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从2016年起,“IPO策略”成为了新三板市场最火爆的投资概念。企业完成公开发行,估值翻番,机构因此几倍获利。巨大的升值空间让企业和机构趋之若鹜。

走过2017,回首新三板市场,既有“指数跌破千点”之忧愁,又有“新政落地”之欢喜。走过2017,新三板拟IPO企业达到677家,24家新三板企业在今年成功首发过会。

IPO提速,2017年申报企业爆发式增长

“IPO加速”是今年市场广泛讨论的话题,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IPO。具体来看,新三板处于上市辅导阶段的挂牌企业有563家,而仅今年就有340家新三板企业发布上市辅导公告。截至目前,共有145家企业处于受理后的排队阶段。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全年的IPO申报企业分布中,基本维持着“均势”的维持,在6月份IPO申报企业达到了55家,为年内最高;在10月份,17家创下年内的最低值,而“铁面无私”的发审委就在10月份走马上任,数据显示,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新股首发通过率骤然下降,还曾出现过“单日零过会”的严峻情况。截止12月23日,过会率59.49%。

但是从整体来看,审核时间进一步缩短是看得见的现象,药石科技从完成预披露到上市只用了236天。

12月7日晚上,证监会发布两个发行监管问答,旨在大幅减少中止审查的情形。在当前排队的企业中,有近200家是处于中止、延迟回复的状态,证监会表示,处理掉这些“占坑”的企业后就可以把审核周期控制在6-7个月,从而缓解“堰塞湖”现象。

科顺防水超“200人股东”成功过会、多家含“三类股东”的企业弯沉预披露。种种迹象表明,IPO的“麻烦事儿”逐渐得到解决,堰塞湖的水位逐渐下降。

净利润参差不齐,IPO动机“真假难辨”

从今年首发过会的24家新三板企业来看,其净利润均超过了3000万。其中,冲击主板的企业有10家,净利润平均达到了1.28亿元。

从排队的145家企业来看,有63家2016年的净利润过5000万,有61家处在3000-5000万的区间内,另有21家企业净利润在3000万以下。

从上市辅导的563家企业来看,2016年净利润超过1亿的有46家,净利润在5000万-1亿的有112家,3000-5000万的有192家,3000万以下的有213家,其中包括26家净利润为正但是不足1000万的企业和3家亏损的企业。

在此不得不提“3000万净利润”的隐形门槛,但是从今年被否的企业来看,似乎发审委的关注点不仅仅是净利润的问题。顺博合金和鸿禧能源净利润过亿被否,今年被否的10家新三板企业中有9家净利润在3000万以上。“新三板+”了解到,新一届发审委问询的重点包括财务问题、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募集资金运用、持续经营能力、规范运行、是否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等七大方面。

例如顺博合金,发审委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关联交易、独立业务能力、净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管理与销售费用均低于同行公司等5大类问题。

上面刚刚提到,从去年年底开始,新三板企业选择IPO成为了时下最受追捧的事情,但是近4成的企业净利润不足3000万,这其中是否存在“借IPO之名进行定增”的情况?毕竟投资者们在这条路上踩的雷也不少。对此,“新三板+”发现几家有意思的公司,其辅导公告时间和其定增时间相差无几。

例如网银互联在10月份已经终止IPO申请,凯美瑞德将从新三板退市,控股股东承诺公司终止挂牌后,将收购异议股东所持公司所有股份。

此外“新三板+”还发现,在发布IPO辅导公告的企业中尚有164家企业未实施过定增,其中净利润低于3000万的企业占比4成。

IPO堰塞湖逐渐消除,资本市场轻松走路

新三板挂牌实现发展并成功登陆主板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并完成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治理不断规范、资本架构逐渐合理、产品不断优化并带来收益的稳步提高。

“能转板的就转板”,一个“能”字可以说透很多信息。包括证监会解决“占坑”的问题,都想传递一个声音——“在申报前掂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

2017年年关已至,翘首期盼的新三板“新政”三箭齐发,新三板步入制度不断完善的新阶段,而市场各界人士也表明,新三板迈出的这一步,正是朝着更为正式的交易所而进步,新三板的春天真的来了!

论“纳斯达克”比肩“纽交所”,新三板目前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目前虽还不能与A股市场相提并论,但是各承使命、分担大任,新三板市场不断完善,IPO堰塞湖逐渐消除,我国负重前行的资本市场在“增量”和“存量”的改革下正在变得更轻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