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聚焦











01







央行周三进行1年期MLF操作,规模1880亿元,利率持平于3.2%,无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400亿逆回购及1880亿MLF到期,此外12月16日还有1870亿MLF到期。Shibor涨跌互现,跨年品种多数上行。













02







经济参考报:目前第三批国企混改试点正在做前期工作,方案近日要上报。业内专家认为,与前两批不同,油气、铁路等垄断行业以及钢铁、煤炭、电力等存在产能过剩行业的国企将是第三批混改的重头戏,特别是东北三省、河北等相关行业的地方国企尤为引人注目。













03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将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贯穿于监管理念之中,体现在制度创新和法规体系之中。











04







银监会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意见稿)征求意见,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新引入三个量化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二是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三是细化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要求,如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融资管理等。











05







证券日报:最近两个月,热点城市频频迎来监管部门的大检查。先有国土资源部部署对70个大中城市和热点城市苏州市,开展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后有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对北京、佛山、嘉兴等15个城市进行跨省交叉检查。至此,楼市治理“风暴”已涵盖73城。














世界风云











01







美国11月ADP就业人数增19万,预期增18.5万,前值增23.5万。11月非农数据将于周五出炉。21家大型投行预测显示,美国1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幅料介于16.5万-22.5万,失业率料介于4.0%-4.2%,平均时薪年率增幅料介于2.5%-2.7%。













02










穆迪确认日本A1评级,前景展望稳定,日本长期本外币债券和存款评级上限仍为AAA。











03







欧洲央行执委默施:欧元区经济复苏持续强劲,按照既定路线继续资产购买计划不再是必要的;如果过早去除货币刺激政策,可能使得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04










德国10月季调后工厂订单环比增0.5%,预期降0.2%,前值增1%;经工作日调整后工厂订单同比增6.9%,预期增7%,前值增9.5%。












大行研报











1





招商证券:12月“魔咒”再现,年末流动性扰动来袭







我们在8月的专题报告中指出,2015年股灾之后,A股市场进入了投资者结构显著变化,市场波动明显减小的新常态。其基本表现就是指数每4个月出现一次短周期波动的规律,其中每年11月进入阶段性高位,12月前后市场都会出现季节性调整。我们认为,这是在市场缺乏趋势性决定因素的阶段,流动性扰动和市场情绪季节性波动的正常表现。




历史数据显示,年末流动性扰动因素明显增加。一是年末居民和企业的资金提现需求抬升,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二是在MPA及流动性覆盖率(LCR)考核压力下,银行需要保留足够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且央行拟于2018年一季度起,将同业存单纳入MPA的同业负债占比进行考核,12月同业存单到期额为22163.9亿元,较11月增加了4115.9亿元,将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压力。三是部分投资者或因资金需求增加而从股市撤离,数据表明重要股东在每年12月和1月基本都是净减持。四是近几年12月和1月限售解禁规模相对较高,超过全年的平均水平,虽然不一定形成实际减持,但一些个股已经提前调整。




在年末流动性偏紧、利率上升的市场预期下,投资者会变得相对谨慎。2011-2016年间,在市场缺乏趋势性行情的年份,投资者情绪指数在12月会有所下降。并且从市场成交额来看,12月股市成交不活跃,成交额下滑,且随后的1月份成交额继续下降,不利于大盘上涨。因此,在年末季节性因素占主导、缺乏趋势性决定因素的情况下,近期市场会继续呈现低位震荡,但波动幅度预计小于去年同期。











2






兴业证券:顺应监管,回归本源——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简评







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办法的核心内容是增加了3项监管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




银监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是新增3项流动性监管指标:分别是净稳定资金比率、流动性匹配率与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其中,净稳定资金比例本来就是MPA考核体系中的一部分,边际影响较小。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适用中小行)可以理解为迷你版本的LCR,主要是用来弥补总资产小于2000亿流动性指标的缺失,是给中小机构补上的紧箍咒,其主旨是鼓励机构减少期限错配,增加长期限资金融入,这也呼应了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认为机构“滚隔夜”不可取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流动性匹配率,其为本次新创设指标,用来考察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错配程度,该指标对所有机构一体适用,其参数设置清晰地表明了监管合意的资产负债摆布偏好。




资产:偏好贷款,同业严格限定




根据流动性匹配率项目表,贷款投放各期限的折让系数有明显的优惠,传统的带有资金融通性质的存拆放、买入返售(主要是证券)等次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采用了排除法,不在1、2、3类资产当中的其他投资资产,主要是同业类资产(包含货基、债基、ABS等等),不论期限长短,都要按照100%折算,显示出了对同业资产较为鲜明的抑制态度。而债券作为大类未包含在任何一项当中[1],主要大类资产中不包含债券,有助于缩小分母,更利于达标。这显示出了对传统标准化资产-债券的鼓励。




负债:偏好存款,同业偏好线上,期限偏好长期




类似地,负债端也有明确的偏好,即存款有折算优惠,线上的品种(发债、NCD、卖出回购、拆出)折算优惠力度好于线下品种(存出)。 根据上述参数设定,可以看到监管眼中认可的商业银行需要回归“纯粹的本源”:即资产端:放贷款、买债,负债端吸收存款,有富余资金做一些存出拆出融通,没有富余资金从市场上吸收弥补缺口。该指标给出2年宽限期,2018年年底达到90%,2019年年底达到100%。商业银行将在给定的宽限期内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被动地调整,可以预期,未来同业业务存在进一步压缩的压力,银行总资产增速或将进一步下行,银行资负结构或将进一步重构。




此外,银监会本次和央行同步,把NCD纳入同业融入比例中的同业负债部分。8月NCD新政仅覆盖5000亿总资产以上的大中型机构,而此次银监会的指标则对所有机构都适用。考虑到该文件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行,1季末就将迎来MPA考核,所有机构都仅有1个季度来准备达标,同业负债占比的约束显著加强。




建议操作策略:顺应监管,回归本源:




资产端:多做贷款支持实体;增配债券;非项目类同业资产总体压缩,到期不再续作;




负债端:多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吸收从线下移到线上,各期限段均适度提高负债期限,保障指标达标和流动性安全。











3





申万宏源:七成次新股上市第二年表现最优
 





(1)多数次新股(除半年发力型外,占81.8%)开板后第一年内超额收益不明显,以区间震荡为主;其中一部分(区间震荡型 低位盘整型,占28.3%)在上市第一年即大幅跑输大盘。




(2)一年发力型出现概率最高(36.4%),其特点是在上市一年底出现向上拐点,因此这个时间段需要重点关注,另外被归入这类的样本股均为非国有企业。




(3)多数次新股(除区间震荡型外,占81.8%)上市第一年末会有明显的杀跌过程,且杀跌幅度与杀跌前的超额收益正相关。




(4)较多个股(一年发力型 一年半发力型 区间震荡型,占71.8%)上市第二年有显著的超额收益。




(5)多数个股(除一年半发力型外,占82.8%)上市第三年难以跑出超额收益,且接近第三年年末时有较大概率跑输大盘。




(6)整体看,次新股走势与业绩增速有很强的相关性,业绩拐点通常也是超额收益的拐点。











4





国金证券:“多事”的年末资金面








时逢月初,市场资金面整体偏向宽松;但临近月末年底,需提防多因素扰动资金面。




随着 11 月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近期资金面整体偏宽松,央行连续 3 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本期(1129-1205) 央行累计净回笼流动性 3000 亿。




月末年末是资金面惯性紧张时点,考虑到“年末提现需求上升、跨年跨季资金需求量大;12月约 2.2 万亿同业存单到期,续作压力较大;年底公开市场大量到期回笼,12 月共有 1.23 万亿逆回购到 期、3750 亿 MLF 到期;同时叠加 MPA 考核”等因素,我们预计12月中下旬市场资金面转入中性偏紧的格局。






智慧投资


















参差多态










各央行蠢蠢欲动,中国何去何从?——全球货币政策大盘点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作者:姜超、梁中华、李金柳、宋潇






韩国央行近期选择加息搅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美国、加拿大、英国相继加息,新兴经济体中绝大多数按兵不动,但印度、巴西、俄罗斯、智利和南非今年却在降息。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背后的原因何在?未来在美联储货币继续收紧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何去何从,是否会跟着加息?




发达经济:经济渐进复苏,货币整体转向。美国:经济稳通胀低,加息维持渐进。美国货币政策已处于回归正常化的阶段,而伴随经济稳健复苏,渐进加息和缩表也稳步推进。但目前美联储的关注点在于,虽然经济复苏显出韧性,但通胀回升力度偏低,核心通胀仍是拖累,因而加息仍将维持渐进。加英:增长和通胀,总有一个在路上。加拿大和英国是发达经济体中目前已经开启加息的国家。但从原因来看,加拿大加息是因经济增速回升,但英国加息的背后则是汇率贬值后的通胀压力。欧日:权衡QE规模,谨慎判断转向。尽管欧、日经济同样在持续复苏,但当前通胀水平离各自央行的目标仍有不小距离。在通胀回升尚不稳固的情形下,欧、日央行对待货币政策转向更加谨慎,相比加息,更需关注的是其量化宽松购债计划的变动。




新兴经济:经济状况差异,货币政策分化。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汇率风波过后,降息稳定经济。巴西和俄罗斯前期为了应对本币大幅贬值和通胀攀升,均大幅提升过基准利率,汇率和通胀压力过后,当前处于降息阶段。随着经济的下滑,智利和南非在之前跟随美国加息后,今年又选择了降息。通胀汇率驱动,韩墨开启加息。韩国和墨西哥均有加息,墨西哥加息主要是为了应对比索贬值和通胀飙升。墨西哥CPI最高达到6.6%,9月以来有所回落,GDP增速却在下行,经济环境不支持进一步加息。韩国近期的加息举措一方面是因为出口好转,经济持续回暖,通胀攀升过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抑制资产泡沫。考虑到高位的资产价格,未来韩国的加息空间不大。亚洲货政趋同,美国加息冲击。亚洲其它经济体大部分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只有印度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在8月降息25bp。但随着经济回暖、通胀回升,这些国家实际上也已经处于货币政策转向的临界点。次贷危机后美联储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本不断流入新兴市场,目前各国的资产价格普遍较高,预计未来美联储紧缩带来的冲击也将较大。




中国会跟随加息吗?汇率牵制减小,货政更加独立。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汇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牵制力相比之前已减小: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大幅减小;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容忍度提高;当前中美利差处于历史高位,对人民币汇率保护足够。从内部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加息的必要性其实并不大。逆回购利率失效,上调必要性下降。首先要明确一点,由于我国央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操作并非完全自由的,真正主导金融市场利率走势的是基础货币供给的数量,而不是基础货币供给的价格,所以逆回购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有限。今年年初央行两次上调逆回购操作利率,一个主要原因是抑制金融体系内部的杠杆,而当前效果已比较明显,进一步提高逆回购利率对金融去杠杆的作用不大,反而会加剧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市的动荡,弊大于利。基准利率滞后,贷款利率已走高。今年以来虽然存贷款基准利率未动,但市场贷款利率却走高。这是因为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利率走高从金融市场向实体利率传导,说明利率市场化以后存贷款基准利率重要性下降。在市场利率已经上行、紧缩效果体现的背景下,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已显得滞后,也可能会增加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