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去年末以来到今年二季度一共加息了三次,但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以来却小幅下滑。反观国内,债券收益率倒是出现大幅上行。究竟美联储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对国内债市会有什么影响,让我们先从国内利率政策传导的机制来看。


国内存贷款基准利率仍是市场利率的锚

发达国家的利率传导机制相对比较清晰,央行对于政策利率的调整,通常可以直接影响到市场的贷款利率,例如浮动利率的房贷或信贷,但在国内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3年7月20日起已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但截至目前为止人民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仍对银行的贷款利率有着很高的指导意义。


因此,当2014、2015年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时,人民银行通过六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来刺激经济,此后人民银行未再对基准利率进行调整。由此可以看出,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国内目前较具影响力的政策利率,因此即使央行年初提高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也和美联储加息的意义上是不同的


经济大国货币政策更具独立性

年初人民银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更多地是出于“防风险、去杠杆”目的。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健增长,跨境资本流动也趋于平衡,加上金融去杠杆也已初步达成效果,央行后续也没有再跟随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利率,在货币政策上保持了较大程度的独立性。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即使美联储加息也不光是考虑美国自身的经济情况。在2015年年末加息之后,尽管美国经济仍维持稳健增长,美联储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内未再加息,部分原因或许来自于考虑新兴市场经济在2016年后才逐步踏上正轨。因此,每个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必然有其相关性,但也有其独立性。而中美这样的经济大国,则独立性更高


    本次美联储加息后对国内债市有何影响?

今年一月及三月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调整,或许有一部份是为了缓解市场对人民币及美元利差缩小的疑虑,但更多的是为了推进金融市场的去杠杆。而从中美利差的角度,截至11月末利差水平已达160bps,较去年底大幅扩大100bps,中国国债相对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优势明显。



国内方面,今年以来银行同业业务增长已出现明显的放缓,企业的总体负债率也有所下降,显示出不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实体经济的去杠杆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预期未来大幅加大政策力度的可能性有限,宏观经济虽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但明显没有通过利率政策刻意压制的必要。


展望2018,预期货币政策仍将以稳为主,而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已出现一定的吸引力。相较于今年,在长短端收益都明显上行后,预期明年债券投资回报将有所提升,政策风险也较今年有所下降,但在经济稳健及去杠杆的大方向下,债券市场短期仍缺乏大幅向上的触发因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