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泰基金新三板周报

(2017.11.13-2017.11.17)

截至2017年11月17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1649家,其中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交易的有10266家,做市转让1383家。上周新增挂牌企业30家。

11月13日至11月17日间,市场总成交96,597.84万股,较上上周增加13.17%;成交金额472,153.82万元,较上上周增加8.04%;成交均价4.89元,较上上周下降4.53%。

上周三板成指上涨0.17%,收于1,293.54点;做市指数下跌0.51%,收于997.92点。

上周共有61家企业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预计募资32.78亿元;实施完成46家企业的定向增发,募资总额22.52亿元。

根据万得数据,11月17日,新三板市场市盈率(TTM中值、剔除负值) 22.48倍,市净率(中值) 2.61倍,市销率(中值) 2.32倍,较创业板中小板差距较大。


新三板一周要闻

 股转发文规范在股转挂牌的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11月17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关于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沪深交易所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监管问答》,规范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新三板挂牌私募遭遇“生死劫“ 整改结果待出

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了一定的年头,最早批次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即将退役。对于这些锂电池,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回收和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动力电池涉及到重金属、电解液以及环保问题,回收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化落地,是行业内面临的难点。


   动力电池回收新规将至 新三板企业如何布局?

随着11月7日最新一次发审会中,6家上会审核的拟IPO企业仅1家获得通过,创下了2015年IPO重启以来,单日否决家数、否决比例最高的纪录。这一几乎是发审制史上最为“惨烈”的结果如一石激起了市场中的千层浪。

新三板市场数据深度分析

 市场规模数据

截至2017年11月17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1649家,其中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交易的有10266家,做市转让1383家。上周新增挂牌企业30家,新挂牌速度略有下降。

上周新增挂牌公司概况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九泰基金整理


上周市场规模统计


 市场交易数据

11月13日至11月17日间,市场总成交96,597.84万股,较上上周增加13.17%;成交金额472,153.82万元,较上上周增加8.04%;成交均价4.89元,较上上周下降4.53%。

上周市场概览


个股成交上,本周挂牌公司股票成交金额前三名分别为泓毅股份、慧云股份和龙门教育;成交数量前三名分别为中科招商、泓毅股份和联讯证券;本周换手率最高的前三名企业分别为泓毅股份、明大启微和阖天下。

上周挂牌公司股票成交额前10名

上周挂牌公司股票成交数量前10名


上周新三板换手率前十名


 三板指数分析

上周三板成指上涨0.17%,收于1,293.54点;做市指数下跌0.51%,收于997.92点。

上周新三板指数概况

 市场融资数据

上周共有61家企业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预计募资32.78亿元;实施完成46家企业的定向增发,募资总额22.52亿元。

上周定增预案统计


 三板估值分析

根据万得数据,11月17日,新三板市场市盈率(TTM中值、剔除负值) 22.48倍,市净率(中值) 2.61倍,市销率(中值) 2.32倍,较创业板中小板差距较大。

一周报道精选

股转发文规范在股转挂牌的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日期:2017-11-17 全文转载:证券日报网

   11月17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关于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沪深交易所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监管问答》,规范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股转系统表示,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退市公司最近两年应当按照《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等要求,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合法规范经营,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或可通过本次重组完成,满足股权明晰和公司治理健全的要求。

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注入资产应当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三条关于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资产的相关要求。

在破产重整中嵌套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重整前退市公司如不满足本监管问答第一条规定的,重组完成后需规范运行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在此之前不得进行定向发行和重组。

两网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监管要求比照退市公司执行。

新三板挂牌私募遭遇“生死劫” 整改结果待出

日期:2017-11-16 全文转载:新三板论坛

     

历时一年多的新三板挂牌私募自查整改已经结束,从已公告的自查报告和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部分私募不符合收入占比和资产管理规模的要求,面临摘牌风险,他们提出的整改措施是否能够通过还要等待股转公司给出答案。

与此同时,由于当前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佳,此前涉足新三板较多的私募已经收缩业务,如何激发市场的投资热情是摆在市场参与各方面前的大问题。

私募机构的“求生”路径

10月27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关于挂牌私募机构自查整改相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细化相关规定并要求参与整改的私募于11月10日前提交自查报告。《通知》要求,未在11月10日提交自查整改报告或不符合整改条件的私募机构将被强制从新三板摘牌。

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私募业务的新三板公司目前有26家,从2016年5月27日股转公司发布整改通知以来,已有12家私募发布了自查报告。其中,浙商创投、天图投资、菁英时代、九鼎集团、思考投资等公司均认定自己符合整改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浙商创投是在11月10日发布自查公告称符合新增挂牌条件的。

因公开自查结果公告非强制性要求,不少企业已将报告递交给全国股转公司,目前正等待通知,包括了中科招商、硅谷天堂等几家知名挂牌私募机构。

北京新鼎荣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驰认为,私募机构的自查整改可能分为两类,一是大型PE机构,非纯粹的PE公司,可能需要跟监管层沟通,认定自己并不适用整改要求;而另一类中小型PE,就需要严格按照股转系统的规范来整改。

对中小型PE,申万宏源证券政策分析师王文翌介绍,整改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按照标准整改,或提高资产管理规模,或提高管理费和业绩收入的占比;二是剥离私募业务,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据了解,新增规定中的“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创业投资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私募股权类私募机构最近3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等几项要求成为了中小型私募的“拦路虎”。

一些私募机构不得不剥离私募业务来“断尾求生”。麦高控股2017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发生如下变化,2017年2月,公司将直接管理的两只私募基金——“富凯机器人股权投资私募基金”、“麦高创新智能股权投资基金”转让至非关联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不再担任任何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公司于2017年2月17日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提交申请,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该注销申请于2017年2月24日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审核通过,公司不再具备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和麦高控股一样,苏河汇表示将转入公司直接管理的私募基金,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出售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的下属公司。新安金融、天信投资也公告称剥离了私募业务。

还有的私募提出将按照标准整改。拥湾资产称,其资产管理规模不达标,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做了战略调整,以与上市公司或战略合作方共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进行扩张,未来三年基金管理规模将达到要求。

对于剥离私募业务,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等做法,有从事新三板业务的投行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风险,不管对于公司的历史沿革、发展路径、合法合规等方面来说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指出,本次私募自查整改的难度和成本确实较大,即便顺利通关,未来挂牌私募留在三板市场的“好处”也越来越有限。因此从成本和收益两者权衡下来,必然有部分挂牌私募直接放弃留在市场上的机会。作为类金融企业的私募机构加入新三板市场后,在当年全市场融资总量中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同市场实体企业的融资规模,这首先与脱虚向实的政策方向相悖。而私募机构融资的操作方式过于复杂,其结构设计令广大中小投资者乃至专业机构难以看透,有侵害中小股东和新进投资权益的可能。

目前包括私募机构在内的市场机构,都在等待着全国股转公司的审核结果。

做市困境下的业务调整

近几日,新三板做市指数在1000点基点左右徘徊,创出历史新低。指数是市场晴雨表,新三板做市指数疲软背后,直接原因是做市企业数量和做市商的减少,而根本原因则是新三板流动性的严重不足。

在市场人士看来,新三板做市指数“跌跌不休”,是因为做市企业数量在减少,去年年底以来,很多企业选择从做市转回协议转让,与此同时,做市商也在退出。更重要的是,由于新三板市场所期待的多项政策迟迟没有兑现,市场的高门槛导致投资者增量有限,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差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改善。

一些券商已经解散新三板做市团队,剥离新三板做市业务。上述从事新三板业务的投行人士指出,由于新三板企业规范性相较主办企业差,做市风险较高,一旦违规,会导致券商的评级降低,并令公司风险资本计提比例变化,公司上缴的投资者保护基金额度增加。还有一些业内涉足新三板较多的私募如鼎峰资本、少数派投资、丰岭资本均已收缩新三板投资,对新三板的投资会非常谨慎。

市场都在等待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将始终把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作为我们深化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完善市场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监管等各项制度,提升市场功能。

隋强指出,新三板未来一到两年改革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工作,一是始终把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作为深化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完善市场发行、交易、信息披露、投资者准入、监管等各项制度,提升市场功能;二是把完善分层作为深化改革工作的主要抓手,进一步降低市场信息收集成本,稳步推出差异化的制度供给和服务,逐步构建“能上能下、进退有序”的各层次间的有机联系。

动力电池回收新规将至 新三板企业如何布局?

日期:2017-11-15 全文转载:三板富

 

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了一定的年头,最早批次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即将退役。对于这些锂电池,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回收和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动力电池涉及到重金属、电解液以及环保问题,回收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化落地,是行业内面临的难点。

 

不过,困难也意味着机遇。据估计,废旧动力锂电池中资源回收所创造的市场规模将会在2023年将会超过300亿元。国家也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并布局试点工作。

11月2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正准备在动力电池的管理上先行一步,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渐渐形成了锂电材料系、动力电池系和第三方机构等三大派系并存的局面。面对锂电池回收,新三板企业也在行动。

一、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至8年。从2009年开始推广至今,我国电动汽车已发展了7个年头。这意味着从今明两年开始,我国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的“报废潮”。据业内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预计将超过24.8万吨,大约是2016年报废量的20倍。

对于报废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回收途径: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

梯次利用是指将废旧动力蓄电池(或其中的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单体蓄电池)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过程,可以一级利用也可以多级利用。梯次利用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动力电池容量因重复使用而损耗到原有的80%以下就不再适用于汽车,但是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储能与低速电动工具。

再生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离、提纯、冶炼等处理,提取废电池中的镍、钴等金属,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截至目前,国家已出台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等多个相关政策,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专业性技术、回收体系和发展方向等。

但是,这些政策大多偏倡导性质而非强制要求,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也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整个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需要更加明确的制度来引导。

2017年11月2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工信部部长苗圩表态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可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所谓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谁生产谁负责。汽车厂在卖汽车的时候要对电池的回收利用负责任。

当然,责任归于汽车厂不一定意味着汽车厂要亲自动手完成回收的任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汽车厂完全可以出资请其他企业回收或是合作回收。

例如,《暂行办法》就鼓励整车企业、电池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二、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市场规模很有想象空间,也吸引了一大批参与者。

专业人士预测,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资源回收所创造的市场规模将会在2018年开始爆发,达到52亿元,2020年达到136亿元,2023年将会超过300亿元。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主要有三类直接参与者:

1) 锂电材料系,以华友钴业厦门钨业天赐材料等为代表,主要通过再生利用完善资源回收。

2) 动力电池系。目前已布局回收拆解业务的动力电池企业包括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CATL、比克电池等,比如CATL2015年取得广东邦普控制权,后者致力于使镍钴锰锂资源在电池产业中实现循环利用。

这些企业入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上游材料涨价及市场竞争加剧倒逼。通过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可以减少成本,同时打通锂电池生产制造和回收利用的闭环。

3)第三方回收机构。第三方动力电池回收拆解的企业包括:格林美、湖南邦普、赣州豪鹏、芳源环保等。

不过,当前各参与方大多数都处于项目示范或者微盈利经营状态,进一步的盈利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以后,整车厂或许也会大举进入该领域。短时间内汽车厂的成本支出会加大,但长期来看,后动力电池市场广阔,回收产业化并形成闭环之后,车企的成本能得到有效降低。除了格林美等A股公司,新三板上也有一些固废回收企业涉及到动力电池回收,例如西恩科技和芳源环保。

公开资料显示,西恩科技以含镍铜钴等有色金属的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硫酸镍、硫酸锌等金属、金属化合物等产品。

这些原料来自报废锂电池正极材料、边角料等。而公司主产品硫酸镍则是生产新能源汽车锂三元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料。一进一出,完成了锂电池材料的小循环。目前西恩科技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与再利用项目产能为6000 吨/年。芳源环保的经营模式也比较类似,利用含镍、钴废料生产、销售镍电池和锂电池正极材料。其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级硫酸镍、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 NCA、NCM 前驱体系列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芳源环保的第二大股东是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提供商贝特瑞。

从业绩上看,西恩科技和芳源环保的表现都不错。最近一期财报显示,西恩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59%,净利润同比增长219.25%;芳源环保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22%,净利润同比增长113.48%。

不过,也有不少人士对动力电池回收持怀疑态度。意见多集中于梯级利用,有人认为梯级利用技术不成熟、投入成本相当高——从大量报废动力电池中去筛选、去检测,再拿来梯级利用,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太大,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还有相关人员表示,退役动力电池或许只能用于比较小的储能领域,比如家庭储能,难以用到大型储能领域,后者对于电池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很高。

直接拆解、资源化利用也不是没有问题,它很容易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影响。例如,目前钴的价格居高,回收有利可图,但随着三元材料的高镍化趋势,长期钴的价格趋于平稳,回收的价值下降。

总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广阔,但究竟会怎样发展,还有赖于业界付出时间和试错成本。

周报由九泰基金产业投资部整理



风险提示: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九泰基金力求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获得报告的人士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不构成针对个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