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聚焦











01







发改委:已确定将31家国有企业纳入第三批混改试点范围,其中既有中央企业,也有地方国有企业;目前,正在抓紧指导试点企业制定实施方案。













02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11月15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1600亿7天、1400亿14天、300亿63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2.90%,均与上次持平。













03







发改委:煤炭、商品房将是下一步价格监管重点;要研究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年底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电商快递外卖等领域推行绿色物流实施方案正在研究。











04







证券时报:MSCI日前公布的中国A股指数中英文剔除名单有差异、剔除名单数量不一,11月15日MSCI方面认错,并更新了中文版名单。亿利洁能露天煤业江苏有线鹏欣资源交运股份通化金马四川双马郑煤机等疑似被“误”剔除个股获证实,本次更新名单中并未上榜。













世界风云











01







美国10月CPI同比升2%,预期升2%,前值升2.2%;核心CPI同比升1.8%,预期升1.7%,前值升1.7%。CME“美联储观察”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到12月最少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由98.2%升至100%,加息50个基点的几率由0升至3.3%。













02










美国10月零售销售环比增0.2%,预期持平,前值由增1.6%修正为增1.9%。分析称,美国10月零售销售增长延续9月增长势头,表明至节日季前需求都将维持坚实。美国11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19.4,预期25.1,前值30.2。











03







美联储罗森格伦:失业率下降表明需要收紧政策;暂时性因素导致通胀低迷;支持12月加息。
















04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Wilkins:加拿大经济表现强劲;通胀一直都是相当重要的,是我们的唯一目标;随着加拿大经济改善,我们会看到薪资将开始增长;重申加拿大央行将对收紧政策持谨慎态度。












大行研报











1






招商证券:近期M2的结构变化透露出哪些关键信息?







(1)10月M2再度下滑至历史低点8.8%,财政存款的多增和居民存款少增是主因。




(2)近期M2的结构变化透露出哪些关键信息?1、金融部门已经不再是M2的拖累。2、在非金融部门中,企业存款同比增速趋稳,结束此前9个月的下滑;而居民存款同比增速仍在下滑。




(3)展望2018年,M2同比增速向上的动力来自,金融部门存款同比增速的上行,非金融部门中企业存款增速止跌趋稳,与机关团体存款增速的稳定。而拖累M2同比增速则是居民存款的增长乏力。




(4)我们认为M2增速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未来有望触底反弹,回升幅度相对温和,继续维持低位运行。预计2018年M2同比增速前低后高,下半年有望反弹至10%以上。在不同情形下2018年末M2将在9.5%至10.6%区间。




(5)广义社融同比增速稳步下滑至13.8%。未来两个季度经济仍有小幅下行压力,目前看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流动性中性适度,预计监管政策快速落地的风险不高,中国货币货币政策跟随12月美联储加息调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也较低。











2






华泰证券:经济韧性较强,基建稳健发力







经济韧性较强、金融去杠杆仍在上半场,谨防利率上行风险




下半年以来,经济数据整体稳健,债市当前的关注点向金融监管方向切换。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破3.9%、逼近4%,我们在6月份报告中判断“利率未来可能走出倒U型走势,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和强化金融监管仍未结束,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点可能触碰3.8%~4.0%”已经兑现。我们认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不变,市场对监管强化的忧虑依然存在,债券牛市不在当下。从近期经济数据表现来看,通胀显现温和上行压力,工业增加值、投资等数据也表现出一定的回调压力,我们年初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处于“轻微类滞胀”环境的判断进一步得到验证。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7.3%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7.3%、较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基数走高、需求侧有平缓下行压力、四季度PPI同比可能回落等因素,限制了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反弹,1-10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4.1%延续小幅回落。我们仍然维持基建投资全年稳健的判断,在未来地产投资下行压力逐渐显现的情况下,基建投资仍是为经济托底的重要需求侧工具。基建投资累计同比 19.6%基本持平前值,与我们的预测完全相符,考虑去年年底较低的基数,全年统计局口径基建投资增速仍可能维持在 20%左右。











3





安信证券:租购并举 房地产迎20年来最大变局
 





我国目前房地产问题“困局”难解,主要有三大矛盾:




(1)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国民经济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




(2)银行和大量中产阶级的资产与房价变化深度绑定;




(3)大量非本地居民刚需以及本地居民住房改善需求难以满足。




三大矛盾点相互牵制,难以解开。我们可以发现,从供给侧入手建立长效机制,同时缓解三方面的矛盾,正成为未来解决我国房地产问题的思路。




首先,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逐步转换为创新驱动,房地产行业不再具有支柱产业的地位,地方政府谋求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其次,通过地产调控,以及正在推广的租购并举、共有产权等手段,弱化房地产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




最后,通过多渠道、多主体增加优质住房供给(如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满足大部分居民刚需。




租购并举,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20年来最大变局




重要报告强调要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将会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核心。“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长效机制的核心思想。房地产将回归其居住属性,淡化投资属性,弱化其在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在租购并举这一表述中,“租”排在“售”的前面,说明房屋租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房地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关键元素。











4





海通证券:杠杆升降轮回 给经济留下了什么?








最近两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飙升,如果算上住房公积金贷款,我国居民杠杆率已经达到了54%。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未来还剩下多少空间?我们在BIS数据库的基础上,计算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居民部门杠杆率,发现各国居民杠杆率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比较典型的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危机模式;另一种是以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暂时稳定模式。




总结经验,欧美日的危机模式是典型的快速繁荣、快速出清模式: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推动地产经济繁荣;但泡沫破灭后,居民资产缩水,机构破产出清,经济再度增长。但这种短期繁荣和危机后,经济能剩下什么呢?美国地产泡沫破灭后,现在崛起的还是以Google、Facebook、Amazon、Tesla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虽一蹶不振,但丰田、索尼、佳能、尼康、东芝等品牌依然在全球保持竞争力。长期来看,依赖刺激地产拉动经济可以带来一时的繁荣,但难以持续,真正能够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还是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历史记不住几个地产大亨,但却永远铭记着谁发明了蒸汽机、谁发明了电话汽车飞机、谁推动了IT革命。短期来看,刺激泡沫的诱惑很大,但将时间拉长看,做长期正确的事,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智慧投资




















参差多态










数据不会说谎:A股走牛的真相原来是机构的入场,散户逐渐被抛弃…




来源:西南证券


作者:西南策略 朱斌








从2016年至今,上证综指从2638点一路稳步抬升,到目前站稳3300点,并上摸3400点。A股似乎走出了一种点位稳步抬升的慢牛趋势。在“慢牛”的表象之下,背后的结构分化却异常激烈:一方面,是有约十分之一的公司(剔除2015年后的次新股)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自2016年低点以来,却有三分之二的公司涨幅尚未跑赢上证综指。




这种结构性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是否会形成这样一种趋势的延续?中小企业板业绩明显提升,创业板业绩企稳回升。




真正的原因——A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才是这种趋势背后的关键力量。




具体来看,2015年后,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的走势产生了显著影响,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验证:从市值角度来看,市值越大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值越小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小;从估值角度来看,估值越低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估值越高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低;从涨跌幅角度来看,涨幅越大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跌幅越大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低。




进一步的,在结构性分化的市场中,投资者的分布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市值较大的公司股东人数呈现减少趋势,涨幅较多的公司股东人数呈现减少趋势,市盈率较低的公司股东人数呈现减少趋势。这表明,当前机构的锁仓行为比较明显,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




A股正在经历一种结构性的变化,我们认为它将影响未来10年资本市场的走势。




当前A股投资者呈现出比较鲜明的三个特点:
















1、机构投资者占主导




2、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变化明显引导市场趋势




3、散户炒股已非主流














下面我们用数据来逐一说明。












一、机构投资者的力量











最近几年,机构持股比重持续提升,其在各个公司中的平均持股比重已经从2011年的20%左右提高到了30%以上,在A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考虑到第一大股东在A股持股占40%左右的份额且持股基本不动,在剩下的股份中,机构投资者已经占据了绝对话语权。这是A股出现结构性行情的根本原因。




从持股市值上看,当前A股总市值为62万亿,除去第一大股东占据的24万亿市值,机构投资者在剩下的38万亿市值中约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足以影响市场走势。


























从具体的机构来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QFII、保险、阳光私募以及国家队基金是机构当中的主力军。这些机构在最近几年的份额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公募基金当前的体量在1.8万亿左右,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约为3%,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




保险资金的总市值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图4):

















当前仅在前十大股东中,保险资金的规模就达到了1.3万亿,占A股总市值比重达到2.1%。保险资金的实际占比规模可能更大,估计与公募基金的规模不相上下。




由于前十大股东中QFII、社保基金与阳光私募的持股比例过小,因此选取了这些机构的平均持仓比例来观测他们的增长态势。这些资金的占比虽然有所波动,但是从2016年中期以来都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与指数走势基本类似。




截至2017年三季度,QFII的平均持股比例达到1.7%(图5)

















社保基金的平均持股比例达到2.5%(图6)

















阳光私募的平均持股比例略微有所下滑,但也稳定在2%左右的水平(图7)。

















与这些机构的趋势稍有差别的是国家队在前十大股东上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从9%下降到6%左右(图8),但预计国家队整体持股比重依然在7%以上。总体而言,所有这些机构加总后的持股比例在20%左右,占到A股流通股市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和偏好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变化对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有明显影响。当前机构更乐于配置市值较大的公司,过去两年里在大市值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显著提升,由此前的50%提升到56%,而对于小市值公司的配置比例则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32%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28%,直到三季度才有所回升(图9)。



















但机构对于不同市盈率的公司配置则没有显著影响(图10)。

















从涨幅来看,机构投资者在不同市值公司上的持股变化也十分鲜明。2014年以后,机构在小市值公司上的持股比例是持续下降的。机构的配置比较明显地影响了市场风格,2017年以来涨幅前列的公司机构配置都是逐季增加,而跌幅偏高的公司机构持股却是在下降(图11)。





























三、散户炒股已呈下降趋势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下降同样可以从股东人数的变化状况得到验证。




2016年以来,涨跌幅与公司股东人数的负相关性比较明显,而这些公司恰恰是机构持股较多的公司。从2017年涨跌幅前300名公司的股东人数变化情况来看,涨幅前300名的公司,股东人数自2015年中旬以来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直到2017年中旬才开始企稳。




而跌幅前300名的公司,其股东人数自2014年底就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同样,涨跌幅排名前100的公司股东人数变化也是类似,即今年以来那些涨幅较大的公司,其股东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锁仓状态明显,而那些跌幅较大的公司,其股东数量则呈现增加的趋势,派发形势比较明显。



















从市值排名在两端的公司股东数量也可以看到,大市值公司的股东数量显著减少,而小市值公司的股东数量基本不变。




2015年二季度以来,市值排名前300名的公司股东数量持续下降,从20万名下降到了15万名左右,下降了25%。而市值排名后300名的公司股东数量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基本保持在2.3万人左右,在2017年一季度甚至有所上升。



















从估值结构来看,估值越低的公司,股东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而估值越高的公司,股东数量则比较平稳。




2015年二季度以来,低市盈率公司(前300名)的平均股东数量从14万人减少到了10万人以下,下降幅度高达30%。而高估值公司的平均股东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在5.7万人左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