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互金平台净利润高企,风风光光赴美上市,风靡祖国山河内外,众人都想分一杯羹食之际,却好似在耳边被打了一记响亮的巴掌。11月21日,多家媒体报道,互金整治办办公室下发特急文件,正式宣告此前身价已经水涨船高的互联网小贷牌照的暂停发放。随之应声倒下的,是一众赴美上市的网贷公司,股价一度呈暴跌趋势。小贷整治之风,这才走出了第一步。


11月21日美股开盘前,趣店盘前跌幅一度超过30%,宜人贷和拍拍贷盘前跌幅超10%,和信贷和信而富盘前跌幅也一度达到10.4%和18%。


单纯的网贷概念股集体跳水?非也。


源于一场互联网小贷牌照市场的“灾难”。正是11月21日晚间,一份标记着“特急”的小额贷通知文件在坊间流传开来。《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各级小贷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设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而各大媒体也从知情人事处证实了该通知的真实性,截至当晚10点左右,多地金融办人士表示已收到上述通知。


禁批!最高炒至5000万元的小贷牌照


对于小额贷的整治,何以触发大批网贷概念美股应声下跌?事实上,《通知》中也称到,今年以来,某些地区陆续批设了网络小额贷公司或允许小额贷公司开展网络小贷业务,因此产生的“现金贷”业务存在极大风险。




而现金贷早在2017年4月,就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官方曾直指,部分现金贷平台存在3大问题:一为利率奇高;而是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居高不下,暴力覆盖风险;三是利滚利及易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更关键的原因,很多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公司,并没有相关牌照。


10月份起,趣店等网贷平台扎堆赴美上市,引起了舆论对现金贷的空前重视,而部分现金贷的高息和催收衍生的社会事件不可避免的传导到了资本市场与监管层。此先就曾有资深美股分析师,说到“现在新闻和口碑这么乱,定价肯定不能定太高,而且这个点上还在扎堆上市,很有可能惹得监管出手。”


从现金贷集中上市,随之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人们群起而攻之到这一次,小贷牌照直接被禁止新增,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据第一消费金融统计,截至2017年11月6日,市场上的网络小贷牌照已经达到254张,其中226张已经完成工商注册,开业中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仅为22家。广州普惠金融协会监事长更表示,目前互联网小贷的牌照价格已经达到5000万,如此天价的价格,还是让众多上市公司想与民间资本分得一杯羹。


仅今年10月份,便有仁和药业祥源文化星期六盛讯达宝鹰股份康旗股份恒顺众昇民盛金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拟设立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告。二级制


从敢于吃螃蟹到“众人拾柴”


诞生于2010年的网络小贷,本就是互联网发展到支付与金融属性阶段的产物。截至今年6月,全国的小额贷公司已经达到了8643家,而拥有网络小贷牌照的仅有242家,很多现金贷公司,更是利用小额贷的名义,行现金贷之便,但实质上这些公司连网络小贷牌照都不具备。刚度过了“七年之痒”的网络小额贷,迎来的却是监管部门的当头棒喝。


2010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拿到了首张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服务对象为其平台上的网店商户,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网络小贷。紧接着在2011年,阿里巴巴又在重庆成立了另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如果要谈到更早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那么提到的一定是新加坡淡马锡、法国美兴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等外资公司,而提到这些小额贷业务,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词,只有“高利贷”了。这些公司主要的模式为: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而早在2007年,阿里小贷便与建行、工行等开展了合作,阿里小贷负责提供商家的信息,银行也负责提供资金,采取一种“联合放款”的方式,这也许就是网络小贷业务的萌芽期。


当时,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还没有现在如此水乳交融,彼此的文化与体制还是出现了巨大的分歧。2011年前后,阿里小贷与银行的“联姻”宣布流产。但当时被打开的现金贷业务,已经有了刚性需求,市场已经在逐渐向现金贷示好,旺盛的市场需求量显然无法被撤回。也许正是银行的“不合作”态度,倒逼形成了小额贷的线上业务—网络小贷,正如银行长期的低利率产品引来了互联网平台各种“宝”字结尾的货币基金,利率更是直逼银行定期理财产品。


彼时的阿里,更是凭借着电商平台的优势,打破了小额贷公司“不得跨区域经营”的陈规,凭借互联网的通道,硬是把业务做到了全国。


阿里小贷的开始,为今后的网络小贷开了一个头。在2013年及以前,全国范围内被准许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的小贷公司不超过10家。从2014年开始,网络小贷公司数量开始逐年增加,仅2016年一年,全国就冒出了近60家。进入2017年,这个势头更是迅猛发展。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年初至7月底,新成立的网络小贷数已达52家(不含虽获地方金融办批复但未完成工商登记),几乎与2016年全年的新增数量持平。



因为网络小贷牌照申请较其他来说,更加容易。因为,在以机构监管为主的中国金融市场中,小贷公司是为数不多审批权被下放到地方的金融机构。从小贷公司的审批设立到业务创新,地方金融办有了相当大的话语权。


最终,网络小贷牌照有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直至这一次叫停新牌照的批复,现金贷仿佛也随之经历了一场浩劫。


最后的最后,还是出事了!


因为地方金融办对各自地区小贷行业的标准不一,每个地方发布的新规对于小贷公司的杠杆倍数都不一。杠杆数位列前位的分别为广东、重庆以及江苏。由于地方要求的不一致,也许会让小贷公司扎根去杠杆倍数高的地方发展。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目前,广东、重庆、江苏网络小贷的数量分别为,43家、28家、21家。


也许正是地方的审批较为灵活,使得这种在中央层面缺少监管主体的形式也为小贷行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而目前,只有少部分公司通过小贷牌照、互联网小贷牌照、消费金融牌照在开展现金贷业务,大多数开展现金贷业务的公司依然处于无牌裸奔的状态。再加上部分网络小贷公司,从事的现金贷业务,其实质就是“高利贷”。


首先,现金贷的利率及其高,且十分不透明。很多公司利用日利息等词语,规避了年利率超过36%的最高标准,更是利用服务费,手续费等字眼,多次收费。不明真相的群众最后“被”高利贷。


其次,现金贷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一个人在多个借贷平台借款,也许就是利用这些零散的钱付了房子的首付,最后打破了银行的防范体系,让压力测试丝毫起不到作用。


第三,由于借款人的信用无法保证,这些现金贷坏账率极高,平台一旦亏空产生的多米诺效应,后果完全不可控。


最终,网络小贷牌照还是被暂停批新了!现金贷本身虽然有刚需的支撑,市场需求是其现象的本质不错,但是随着监管的趋严,这个市场的交易成本将会愈加高昂,而那些拥有消费金融等牌照的的大型公司将会借机进入,无疑会摄取这一行业的大部分利润,之前民营资本的暴利将会被慢慢压缩乃至微乎其微。


这才是整治网贷等互金平台的一步,也许重头戏还在来的路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