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清点基金收益又成为基民一大乐事。这一年来,基金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业绩分化,以股票型基金为例,排名前10和后10只的基金中,年净值增长率相差在50%以上,选到一只在净值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好基金,无疑是一大幸事。

然而,不知道基民们有没有发现,在各类基金评级中,那些在各类基金业绩排行榜中傲视群雄的基金,却不一定就能得到最高分,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在基金绩效的衡量中,除了净值增长率以外,基金的投资目标,风险水平以及基金组合的稳定性等因素都是考察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重要标准。一些“跑的快”的基金,可能是由于其所承担的风险较高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基金“跑的快”,并不一定普遍适用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2015年的市场调整,让一些投资者进一步意识到了风险控制对于基金的意义。在大盘从5000点以上跌至2600点的过程中,股票型基金净值普跌,其中跌幅最深的将近50%,而跌幅较浅的则只有20%上下,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产品特性、团队风格等等,哪怕同属于股票型基金,不同基金的投资组合所承受的风险也并不相同。

虽然说,一段时间的短期业绩波动并不足以作为基金投资参考,但基金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品种,真正让人放心是还是业绩的长期稳定性。这就意味着,真正优秀的基金应该在市场上涨的时候不输人后,市场下跌的时候又较为抗跌,那些坐“过山车”的基金,往往不能在长期投资中笑到最后。

1967年的美国,曾经出现过一位明星基金经理,他的名字叫做弗雷德﹒卡尔,他是当时企业基金的领头人,并创下当年业绩增长116%的纪录,远远超过巴菲特任何一年的业绩。他的策略非常简单:“我们不会爱上任何东西,每天早上起来,每样东西都是要出售——证券组合里的每一张股票乃至于我的衣服和我的领带。”

然而,这一在1969年5月还被《商业周刊》奉若神明的传奇人物,在当年12月份就洗手不干了,只留下未清算的信件股票,他的基金在1969年跌了26%,随后又在市场大跌的浩劫中折损了50%以上。而巴菲特在1969年仍竭力维持了7%的收益水平。

“小基快跑”自然是基民的最大心愿,收益丰厚自然也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突出显现。不过,“跑得快”的基金也需要时间的检验,投资者同样需要对其风险控制能力有着较为深入的把握,才能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好基”。


相关话题:#养基宝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