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面情况来看,医药行业已经由过去的“野蛮扩张”时代进入到“结构优化”时代,而“结构优化”的背后是政策的密集出台,包括近期鼓励创新文件出台、流通领域促进行业整合规范等政策落地等,实质上影响的是是研发、生产、流通、医院终端这一整条产业链,同时提升医保基金作为主要支付方引导临床用药的地位。


1、研发生产端的“结构优化”:增量上确定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导向。药品审批制度的改革实质上是影响未来的增量,优化未来市场上药品品种的构成。存量上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上的思路是提高门槛以控制现有药品品种乃至于现有药品生产厂家的数量,从优化存量品种以及优化存量厂家的角度去达到净化行业,优化竞争环境的目的。

2、医院端的“结构优化”:解决医疗资源的错配。国内“看病难”的问题不在于医疗资源的不够,而在于医疗资源的错配,分级诊疗、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鼓励医生集团等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现有的医疗资源匹配更好匹配现在广大基层的医疗需求。解决“以药养医”的现状。零加成的全面推行、降低药占比、进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生薪酬制度改革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将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斩断,从而避免不合理的用药支出。

3、支付端的“结构优化”:医保控费并不是单纯的减少支出,而是要进行合理的支出。探索不同支付方式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将医保的钱真正的花在需要的地方,而从抗生素和辅助用药等领域来看,控费最严厉的恰恰是容易滥用药品创收的领域。同时,支付端的角色变化也正在进行中。三大医保支付了全部医疗卫生费用的55-60%,医保真正“主动属性”的显现是近两年的变化,2017版医保目录是个开端,典型特征是中药注射剂的大面积“加限”、新进医保产品的“利益属性”的弱化,接下来的医保谈判、医保支付标准等等的推进,种种变化都显示医保“主动支付”属性在提升。


而近来医药板块有阶段性较好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创新药板块的一触即发。在国庆节后“国36条”的出台加上CFDA迅速落地的相关政策细则,直接引发了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热情。

2、10-11月份本身就是估值切换的窗口期。食品饮料、家电等增长最为确定的领域估值切换早已开始,医药作为增长确定的领域相对滞涨。

3、基金持仓的相对低位给予了医药板块上涨的基础。基于基金2017年三季报重仓股(前十)信息测算的全行业基金医药股重仓比例为8.04%,较2017年Q2下降1.30pp,而剔除医疗医药健康基金后主动型非债券基金中医药股重仓持股比重为6.54%,较2017年Q2下降1.39pp,为近5年以来的最低位,接近了标配的水平。


结合基本面情况来看,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景气度上升,其中结构化细分领域有望加速发展,建议从支付端和供给端两个层面对医药板块进行中期的布局

1、从支付端看:看存量调整,看结构优化,看消费升级: 1)医保存量资金再分配及结构优化,包括大检测端的崛起、生物制品的崛起、中药饮片的崛起、刚需用药的崛起、创新药的崛起、基层医疗市场的崛起。2)非医保支付端口的消费升级,包括医药消费品及部分OTC的崛起、高端治疗用药的崛起、高端医疗服务等 。

2、从供给端看:看供给侧改革(存量抓质量,增量抓“规范+创新”),看集中度提升,看强者恒强,看良币驱劣币: 1)工业端:存量上抓质量,研发端的临床自查核查等、生产端的一致性评价等系列政策利于未来强者恒强的局面形成,长期看好龙头企业,同时看好面向全球供给的制剂出口企业;增量上看创新,创新未来几年将从主题变成主线,而且是未来几年最大的投资主线和投资机会。2)商业端:两票制+营改增驱动整合加剧,药品批发企业从13000家到3000家的故事正上演,行业短期受到两票制对商业低毛利调拨业务的影响,中长期趋势不变,将在明年下半年逐步看到边际改善。

风险提示:本文中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中的观点、分析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立场。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和担保。本公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获得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刊物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引用或转载。投资有风险,敬请谨慎选择。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或作者所有。如有引用行为不妥,敬请联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告知删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