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曾“浓墨重彩说节俭。”《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可以陶冶情操、意志和品质,使人们远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爱默生也曾说“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节俭”对于个人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国家整体经济是否也适用呢?















案例










在节约悖论被提出的年代稍早,(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许多人信仰着节约致富,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喝着最便宜的饮水、仅摄取刚够生活的物资,导致了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不得不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一旦经济进入不景气,基于对未来的担忧,人们会选择更多的储蓄进而减少消费,这样企业的销售额就会降低,使得企业只能降低生产减少雇用,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那么,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就会强化,会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于是整体经济就会陷入愈发不景气的恶性循环中。




这就出现了以个人的角度看储蓄是合理的行为,而从整体经济上又是不合理的悖论。这称为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




简单说,节约悖论就是,对国家来说,越节约越穷,越消费越富。




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节约悖论。因此,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书中就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就是美德,储蓄就是恶行。




为什么会出现节约悖论?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它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和财富的最佳指标。通常计算GDP的方法,就是把四个买卖加一起:消费、政府采购、净出口、投资




●乘数效应:你的消费,都是别人的收入。他的收入,又会变成新的消费,或者投资,GDP因此会越滚越大,这就是乘数效应。




比如,你花了100元,别人就赚了100元。他拿其中的50元也消费,50元投资扩大经营。50元消费,50元投资,再次变成GDP,又被别人赚走,他们又花掉,又被别人赚走,如此生生不息,GDP越滚越大,经济也会越来越欣欣向荣。




然而,既然它是“悖论”,自然就会有以下的“辩论”:




正方:凯恩斯认为,越节约,越衰败。




反方:居民不消费,把钱都用于储蓄,但储蓄的钱,也会被银行用贷款的方式,转移到企业手里,用于增加投资。投资也是GDP的一个部分,还顺便解决了就业。




正方:企业拿到再多投资,从事生产,但大家不是节约吗,没人买怎么办呢?




反方:没人买,那是因为你的产品,没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你鼓励大家买不符合自己需求的东西,不管怎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都是徒劳无功的。




正方:那你说怎么办呢?




反方:要开发新的、好的新产品,用产能升级,满足消费升级。但是,开发新产品,产能升级,要有大量的投资支持,所以,必须有大量居民储蓄。从这个角度来讲,节约不但不会让国家变穷,反而还会促进经济增长。所以,从长远的观点看,它依然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美德。




正方:可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都死了吧。




到底谁是对的呢?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经济学家们,还在争吵中。




我们普通人该如何看待这一悖论呢?




比如问你:你觉得,在中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们是应该鼓励消费,还是应该鼓励节约呢?




一、鼓励消费,钱只有流通,才能创造价值。










案例






一位游客来到一个小镇上的酒店准备住店,先交100块押金,服务生带他上楼看房间。这时,店主将一百还给欠对面的猪肉钱,猪肉老板还了隔壁卖衣服的钱。卖衣老板还了上个月住店的钱。这时,游客已看完房子,感觉不满意,拿了一百块押金走。转了一圈这一百块有回到游客手里。但已经还清了小镇上的债务。




这就是流通的力量。中国近年来主要靠投资拉动GDP,就是典型的鼓励消费的行为。但是,这也造成了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




二、其实无论节约还是消费,都不用提倡。




片面的强调消费,虽有拉动生产的作用,但没有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模式升级提升等原因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无法达到最终预期效果的。




在不同的阶级群体中,中产阶级要主张消费,而对于普通民众,因为房贷及各种压力所驱使节约成了必然的选择,他们所节约的钱可以让银行更好的进行再分配分给助主张消费的中产阶级,再进行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拉动GDP。




总之,消费要理性,需要国民有个大方向不偏的消费观。假如只知道省钱,也不花钱去充实自己,开拓眼界增长见识,长此以往,自己只能是获得非常有限的资金,无法快速实现财富的增长。




只有在节俭的同时,还懂得如何花钱,如何投资,才能让财富“更上一层楼”。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本基金的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