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   特约作者  董宝珍

巴菲特说:“一个投资人只需要有两个能力,估值能力,看市场价格的能力。”巴菲特在挑选接班人的条件时给出三个条件:“第一,独立思考;第二,情绪稳定;第三,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虽然都是强调投资人应该具有的能力,但巴老也应该有重点。哪个是投资人最应该具有的能力呢?是给企业估值能力,还是人性管理情绪稳定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是人性的管理能力。


假设是估值能力,那么就会规律性地出现财务会计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规模地成为杰出投资家,可现实中并非如此。

投资最重要的为何是人性管理


为什么说,投资最重要的是人性管理能力呢?


巴菲特说过,“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本质含义是成功投资靠的是在估值和基本面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跟市场大众进行人性博弈和情绪博弈。估值和基本面研究是基础但不是关键,关键是人性博弈!能做到“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就会成为成功者和投资家!巴老是在安排接班人,这个条件更能真实反映他的想法!估值是一项基础工作,要准确估值,前提是情绪要稳定。有基本常识的人都能算出某一个公司值多少钱,但是公司暴跌或者暴涨之后,绝大部分人就会情绪不稳定,就不能正确的估值。


按照巴菲特的言论可以知道,巴菲特认为人不是绝对理性的。但理性人假设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这两个完全矛盾的观点怎么理解?


我愿意用儒家和中国传统哲学回答这个问题。


在儒家眼里,也就是传统的中国思想界根本不承认人是天生理性的,理性是努力提升修养之后才能得到的。因为儒家有一句重要的话:“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认识世界、认识某事情,属于研究客观世界。儒家在格物致知之前加了四个字正心诚意。认为如果心态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欲望多,目的不纯,就没有办法保持客观性和理性。这一点上儒家和巴菲特的认知是完全一致的。笔者曾在10月14日在《红周刊》刊发署名文章《从林园的“不攀比”看投资需要的正心诚意》详细论述。


除了儒家,道家也认为人不是天生理性的。道家有一段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白话含义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我在这种心态下,旁观事物循环往复的变化规律。


道家认为在观察研究世界前,研究者首先要保持“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也就是道家认为你做不到内心平静就不能获得理性,无法认识世界。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流派叫稷下道家专门解释了什么叫“致虚极,守静笃”!稷下道家认为人认识外部世界,是在用我的内心把握客观事物,我这个认知主体,要“心治”,这里的治和长治久安的含义是一样的,就是心不能乱。稷下道家认识到人的七情六欲,会导致认识者不能做到“无益无损”,无益无损是指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不要凭主观好恶和情绪形成偏见,在给企业估值时,不要因为股票价格上涨,就选择性的重视利多因素,排斥忽略利空因素,下跌时,不要主观上过分强化利空因素,忽略利多因素,现实中投资人会因为下跌悲观失望,因为上涨过度乐观,这种情况就是主观上人为形成成见和偏见,失去客观性,因此必然错误。在投资研究时要让自己没有欲望,没有情绪,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全面的主观心理状态,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和把握,比研究客观的公司更重要。正如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之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驿动的心击倒的!稷下道家的观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的原则。

 

儒、道两家都不认为人是天生理性的,都认为理性是人努力修养的结果。克服自己的非理性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前提,没有对自己内心的修正和人性的克服,就根本没有认识能力,理性就消失掉了。

 

我完全同意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我自己投资茅台,我知道2013年低位割肉的机构投资者不是败在知识上,而是败在情绪上,持续大跌搞的他们心慌意乱,在历史性机会面前割肉。2017年茅台接近700时候,三四十倍市盈率大量的资金涌入,它到底是知识不足看不出有风险,还是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下面表格是过去茅台股价上涨过程中数据。

 

茅台股价变化用时和估值变化


可以看到在茅台价格最低、估值最低、价值度最高时,股价反而涨得很慢。也就是说机会最多时候,人们反而不敢买。这种不敢买到底是知识不够,还是心有恐惧不得其正?而股价涨上来的时候却买的最猛、涨得最快,这是心不正还是知识不够?


投资者都知道只要市盈率高了就有风险,只要市盈率低就有机会,坚持这个原理你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可实际上却是“知易行难”,做不到不是知识不足而是心不正、情绪不稳!是贪婪和恐惧在作怪。


再看全通教育安硕信息曾经的炒作。


安硕信息全通教育业绩、最高市盈率变化和机构持股

这些掌控巨资的人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名校毕业的,但是以几千百倍的市盈率买下一个公司,是知识不够,还是“正心诚意”不够?巴菲特曾对大学生说过,“正直、勤奋、独立”是为人最重要的素质,而且,如果不拥有第一种品质,其余两个将毁灭你。一个好的投资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必定是正直正派的!

如何做到心如止水去判断估值


我们必须承认真正的投资挑战是正我们自己的心,我们不需要拥有太多的知识,而是要做一个平静的人,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客观公正的人。如何做到?


儒家、道家思想,包括佛教思想都有详细论述,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我比较认同:“存天理灭人欲”,我们为啥贪婪恐惧,因为我们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的动物。“存天理灭人欲”是要对人的动物性进行克制,方法是寡欲和利他,欲望少就不贪婪!当你做到了寡欲和利他的时候,你就基本可以做到无我和忘我,这样心就平和了,没有私人利益之后,你就不会采取那种极端的行为,也不会贪婪和恐惧!道德经有一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巴菲特和芒格几乎都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跟咱们一样。巴菲特,“我和你的差别,只是我有私人飞机,拿掉私人飞机咱们生活水平是一样的。”巴菲特、芒格掌控着世界上最多的财产,但是却从没有去用这些财产扩张自己的物质欲望。如果巴菲特、芒格用财富扩张满足自己物质欲望,他早就失败了。两个人比较无私利他。巴菲特的捐赠数额比较大,但是实际上最值得肯定是芒格。根据资料介绍,芒格是隔三差五就捐赠,芒格看见别人有需要帮助就习惯性捐赠。


1980年初,人们曾试图设置这样一个赌局:未来3天内,如果巴菲特打高尔夫球一杆进洞。巴菲特可以以10美元得到2万美元回报。这遭到了巴菲特的拒绝,巴菲特说“如果你在小事上缺乏节制,在大事上同样无法节制自己。”这一点巴菲特和王阳明主张的在实践中的小事上磨炼原理一样!就像一个法官要无怒心、无喜心,要保持公正心才能公正断案,仅有法律知识还不够!


投资也一样。我用这个关系图类比投资人如何做好投资,我画了投资人的能力图:

60%的工作是要放在维持内心的平衡,要抑制贪婪,抑制恐惧,保持自己内心能够处于正心诚意状态,处于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只有这种状态,才能够在动荡的资本市场保持理性。之后30%是调查研究,只有调查清楚企业的经营状态、竞争优势、成长率,你才能给它一个准确的估值,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是重于知识的,知识只占10%。这就构成投资人的能力结构。由此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出的高材生,只有10%的优势,30%调查研究的能力,不是学校能教育出来的,中国式应试教育不教调查研究,更不教公平心公正心,现代教育不能培育出投资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