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今年年底,市场往往对全年的市场数据进行整理与总结。然而,对于近期中国证券报的一组统计数据,却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具体而言,截至今年12月8日,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为60.56万亿元,剔除新股后,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3.07万亿。与此同时,按照12月1日期末投资者1.33亿人的数量进行统计,今年A股人均盈利约为2.31万元。

  对于今年的A股市场表现,人均盈利达到2.31万元,在有人认同的同时,也有人表示了不解。实际上,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于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股票情况。但,从不少投资者的悲观情绪来看,今年以来多数投资者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且并未达到人均2.31万元的盈利水平,而不少投资者还出现持股市值亏损,乃至大幅亏损的状况。由此可见,站在不少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对于人均盈利2.31万元的数据,似乎存在明显失真的迹象。

  不过,若从今年以来的市场指数表现来看,人均2.31万元的盈利情况,却显得比较合理,甚至略显低估。

  根据粗略统计,截至今年12月11日收盘,上证指数年内上涨7.04%、深证成指年内上涨9.49%、中小板数年内上涨18.89%以及创业板数年内下跌7.39%。除此以外,对于沪深300以及上证50指数,则分别录得22.94%以及26.77%的年内涨幅。

  从这一份市场指数的数据来分析,今年以来,多数市场指数录得了上涨的表现,且整体涨幅并不逊色。然而,纵观各大主要的市场指数,创业板指数的表现却最为差劲,年内录得了7.39%的跌幅,这也是各大市场指数中表现最为疲软的指数之一。

  实际上,对于2017年的A股市场,从政策环境上,上有“抑制资产泡沫”的压制,下有“防风险、守底线”的支撑,全年股市基本上维持区间窄幅震荡、稳中有升的运行格局。但,对于这一年,更大程度上还是属于白马股、大蓝筹表现最为亮眼的一年。在此期间,对于平时市场并不起眼的中国平安京东方A工商银行等股票,却在今年以来出现了亮眼的表现,更有甚者还出现了年内翻倍的涨幅。

  由此可见,对于今年以来持有白马股、大蓝筹的投资者,其盈利状况往往显得比较乐观。与此同时,对于持股比例较高的国家队资金,也因白马股、大蓝筹的大幅上涨,而获得了持股市值创出新高的表现。然而,对于不少投资者的投资状况来看,把握住白马股、大蓝筹乃至科技蓝筹股的比例并不高,而更多投资者还是专注于中小市值股票以及中低价格的滞涨股身上。

  事实上,对于白马股、大蓝筹而言,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权重,而当其股价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往往容易起到撬动市场指数的影响,这也与市场指数权重的设置比重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性。由此一来,当白马股、大蓝筹价格飙升之际,市场指数的失真程度也就显著提升,而个股分化程度也显著加剧。

  不能忽视的是,即使当前各路新增流动性加快涌入A股市场,但鉴于A股市场庞大的容量规模,目前仍然属于存量资金博弈的状态。由此一来,对于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环境而言,仅有的存量资金不足以撬动多数股票的上涨,而当白马股、大蓝筹产生持续性的赚钱效应,则存量资金更热衷于聚集于此,却进一步分流中小市值股票乃至部分滞涨股的存量流动性,而市场个股的分化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一方面是IPO高速发行,股市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节奏逐渐成为新时期下的发行常态化现象,从而加快股市容量的膨胀;另一方面,则在于股市新增流动性涌入力度远远不如股市扩容的速度,而在市场缺乏有效优胜劣汰功能的背景下,进一步导致股市上市率与退市率的失衡发展,进而强化了市场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运行格局。

  实际上,对于资本而言,本身具有强烈的逐利性,而当市场形成持续有效的赚钱效应之际,往往会加快资金往颇具赚钱效应的渠道靠拢,进而进一步分流原本表现并不活跃的股票存量资金。



























  对于今年以来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2.31万元的数据,究竟是否存在明显失真的现象?很显然,对于这一答案因人而异。换言之,对于手持白马股、大蓝筹的投资者而言,今年以来的投资收益远不止这个数值,但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把握节奏本身并不容易,而且还要紧紧抓住白马股、大蓝筹的投资主线,这无疑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而对于他们而言,人均盈利2.31万元的数据,却显得明显失真,而市场指数的参考意义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