滴血啊。

但更多小伙伴表示:根本不差这几块钱儿的~

嗯……你有钱你赢了~但即便如此,尽职尽责的小编还是想和大家说说,双十一促销,你真的赚到了吗?背后有哪些有趣的经济学理论呢?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理论一:交易效用 (Transaction Utility)

你有没有一到双十一就按捺不住血拼的小宇宙?是不是看到商场里“最后3天,全场5折”、“清仓甩卖,全场1折起”的招牌就像看到吴彦祖一样没有免疫力?这些其实都是交易效用惹的祸!

交易效用的威力有多大,让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小编的一个老同学在哈尔滨上班,想要入手一件长款的羽绒服,在一家网店里看到有两款羽绒服同时打折到500元。

很明显,A款便宜了500元,B款便宜了300元,所以“精打细算”的老同学毅然决然的拍下了A款。可是在哈尔滨寒冷的冬天,短款羽绒服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保暖,结果可想而知,在漫长的冬天里,几乎闲置一般。。。。。。原价 800

虽然B款才最符合老同学的需求,但受到交(tan)易(xiao)效(pian)用(yi)的影响,她选择了A款,最后只能又在朋友圈发誓下次剁手肯定要谨慎了。

划重点:到底什么是“交易效用”呢?

这个理论的提出者可是最近的“大红人”哦。没错,他就是刚刚获得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

理查德塞勒认为,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会得到两种效用:获得效用(Acquisition Utility)和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获得效用由商品的价值和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决定,而交易效用指的是商品实际价格与其参考价格(Reference Price)之间的差别,简而言之就是本次交易是否获得了优惠。交易效用通常使得消费者做出欠理性的购买决策。

理论二: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11月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

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划重点:什么是“价格弹性”?

所谓价格弹性,即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指某一产品价格变动时,该种产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灵敏度。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基于这个原理,所以商家很少会对大米之类的刚性消费品进行降价促销,一方面利润微薄,另一方面相关产品的促销对于销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我们看到,恰恰是这一类——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成为了“双十一”促销的主流。

理论三: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这个理论从正面回答了,风风火火恍恍惚惚的参与双11剁手的你,真的赚到了吗?

划重点: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而价格差造成消费者“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感觉。

事实证明,在“低价”的刺激下,不少消费者走进了商家的套路里。比如一条外套本来卖300元,在双11到来的前一个月,故意将价格标到500元,而在双11当天在打折到300元,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自己赚到了的感觉。


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疯狂剁手之前,最好要练就一双慧眼,把商家的“套路”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并不是反对大家买买买哦,只是想提醒大家在消费的同时不要失去理性,更不要过度消费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