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11月14日),国债现货和期货价格盘中大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803一度跌0.4%,延续10月以来大幅下挫态势。

有的读者要问了,0.4%也算大跌!

算,债市不像玩股票,跌了0.4%对你来说不痛不痒,玩债券的都是顶级投资者,比如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等土豪,资金动则上百亿,有0.1%的下跌几千万资金就会人间蒸发,更为要命国内债市普遍存在杠杆交易,以小博大等特性。

举个粟子:XX机构买了市值1亿的10年期国债,然后把1亿10年期国债抵押借入8千万资金(期限为1年),再次买入10年期国债,最终10年期国债市值达到1.8亿。这里会产生两个问题:

1、XX机构自有资金也才1亿,持有的资产竟然能达到1.8亿,从中产生了杠杆;

2、XX机构套利的套路是这样的:10年期国债可以理解为长期限的借钱方式,8千万资金(期限为1年)可以理解为短期的借钱方式,短期的借钱方式利率更低、成本更少。整个环节本质是机构借入便宜的钱然后购买高收益的产品。

但问题是会产生期限错配,为什么这么说呢?倘若持有到期,那XX机构需要连续10年借入8千万资金,购买10年期国债。如果当中某一环节断链了或者1年期利率提高了,那么机构无疑面临巨大的损失,并引发风险。

如果你经常看的文章,这个知识点你应该是理解的: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成反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债券价格的计算公式:P=[c/(1 r)] [c/(1 r)(1 r)]... [c/(1 r)...(1 r)] [F/(1 r)...(1 r)]

C代表的是债券的利息(固定的),F代表的是债券的面值(固定的),r是指必要收益率(市场利率可以作为参考的必要收益率),P是债券的价格。

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债券的价格和债券的市场利率是成反比例关系的,也即:r(市场利率)越大,则P越小。

从9月份开始债券价格连续大跌,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到4%左右,上升速度很快,你要知道9月份的收益率也才3.65%左右,上升了0.35%。

10年期国债是由国家发行、背书的债券,视为无风险收益率,它的利率变化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

1、通货膨胀预期影响,也即CPI涨幅越大,债券收益率往往越高!

2、监管的预期影响,监管的目标是防止风险,目前最大的风险是杠杆风险,说白了就是高债务风险,债券本身就是一种债务凭证,监管后债券当然是首当其冲。

3、市场资金面的影响,毫无疑问买债券的钱多了价格自然会涨;反之,市场资金面紧张了,买债券的人少了,债券价格又会下跌,结果收益率上升。

在这里小白要告诉大家,在我们国家这个特殊市场里,国债收益率受资金面影响是最大的、最主要的。我国债券的持有者当中商业银行占比56.6%,超过一半,如果市场资金面紧张,银行手头没闲钱,会卖出手中的短期债券,换来额外的“零花钱”,所以债券收益率和银行体系关系丰富密切。

哈哈,小白你说了那么多,那么和本文的关键词“加息”有什么关系呢?好了,那么我来说说上文得出的重要结论,那就是:国债收益率的上涨往往被视作为央行加息的前奏!原因:

国债收益率可以理解为市场利率,也就是整个社会的借钱成本。央行加息上调的是基准利率,也就是存贷利率。两者的关系就好比股市上均线与股价上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股价(市场利率)上涨必然牵动均线(基准利率)上升,央行需要主动或被动加息。

就像上文提到的,9月份到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上升了0.35%,这是什么概念?小白你能告诉我吗?好的!

正常来说,央行每次加息(基准利率)幅度一般是0.25%,而国债收益率目前上升了0.35%,从这个角度上理解,央行理应加息1.5次,别急,这是其一,关于未来央行加息的理由还有二、三。

2

其二,2017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9%。两者都是重要通胀指标,CPI上涨到了年内最高水平,PPI继续在高位徘徊。

通胀上升,为了防止财富缩水,央行往往需要加息,比如,你在银行存100块钱,利息率是1.8%,但如果CPI上升到了1.9%,那么你的钱存在银行实际上收益是1.8%-1.9%=-0.1%,看到了吗?是负值,说明你在银行存款不仅没有收益还倒贴了钱,那怎么办?当然是央行提高存款基准利率,让存款利息高于CPI,避免居民在银行的财富缩水。

3

近期,全球掀起了一股加息热潮,英国11月2日宣布加息0.25%;欧洲央行10月决定缩减购债规模至每月300亿欧元(减少放水);美国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加息了4次,外加一次缩表。

由于中国已经基本融入世界经济,过去几年国内货币政策与国外的同步性非常强。我们看看下面的这张表,2001年以后中国货币政策与美国基本会同步,2015年以后美国开始上调基准利率,中国虽然没有上调基准利率,但是调高的“央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MLF、逆回购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走高。

在这里科普一下,美国的基准利率指的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是“美联储-商业银行”之间的借钱利率,中国的基准利率是存贷基准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企业、居民”之间的借钱利率。

美国的基准利率实际上和中国的MLF、逆回购利率是一样的,2017年开始央行已经多次上调了MLF、逆回购利率,目前一年期MLF利率是3.20%。所以,中国利率(借贷成本)已经有实质性上升,你看房贷利率就知道,首套房利率普遍在基准4.9%以上。

中国央行之所以不上调基准利率,那是因为基准利率在国内市场视为“最重要的利率”已经深入人心,贸然上调会给市场带来“恐慌”,经济、股市、楼市、债市随时都可能受挫。

但是就像小白说的,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好比股市与均线的关系,市场利率上升后,基准利率上调是铁打的事,只不过是时间点的问题。

那么读者们可能会问了,今年央行会加息吗?

在这里小白要诉苦下,预测中国央行加息是非常难的事,相比国外,中国的利率定价太复杂。你比如说美国,加不加息看的主要是两点,一个是通胀数据,另一个是失业率。但中国瞄准的目标起码有4个,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还有国际收支。你要知道4种之间的关系有对立、有联系,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你比如说,经济快速增长,肯定会导致经济过热,进而产生通货膨胀。

过去中国央行加息或降息瞄准的目标主要是经济增长,虽然可能非央行所愿,11月4日央行行长就曾经向大家诉过苦:

在宏观调控上,对货币“总闸门”的有效管控受到干扰。

在风险酝酿期,行业和地方追求增长的积极性很高,客观上希望放松“银根”,金融活动总体偏活跃,货币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偏快容易使市场主体产生错误预期,滋生资产泡沫。

当风险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金融机构和市场承受力接近临界点,各方又呼吁增加货币供应以救助。宏观调控很难有纠偏的时间窗口。

那么年内会不会加息呢?小白认为很难!昨天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人民币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额降到历史新低,反映了房地产入冬后,经济增长放慢,对资金需求量降低。今天(11月14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1-10月投资、消费均创出了历史新低,央行在这时候加息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今年不加息不等于未来都不加息,小白预期2018年应该会有一次加息。所以未来楼市、股市、债市行情,我并不是特别看好。至于加息对楼市、股市、债市的具体影响,下次的文章小白给大家专门分析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