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基金投资,是为了追求账户的盈利。股市涨跌阴晴不定,投资股票的基金也就面临净值的波动,这在短期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心理账户的滋味可不那么好受了。

 

我们投资基金的时候,总会牢记自己的成本线,是在什么价格申购的。如果净值低于这个价格,就难免会焦虑,希望能够赶紧涨上去给自己解套。如果净值高于买入价呢,也不见得会轻松,因为又会担心什么时候会跌下来,拼命在想是不是应该落袋为安,但又害怕错过未来的涨幅。

 

一句话:纠结啊!

 

掌握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提出的心理账户理论的基本内容,我们就得尽力避免让心理账户干扰投资决策。

 

投资基金,不能追求心理上短暂的愉悦感,而应追求实际账户的总盈利。基金是否应该赎回,只有两个标准:第一,未来是否可能继续上涨及是否需要止损。过去的买点不构成今天的卖点标准。

  

第二,买基金,就是选择基金经理,看你是否认同他的投资理念。怎么选择呢,这就要看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的业绩情况,如果持续2-3年业绩表现不错,那他将有能力把偶然性降到很小的程度,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有些人会认为,基金涨多了是不是应该落袋为安?其实基金跟股票不同,股票估值高了,会有横盘整理甚至回落,但是,负责任的基金经理,会适时卖出高估的股票,买入低估的股票,从而使整个基金持仓保持健康的态势,而不会出现净值涨高了就要跌的局面。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两组测试者中的一组看到的是预测未来1年的行情趋势图,另外一组看到的是预测未来20年的行情趋势图。结果,看1年趋势图的倾向于投资短期风险较大的股票,看了20年趋势图的倾向于长期稳健盈利的基金。

 

长期持有业绩较好的基金,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净值的持续大幅上扬并不是投资的常态,经过一段大涨后整理夯实,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投资基金,不能追求心理上短暂的愉悦感,而应追求实际账户的总盈利。只有看清大趋势,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