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股市,就得把自己当作渔夫和猎户,要具备优秀猎户的品质,在狩猎不同的猎物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猎物习性的方法。正如你想要钓到鱼,就得学会鱼的思考方式,当给予鱼以蚯蚓为诱饵的时候,它才会上钩。圆的世界、相通的事告诉我们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一、投资理论


1、投资态度


关于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关系,我认为价值是包含了成长,成长只不过是一种不断增加的价值。


对于那些研究价格图形变化、小道消息、甚至是占卜算卦的方法我并不感兴趣。我是一个喜欢研究辩证哲学的人,我喜欢从事物发展的内部去看问题,去研究决定其长期运动形态的内在原理。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依靠其内部矛盾去推动,外部的东西只能其暂时和局部的影响作用。研究股票尤是。当你能看到股票背后暗藏的密码以后,成功便靠近了。至少,你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你不是在赌运气,你的心态是淡定有底气的,你的业绩是靠实力可持续的,你的未来前途是可以面对大资金的操作的。


我认为投资水平有三个等级:


低级的投资者只是一个赌客,玩股价的涨跌性;


中级的投资者只是一个投资者,能看准企业的价值并利用它作参考,低价高价买卖操作;


高级的投资者不仅是投资者,也是企业经营者。向着高等级奋斗,这也是我的目标。


2、问题的提起-----为什么是成长投资


1)、基本原理


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我投资股票的目的很直接,要么是要求市值增长,要么要求分红增长,而这一切都靠内在价值推动,内在价值的增加来源业绩的增加。


虽然很多价值投资者会不以为然,无非是因为他们认为低买高卖才是硬道理,或者成长的价值不靠谱。其实对我来说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方法其实是相互贯通的,成长投资中出现过度的高估和低估也会被我买卖,至于成长中的企业靠不靠谱的问题我将在后文论述。


2)、优势要求


由于具有成长性,成长股往往能战胜行情:大盘上涨我涨,大盘不涨我也涨。具有超越于行情束缚的强烈的能动性。这是区别于其它类别股票(资产股、价值股)的优势所在。


3)、主观要求


因为我个人也是在追求这样一种变化的思维——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贫到富、从弱到强。我喜欢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机理,我认为这是一个事物最美妙的地方。


4)、成功人物


那些做成长股成功的投资家大多赚的盆满钵满,巴菲特、彼得林奇、费雪、欧奈尔、史莱特都很热衷于做成长股,而且在该领域书写着自己战绩。国内有许多基金经理也都是这种方法在做。


5)、过去成功案例


成长股不仅在在空间上有效,在时间上也是永恒有效的。比如:a、国内方面,国内有许多超过20年不断增长股票,如果格力电器贵州茅台老板电器三聚环保大华股份三安光电,腾讯控股等等,他们都是从上市开始上市不断增加内在价值,导致股价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增加。中国的大部优质的大牛股都是由业绩推动的,他们是彻底的成长股。b、国外方面,美国的可口可乐,吉列刀片,沃尔玛,麦当劳,奥驰亚等他们都是跨越100年的成长典范。所以,成长股不仅是在空间上(世界每一个市场)是有效的,在时间上也永恒有效。


3、什么样的成长投资


1)、对成长的理解


我所谓的成长,是一种广义上的成长,不仅仅是要求利润表的净利润增长率要大,同时伴随的是资产负债表的各要素的同比扩张、现金流量表的同比成长。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业绩必须有很好的现金流支撑、稳定可持续的赚钱能力、持续增长的分红能力,不仅要有较大的增幅、还要能能保持稳定可持续的成长。净利润的增长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我更看重的还是成长的质量。


做成长股并不等于简单的选取有业绩增速的股票,核心的问题是业绩增速的可持续性。所以,要想赚钱就必须在持有期间保证业绩基本稳定。要使得增速稳定,就必须通过要研究行业的商业模式、市场集中度、企业的管理人的品质企业的、业务的特性资产负债表的健康情况、利润的质量、企业的规划、企业的竞争优势等等。


2)、成长的分类


Ⅰ、按照增速不同,个人把成长股分为低速股、中速股、高速股、超速股。低俗的业绩增幅为25%--40%;中速股业绩增幅为40%-70%;高速股70%以上;而超速股则侧重讲他的业绩拐点,业绩增速从低速到中速、中速到高速,都是超速,他贯穿于前面三类股票中。


Ⅱ、具体操作上,我喜欢把成长股归为四类:


a经营上暂时出现困难的,但质地优良,业绩在未来将回弹。b稳健中速或低速增长的。c超速增长的。d高增或超高速增长的。


就仓位配置时,我的主要精力是重点布局b、c两点。a项除非对企业理解的要求特别高,对企业的质地要有很深的理解,否则可能要等待很久才能复苏,甚至等不到。d项高增(业绩增速70%以上)往往不可持续,内在价值容易衰减,所以我们会避免或者少投资他。所以a和d两项我们应慎投。


c项是费雪和欧奈尔都提倡的,费雪更趋向于在项目投入后、业绩爆发前买入;而欧奈尔强调前几年业绩稳定低速增长,而后某年业绩爆发,拐点出现后买入。


Ⅲ、超速股。相对于业绩超速增长的,就是减速。一般来说稳定增速(不超速、不减速)的股票,其股价会在内在价值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来,较少有“积聚”过程。


但是对于超速和减速的股票,他们具有“积聚阶段”和“爆发阶段”。具体说来就是当一只股票,其增长的速度为低速和减速的时候则体现为内在价值的积聚(内在价值增加,股价不涨)。当一只股票处于超速(也包括中速,高速增长)的节奏的时候,会对市场情绪带来提振作用(这也是欧奈尔提出的),内在价值爆发,体现为股价和内在价值一起上涨。这种上涨,就相当于把积聚阶段的价值爆发出来。比如格力电器这样的股票,他便是在内在价值的“爆发”和“积聚”循环中不断上涨。当然,这里说的超速仅仅是积聚价值的爆发一种方式,市场的蓝筹股行情也是一种巨大爆发力,如2017年至今的情况。


3)、超越市场


成长股在各种行情下成长股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下面就具体环境论述:


a.当大盘处于上扬的时候,所有的股票都会涨,阿猫阿狗都要涨。有业绩的没有业绩的全部都能涨。


b.当大盘处于横盘调整状态的,比如说2015年末至2017年下半年的市场状态。此时就是两极分化了,垃圾股不动以及下跌,有业绩的股票就会上涨。有业绩的股票又分为三类: 低速股,中速股和高速股。对他们我做如下定义:低速股其业绩增速在25%至百分至50%之间;中速股在50%到70%之间;高速是增速70%以上。其中,低速股和中速股稳健增长,如2016股灾过后至2017年底的老板电器,格力电器,大华股份,伟星新材济川药业索菲亚。高速股的股价高速增长,如201606——201706亨通光电涨到三倍,还有三聚环保,利亚德等也不逊色。


c.当大盘处于下跌状态,如2011年初至2012年底期间,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下跌(高速股除外),但是其下跌的速度和程度又不一样: 垃圾股跌的最惨;低速股和大部分的中速股的股价走势基本上是横盘整理,体现出防御性,比较难有涨幅,如格力电器、老板电器、北新建材长城汽车碧水源东方雨虹、索菲亚、瑞康药业等,但他们都基本不跌;最赚钱的股票是高速股,那个阶段的如康得新蓝色光标、大华股份、金螳螂歌尔股份都还算不错的涨幅。然而对于这些高速股来说有两个问题:一是股价难以追上内在价值的增长速度,第二是高速增长股的可持续性,往往较难把握,如果出现下跌状态,会引起市场的恐慌性抛售,这是一道风险,所以又不可重仓。


总而言之,成长股是具体行情下的成长股。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成长股的市场表现也不一样。以上所述的也仅是一个股票市场表现的一个大概情况,具体的情况,还应该依照企业、行业、宏观环境三个维度具体考虑。


4、成长股的操作问题


1)、估值


对于成长股而言,个人以为估值是一个次要层面的话题。当一只股票长期稳定地以某个速度在快速发展,一定时段上的高估和低估对于他来说都是暂时的,问题的重点是考察企业能不能按照其自身优势不断地发展下去,不断提升自身的潜在价值。下面我简要说一下我的估值工具。


就成长股而言,以业绩为基础的估值工具有:PE、PEG、分红增长率、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债券等价法等。对我而言,我习惯使用前三者;现金流折现法或债券等价法都可以把股票看做是一只债券,按照其盈利能力和市场收益率折算估值,但他们比价复杂且包含较多主观因素,所以个人估值一般不用他们,他们用在收购层面可能会更好些。


A、市盈率。这个指标一般也不会单独使用,我会配合企业业绩的质量和稳定性、企业的经营情况、行业的景气度等。使用市盈率的时候会参照其所在行业的整体估值情况,然后取平均值。


B、PEG。PEG就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在彼得林奇看来这个比值为1的时候比较合理,但是无论是peg还是pe,我给他们的估值上限只有50倍市盈率。因为全社会平均必要收益率是不能违背的,按照目前的债券市场收益率平均也在4%左右,最低即使按照银行一年定期存款收益率基本也得有2%,其倒数就是50倍市盈率。有人会说业绩增速可以迅速填补估值漏洞,能把市盈率倍数降到合理值。可是业绩增速的大小谁又能保证呢,何况是高增速持续。


C、十年后的分红收益率。如果企业按照目前增速可持续发展十年,那么十年后企业分红派现除以买入时的市场价值的比值能否大于30%。如果大于就值得买入,反之就不买入。使用这个指标的话,我们对企业的理解、对其行业格局的理解要十分清楚,才能较有把握地预测他的增长水平。假设自我入市时即2010年,当年就买入格力电器,彼时他市值只有150亿,但是到2017年的他派发的现金分红就超过100亿元。持有至今,则今年的分红是当时买入价的70%,这还不算七年里股价涨的十几倍。


2)、仓位


在实战中,每只股票仓位最高不超过15%。而整个组合的配置中,每个行业的配置不超过30%。再有把握的股票也不要搞集中配置,毕竟黑天鹅是不可避免的。你看2008年的三鹿风波,2012年的禁酒令,乐视网康美药业等。


3)、买入


买入的条件比较复杂,总的来说一方面要求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在行业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成长可持续;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的估值必须合理,过高的估值往往需要换来较长时间的等待,所以如果有又好又便宜的股票便是最好了。个人对一些指标有如下要求,


ROE>12%;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收入>1;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营业收入<30%;


营业收入增长速度>10%;


净利润增长率>25%;


毛利率>25%;


期间费用率<25%;


此外一些其他指标,比如应收<应付,财务费用<0等之类的也都是我喜欢看到的指标。当然但并不是说我选股只靠这几个指标,他们只是一些参考性的东西,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企业营业情况、公司竞争优势、行业格局及发展前景等方面。


4)、持有周期


我的持股周期一般为半年至1年,个别也会持有数年时间。


其实这个主要看情况,如果股票在我买入以后暴涨快速达到高估状态我也会提前卖出,所以持有几天的也有。另外因为我总是在减仓和加仓中,从这方面说持有时间也不大准。


5)、卖出


完全卖出一般有2个指标:


1、企业内在价值出现永久性衰减(或者我无法判断的);


2、高估。


6)、心态


投资追求的是一种淡然从容、清心寡欲的心境。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理智,客观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你要记住,一旦你利欲缠身、内心焦躁的时候,就说明你即将犯糊涂了,这对于投资决策是一种很大的危机。


所以,正确的投资行为来源于正确的投资心态,而正确的投资心态来源于正确的投资体系的支撑。心态,是连结投资行为和投资理论的纽带,是衡量一个投资者成熟与否的表达方式,也是衡量一个投资体系的成败的指标。故假使投资让你焦躁不安,说明你已经败了。


7)、纪律


我有一条死规则:卖出时务必盈利,否则永远不得卖出(除非亏损时内在价值发生了永久性衰减)。


记得毛主席说过,每一仗,务求必胜。每打一仗,增加自身补给,消耗一部分敌人有生力量,这样,每打一仗后我之军队强大一点,敌之军队弱小一点,通过无数的量变,最后在量上超越对手,实现战略力量的转变。我以为,价值投资也讲究每笔盈利叠加,通过无数的量变实现财富质的增长。在这里,务求每一笔都能赚钱,要求原则上非盈利状态不允许随意撤出,我对单笔投资亏损的态度零容忍。故有


财富总体增长 = 每笔盈利卖出X投资笔数


二、基本面的研究体系


1、问题的提起——基本面研究的必要性


至此总结一下我的投资逻辑:


1)、投资要获利,方法就是要让价格实现(反映)内在价值。只要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赚钱。这是最最基础的赚钱公式(原理)。在这里,内在价值是由稳定增速、超速所决定的。


2)、价格要反映内在价值,需要的条件是给予长期的、充裕的时间。


3)、这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如何避免在给予的长期充裕的时间里,我们的投资处于亏损状态(被套)且发现企业发展恶化,内在价值可能发生永久性衰减的情况发生一一即如何避免“被套时内在价值发生永久性衰减”。解决这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成为我们投资体系的战略要求了。


4)、于是产生的对策是:要求买入的股票“必须保证内在价值的稳定”。对于成长股而言,就是要保证业绩的稳定增长,或者基本稳定增长。接下来我所有的工作就是为了这一点展开,它是整个体系的中间枢纽,是投资系统的关键环节。


这里所谓“基本稳定增长”,就是投资期间允许有个别时期业绩出现暂时的调整,但由于竞争优势的存在,业绩在未来又能够恢复可持续增长。


5)、要保证业绩的稳定或者基本稳定,必须依靠三种力量来支撑。一是宏观景气度;二是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三是企业良好的经营情况。


6)、这三股力量便是天时(宏观景气度)、地利(行业优势)、人和(企业经营),三者互相作用,最终得到一个总的量化的信息,这就是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报表相互配合,就可以显示出一个企业比较全面的成长面貌了。


7)、于是产生了我的研究任务:分析论证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面的优势,并通过财务报表的跟踪和测评,去大概率地获取企业长期成长性的数量和质量。


2、从财务报表说起


1)、财务数据的意义。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成绩单,是企业在行业竞争、宏观影响下的最终结果。他们也综合呈现了一个企业的运营水平、管理优势、产现能力、资产属性、扩张能力、获利能力等等。而这些数据中,可持续的、增幅较大的、有现金流做保证的净利润,是成长投资者所要追求的核心数据。在成长投资者看来,一切财务报表的数据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净利润的增量和质量服务的。


2)、财务数据的支撑。


支撑优秀财务数据的力量,一共有三种力量。


第一股力量来自宏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国家政策产业动态经济周期性;


第二股力量来自同行业的竞争,所以要在细分领域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要有良好的商业模式,要处在市场有集中度的行业等等,以此来保证在竞争格局中处于强势地位。


第三股力量来自于企业自身管理。包括企业领导人的素质:领导人有眼光有能力,管理团队团结,营销队伍和营销渠道的建设,产品技术的投入,等等。这三股力量(三大影响因素)就像古代的鼎一样,把上面的优质的财务数据鼎立起来。


3)、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一张优质的资产负债表支撑是利润表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就好像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一支在外打仗的军队的关系一样,当利润表出现暂时的困难,只要资产负债表还是足够有实力的,那么利润表的失色也是暂时的。反之,如果资产负债表经营不好的话,对利润表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比如巨大的折旧摊销、巨大的减值准备、巨大的偿债压力、巨大的应收账款,并且不断恶性循环,如此则不能维持利润表的长期优异的,而且还要把利润表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如果资产负债表经营得好的话资产就有质量,运营就有效率,企业现金流合理,生产性资产能起大的效益,这样就不仅能给利润表提供一有助于产生利润的土壤,创造业绩。


4)、财务报表和三大影响因素。


资产负债表是受制于三大因素的。比如行业景气度可以增大生产资产,扩大存货,扩大负债率;竞争力的衰减,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企业现金的减少、存货的堆积及减值、负债压力加大、原有生产性资产运用效率低;企业通过提升管理能力、通过领导者的营销才能和制度制定,改进渠道,使得应收账款减少、存货降低、现金流充裕。


同样利润表和这三种力量息息相关,比如竞争优势增大导致份额的增大;经济的景气带动收入的快速增加;企业管理者通过巨大的技术改进,质量的改进,品牌的宣传等,这些扩大的收入减少了成本,通过对公司内部管理整顿减少了费用。


5)、一般来说,财务的量化分析,我把它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动态信息)和指标(静态信息)。所谓动态信息,说的是对企业短期的经营情况产生影响的数据和信息。所谓静态信息是指,能说明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企业的体质、长期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资产效益等性质数据和信息。


财务数据的分析我喜欢把报表拉到EXCEL去分析,这样可以迅速出同比数据、占比数据,也可以迅速出图。以下是个人比较看重的有几个指标:


A 安全性分析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有息负债覆盖率:(货币现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有息负债,这个数值不能少于1。


B 盈利能力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收入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ROE=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这个值可以不仅看出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资产放大能力,同时也能体现出他的竞争能力。长期稳定或稳中向上的ROE多数有牛股潜质。


C 成长性分析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D 运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3、宏观环境


1)、影响


宏观环境的景气度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影响很大。当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处于一种经济十分景气的大环境里,不仅其自身,链接其上下游的各行各业都生机勃勃,社会整体消费需求高涨,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赚钱就会容易了。反之,在一个如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时代,多数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社会整体需求大幅衰减,全社会供大于求,以至于还有通过“倒牛奶”来稳定价格的,这种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有好的发展。


2)、强周期与弱周期


每个行业都具有周期性,问题是强弱不同罢了。


强周期的行业主要有汽车、钢铁、房地产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机械、水泥等。这些行业的发展前途与国家政策,乃至于全球经济景气度息息相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对于整个经济环境最敏感。经济环境的景气和衰退对他们的生死存亡都起着很大的关联。他们不在我的投资领域范畴。


弱(非)周期性。我的投资策略要求我应该买入那些发展稳定、内在价值可持续的企业,所以对我而言,我会选择那些避开周期性较强的行业、把命运掌握在企业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被强大的宏观环境所支配的。比如食品,医药,烟酒类,家电,通信等。


3)、随机性


不管是强周期行业还是弱周期行业,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都起了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我个人会选择那些弱周期或者处于产业链末端的行业,更稳定一些。因为宏观景气度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没人知道他何时将起变化。彼得林奇曾表示“作经济预测徒劳无益”,“我非常希望自己能正确预测市场和经济衰退,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投资于像巴菲特这样的高回报的公司就满意”。


当然有一些例外企业比较例外,宏观景气不好但企业仍发展不错,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如华夏幸福,值此经济增速放缓、行业投资不景气的环境下,该企业2011年至2016年,能以年复合增长率47.19%是营收增速快速发展,远超一般房企。华夏幸福业务很简单,就是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然后给新城或园区招商引入企业,帮助企业成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其实新城建设,大部分房企都能做,但房子好建,想让企业入驻就难了,华夏幸福依靠了其绝大多数地产商不具备的产业发展能力而能在该领域继续独领风骚,这是华夏幸福能够克服宏观不景气的特殊优势。


4、行业格局及竞争优势


行业研究是我比较花时间关注的地方,因为一个行业的格局和企业在该行业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前途和长期盈利能力。关于行业研究,主要研究以下方面:


1)、研究行业的特点


A 门槛性。


我不大喜欢那种门槛低的行业,因为当一个行业谁都可以做的话,那么先进入的企业就要时时面临着被包围、被占领的危险。这样即使企业好不容易形成了有利于自己的行业格局,最终也可能会被冲垮。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各路诸侯不断“篡位”,江山随时改姓,这样谁也做不久,谁也无法形成自己稳定的盈利能力。


记得当年有个光伏产业,光伏产业的门槛不高,而且又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扶持其实在客观上往往会加剧行业的无序竞争,弄到最后天天打价格战),各路资金纷纷圈地上马,最后出现全国范围的大面积破产。又如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也是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有钱谁都可以上项目分一杯羹,但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行业整体现金流较差,目前基本靠政府养着。


B 集中度


蒙古当年横扫亚欧板块,吞并南宋,不可一世,是基于铁木真“团结部落”的条件的,在此之前他们各自分散在自己的领地,相互分离并斗争着,如果一直这样,那么敌人再软弱蒙古也打不赢。一个行业也是一样,要让行业活的好,只有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才能减少竞争带来的无序和恶性循环,不至天天打价格战、消耗战。


行业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几个过程:


①行业需求,有企业进入并赚到钱;


②财富效应,吸引更多企业进入;


③价格战、恶性竞争;


④一些企业竞争中被淘汰,市场向消费者偏爱的具有某些特质的产品的企业集中;


寻找优秀的行业,首先要看一下这个行业是处于发展的哪个阶段,竞争现状是怎么样的,是“小、散、多”的“军阀混战”时代,还是多强并存的“军阀割据”时代。不管这个行业的蛋糕有多大,这个行业增长有多快,只要你行业的格局很散乱,那么免不了全面的竞争,就免不了价格战,而一个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其实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企业,在随波逐流中最终只能是被撞得血肉模糊,投资这样行业的投资者是不能赚到钱的。


所以,我希望看到的行业,是那种已经分出胜负的企业,行业中的老大老二老三是非常清晰的了,每个企业都因为各自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差异化产品定价权基本能够被掌握。比如格力电器,董明珠说,希望全世界空调最后都使用格力的。当然这句话虽然只是一个梦想,但相信这也是格力的奋斗目标和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不断提升自身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格力会越来越好。


C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往往更能说明一个行业的特点:你是缺钱的行业还是现金流富裕的行业,是需要不断更新资产还是投资后一劳永逸,是侧重于领导人能力还是企业业务优势,等等。


清晰、简单、稳定。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商业模式的标准格式,下面主要说业务方面。


一个好的行业,他的赚钱模式应该是很清晰的,能够让人看得懂的,让人能够理解可以把握得住的。毕竟只有看透了才好投资嘛。


第二点是要简单(单一),如果业务太多,就得分散精力去经营,也就难以做到最好。所以我对业务的观念是聚焦聚焦再聚焦。这样在产品上才能做到最好最近让人无法超越;在运营管理上也比较可控。


对于行业的商业模式重要的还是要研究他的经营业务是否稳定。看他卖的东西(商品或服务),是稳定的还是一个变化不可把握的。如果业务模式更新换代太快,那么行业地位则可能会不稳固。比如说手机行业,当年诺基亚的失败,固然有他管理层的判断失误,但也侧面反映出该行业的颠覆革新力度很大。


我认为,起码以上三个方面(门槛性、集中度、商业模式)兼具优势的行业,才能成为现在投资市场上流行的所谓的“好生意”。


2)、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保证只有自己能赚钱,别人都只能看着你赚,参与不进来。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绕过宏观环境的影响,强大自己的行业地位,能支撑企业长期良好经营。


护城河主要分为四种:


一是品牌优势,品牌优势代表着产品的质量和精神诉求。质量靠技术和管理去保证,精神诉求靠产品的定位和营销宣传去获取。相同的产品,别人为什么要我的不要你的,他总有一些内在的东西,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比如惠泉啤酒和百威,在自己的领域惠泉还没百威卖得好。看看他们公司外面的宣传语“天蓝蓝,海蓝蓝,福建人民喝惠泉”,你就知道这种企业不能买了。


二是转换成本,这是通过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客户使用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并使之习惯化。这样当被人想进来抢客户都难,以为已经“思维定式”了。如果换产品,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大。


三是网络优势,主要是销售渠道问题。企业建立了坚固而有效的渠道以后,产品就能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迅速占领市场。


四是先发优势。比如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他们的前期积累,是后来竞争者很难超越的。越早进,底子越厚。比如华夏幸福的“产业发展能力”,越做越精,越做关系网络越好,后来者很难超越。


竞争优势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空间上,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各自的竞争优势。时间上,每个行业的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竞争优势可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只有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具备长期的“静态优势”,从内部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得外在的“动态优势”长期稳定地发挥,不断获取定价权和市场份额比例,从而就能够不断的扩展营业收入了。


5、企业管理


1)、人的因素


毛主席说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决定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人。买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在买人。


老总的能力。研究公司的老总,你要看他有没有“三力”,即眼力(看的远不远),魄力(胆子大不大,做事强不强硬),能力(事情能不能做的起来)。要重视财务建设,不仅要有财务扩张目标,还要有提升财务质量的目标。


和高管的关系。一把手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增长,周围的团队又能得到相当的授权,各自负责执行自己的部门任务。企业内部没有争权夺利,没有相互歧视。企业文化有没有提倡团结和赏罚分明。


制度。有没有建立一套致力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制度,并认真执行。比如董明珠对格力制定的制度,在执行上非常明确和坚决。


对员工的态度。是不是赏罚分明,是不是人格被尊重,待遇被看重。


内部提拔。企业一般会在自己企业无能为力地时候才去请外人进来管理,一个管理层基本从基层慢慢提拔上来的企业,是比较稳定和有长期前途的。


2)、研发


投入。企业在研发上要有稳定的投入来使自己的产品保持竞争优势,像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比如格力电器、北新建材,其研发费用都长期稳定在收入的3%


企业自身应塑造创新文化氛围。管理层对于研发的态度应足够重视,对于研发环境要足够宽松,因为研发充满了随机性,应该顺其自然,不能下“政治命令”。


3)、产品


竞争优势。企业的产品必须要有其自身的竞争优势,有差异化优势。


致力长期增长。企业不仅要有现有产品去保证企业的成长。还应当居安思危,不断培育新的有竞争力和增长力的产品,做好业绩增长的“接力赛”。比如腾讯,每年都会给开发新游戏尝试新游戏,并不断试点,一旦成功快速推广。这是他常年维持高增长的地方。



4)、销售


销售队伍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的营销可以催生一个成功的企业。当年李嘉诚就是从做销售一步一步上来的,因为销售能力强大,他的企业的产品总能争取到更多的客户,那种在被人看来已经无法占领的市场他也有方法拿下。这点与董明珠做销售部长是一样的,所以,销售能力有时候是能够支撑起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销售人员的能力有时候是企业前进的最重要的推力。


销售渠道。渠道网络的建设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这点上企业不仅要重视,还要有用心耕耘和应对变化,尤其是在当前电子商务渠道如火如荼的现在。


关于企业管理信息的获取,费雪建议通过“闲聊法”去实现和验证,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


6、总结


静态为道,动态为术。


企业要有静态优势和动态优势。


静态层面说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他的实力的综合反应。动态层面说的是一个企业目前暂时的发展情况。


我们投资的总要求,是追求一个基本稳定的业绩增速。也就是说要坚持两点:第一是长期都能够达到一个业绩增速。第二是这个增速要是掉下去还能再回来的。如果过度追求企业的动态,追求短暂的成长,而忽略的其静态,那么这个企业可能就现在增长一下,以后就不能增长了。


动态是赚快钱,而不能保证稳赚,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亦即具有赌性在里面;静态偏向追求一种不败的能力,主要来自于行业的竞争格局的号召力、商业模式的天然底蕴、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能力,我觉得这个才是企业发展最内在和最长久的东西。


做基本面研究,我会把80%精力放在研究企业的静态上,动态方面占20%。在不败的基础上追求速胜,如果二者相矛盾时,应首要追求静态。不要只关注企业动态信息,静态的企业品质应该更是我们的追求。动态,是在追求这个终极目标过程中顺带的一个东西。


综上所述,我希望选择的股票能够天时、地利、人和兼具。当一个企业所处的格局是寡头的,宏观是景气的,企业的管理得很好,财务报表很健康,那么我相信这样的企业股价上涨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三、除了基本面,你还应该了解资本运作


1、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也叫市值管理,指上市公司为了某些目的而对股价进行操纵。市值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理论上凡是能够影响股价变化的手段且上市公司能够主动采取的手段,都可被定义为市值管理。例如:高送转、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发布业绩、通过会计手段隐瞒或释放业绩。同理,以下事件并不是属于市值管理手段:业绩好坏(发布业绩时间点可以自主选择,但业绩好坏不能人为操纵)、工厂火灾(除非是董事长自己放的火)、毛利率、竞争壁垒、国家扶持政策。


2、为什么要关注资本运作?


股价短期内是由主力决定的。这里所说的主力泛指某些持股量特别大的集合体,由于其持股量特别大,以至于其买卖行为会导致股价大幅波动。这个集合体可以是一个人,又或者是某些联合起来的机构,也可以是无任何关联的组织但由于他们都基于同一理由买卖股票,从而导致他们无意间成了“一致行动人”。正由于主力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我们不能忽视其行为对股价的影响。研究透他们的行为爱好,往往就意味着你能捉住最大的上升浪。说的通俗点,炒股就是要学会跟庄。


中国证券市场总共经历了三代主力。第一代主力就是散户口中所说的“庄家”,他们的本质是某几个联合起来的大户,他们的资金量也就十几亿左右。他们的投资风格是偏向技术分析,因此那个时代的书籍都是类似《与庄共舞》《如何通过K线识别庄家骗术》之类的技术分析。直到今天,还有许多散户沉迷于此,乐不知疲。


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公募基金的崛起,公募基金动辄上百亿的资金量一下子就淘汰掉个人大户,成为第二代主力。基金经理都是标榜着自己是“高大上”来忽悠基民,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于是为了迎合第二代主力的口味,券商研究所诞生了,他们写的报告都是为了迎合基金经理的口味——从价值分析角度来分析个股。实际上有没有用,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现在还有一大批“价值粉”醉心于此,雪球里特别多。


但是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基金的话语权迅速旁落,与持股比例动辄30%的大股东相比,基金经理那5%股权算个鸟。因此如今的股市庄家已经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上市公司大股东是不关注K线、不关心价值分析的,因此假如你按照技术分析、价值分析的理念买入某个股票,而大股东却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卖出股票,最后的结果就是:股价在狂跌,你亏损惨重。这些年的熊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济学家总在叫嚣GDP增速全球最快、估值全球最低但是股价却一直下跌。到底是谁在卖?散户吗?散户有这么大本事将股市砸出5年熊市吗?基金吗?这些年来公募基金的仓位都在80%以上。是谁把中国股市砸出5年大熊市?是大股东和权贵资本!这些上市公司通过造假上市,造就了多少亿万富翁,换了你是大股东或突击入股的官员,你会不会减持啊?因此你就看到,从价值分析角度某公司具有投资价值,基金经理在买入,而大股东却不断减持,直接把股价砸到地板上,为什么?因为大股东不懂“价值分析”:既然你觉得这公司有“价值”,那就全卖给你好了,我套现几个亿带着二奶环游世界去。


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早就意识到这一点,选股思路已经切换到从市值管理角度来选股,例如徐翔、王亚伟,你看他们的票几乎全都是重组、并购题材的。看看王亚伟今年的第一重仓股华润万东吧,换了大股东后复牌连续涨停,人家虽然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但那只是拿来忽悠基民的,好让他们购买自己的基金。但人家心里并不犯傻,真正操作时,根本就不碰所谓的“价值低估股”,以至于郭树清都批王亚伟“你不懂银行股”。因此为了迎合第三代主力的口味,我们必须学会从市值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股价。这部分的内容,你在其他人的文章几乎看不到,在券商的研报里也很少看到(他们不会告诉你这些内容,因为有些内容是违规的),这部分内容只有真正了解股市黑幕并熟悉金融资本运作的人才能写的出来。


3、资本运作的内容如何跟整个投资研究框架结合?


(1)大牛股里面有一类是“疯牛”,即重组并购类股票。分析这一类股票时,就必须用到资本运作的知识,而不能用成长性、价值性、资金流之类的指标。


(2)在任何的个股分析里面,包括三个维度:基本面、资本运作、技术分析。其中基本面决定了长期趋势线,资本运作则是股价波动的放大器,可以将波幅放大数倍。(基本面与资本运作的关系,你可以做类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基本面类似价值,资本运作类似价格)上述两个面是拿来选股用,而技术分析是拿来择时用的。


4、如何研究资本运作?


研究市值管理的最佳途径就是经常跟上市公司CEO吃饭,别天真的以为基金经理每天都在埋头钻研个股,聪明的基金经理每天都忙着陪CEO打高尔夫。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他的朋友圈里都是一些富二代,这些公子哥们的风控意识很薄弱,往往很轻易就透露出老爸所控制的公司打算做什么(果然是坑爹啊),给过来的消息票10个里面有9个是准确的,想不赚钱都难。当然假如资金规模太大,光靠公子哥们那点小道消息就不行了,必须要得到上司公司老板的默许才能进去,否则会惊动上市公司,对方由于害怕泄密被查,往往会临时中断计划。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无法获取内幕消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公开的信息来进行逻辑推理。推理的主要立足点就是:


(1)上市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个人利益(而不是公众利益)。举例,控制人往往会把自己的垃圾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低价置换到自己100%控股的公司,从而掏空上市公司。


(2)上市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是偶然现象,目的也不是像公告描述的那么简单)。举例,上市公司并购一个公司说是为了扩大经营,实际上是为了配合***出货。


(3)利益的分配是有次序的,当不同阶层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满足高层的利益。举例,假如参与定增的权贵资本被套,上市公司必须想办法把股价拉高让他们顺利套现,并且在其套现的过程中,高管不能减持,大股东甚至要增持来稳定二级市场信心,原因是权贵资本的利益等级高于上市公司老板。而假如参与定增被套的只是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认购者都是散户),那么上市公司就没有动力配合他们解套,原因是上市公司老板的利益等级高于普通投资者。


(4)上市公司沉没成本越大,其拉高的股价的动力就越大。例如,某老板花了10个亿现金购买一个st壳资源,跟另一个老板用“价值”一亿的股权为对价购买一个壳资源。两者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会想办法搞定,借壳成功的概率极高。后者可能只是虚晃一*,一旦发现借壳过程困难重重,可能会打退堂鼓,导致借壳流产。


(5)许多资本运作手段是存在路径依赖的。举例,借壳重组有非常明确的时间窗口:大股东变更——公布重组方案——过会(股东会、董事会、证监会)——实施。因此在发现该公司出现大规模人事调动时,你就可以介入。又或者在方案公布后,但证监会尚未审批之前介入,而在证监会审批通过后趁利好兑现出局。又例如,某金融资本曾经在X股上成功实施过资本运作,股价翻了3倍,那么当他介入Y股时,其采取的手法往往会跟X股非常类似,你只需研究透当初他在X股上是怎么玩的,往往就能很好地踏准Y股的节奏。


四、顶级操盘手永久珍藏的炒股心得




成功,等于小的亏损,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润,多次累积。做到不出现大亏损很简单。以生存为第一原则,当出现妨碍这一原则的危险时,抛弃其他一切原则。因为,无论你过去曾经,有过多少个100%的优秀业绩,现在只要损失一个100%你就一无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败之地,攻可赢之敌。100万亏损50%就成了50万,50万增值到100万却要盈利100%才行。每一次的成功,只会使你迈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败,却会使你向后倒退一大步。从帝国大厦的第一层走到顶楼,要一个小时。但是从楼顶纵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楼底。


在交易中,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情,会让你发生亏损。需不需要止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假设现在还没有建立仓位,是否还愿意在此价位买进。答案如果是否定,马上卖出,毫不犹豫。


逆势操作是失败的开始。


不应该对抗市场,或尝试击败他。没有必要比市场精明。趋势来时,应之,随之。无趋势时,观之,静之。等待趋势最终明朗后,再动手也不迟。这样会失去少量的机会,但却赢得了资金的安全。你的目标必须与市场保持一致,顺应市场的趋势。如果你与市场保持一致,利润自会滚滚而来。如果你看错了趋势,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护伞止蚀单。这就是趋势和利润的关系。


希望在底部或头部一次搞定的人,总会拿到烫手山芋。


熊市下跌途中,钱多也不能赢。机构常常比散户死的难看。小资金没有战略建仓的必要,不需要为来年未知行情提前做准备。不需要和主力患难到底。明显下跌趋势中,20-30点的小反弹,根本不值得兴奋和参与。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时什么也不做,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不要担心错失机会,善猎者必善等待。


道在于,耐心等待机会,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风险/报酬比,耐心掌握机会。熊市里,总有一些机构,拿着别人的钱,即使只有万分之几的希望,也拼命找机会挣扎,以求突围解困。我们拿着的是自己的钱,要格外珍惜才对。不要去盲目测底,更不要盲目抄底。


要知道,底部和顶部,都是最容易赔大钱的区域。


当你感到困惑时,不要作出任何交易决定。不需要勉强进行交易,如果没有适当的行情。没有胜算较高的机会,不要勉强进场。股市如战场,资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从容地投入战斗。要先胜而后求战,不能先战而后求胜。


操盘成功的两项最基本规则就是:停损和持长。


一方面,截断亏损,控制被动。另一方面,盈利趋势未走完,就不轻易出场,要让利润充分增长。多头市场上,大多数股票可以不怕暂时被套。因为下一波上升会很快让人解套,甚至获利。这时候,买对了还要懂得安坐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交易之道的关键,就是持续掌握优势。


快速认赔,是空头市场交易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头寸遭受损失时,切忌加码再搏。在空头市场中,不输甚至少输就是赢。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在一个明显的空头市场,如果因为害怕遭受小损失而拒绝出局,迟早会遭受大损失


一只在中长期下降趋势里挣扎的股票,任何时候卖出都是对的。


哪怕是卖在了最低价上。被动持有等待它的底部,这种观点很危险,因为它可能根本没有底。


学会让资金分批入场。


一旦首次入场头寸发生亏损,第一原则就是不能加码。最初的损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损失,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直接出场。如果行情持续不利于首次进场头寸,就是差劲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认赔。


做交易,必须要拥有二次重来的能力,包括资金上,信心上和机会上。


你可以被市场打败,但千万不能被市场消灭。我们来到这个市场是为了赚钱,但是这个市场却不是全自动提款机。进入股市,就是要抢劫那些时刻准备抢劫你的人。股票投机讲究时机和技巧,机会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学会分析自己擅长把握的机会,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有机会就捞一票,没机会就观望,离开。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就不要轻举妄动。与鳄共泳有风险,入市捞钱需谨慎。做交易,最忌讳使用压力资金。资金一旦有了压力,心态就会扭曲。你会因为市场上的正常波动而惊慌出局,以至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会因为受制于资金的使用时间,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孤注一掷,最终满盘皆输。资金管理是战略,买卖股票是战术,具体价位是战斗。


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败了,但只要把这六次交易的亏损,控制在整个交易本金20%的损失内,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里,哪怕用三次小赚,去填补整个交易本金20%的亏损,剩下一次大赚,也会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无法控制市场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势中浪费精力和情绪。不要担心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要担心的是你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回应市场的变化。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正确时,你获得了多大的利润,当你错误的时候,你能够承受多少亏损。


入场之前,静下心来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专业技能支撑自己在市场中拼杀,想想自己的心态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资金是否应付得了无限的机会和损失。


炒股如出海,避险才安全。


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图。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并不在于用的是哪一套规则,而在于你的自律功夫。


今天的炒股干货分享到这,后期继续分享更多的炒股干货,最后,炒股要理性,吃鱼吃中间,不要鱼头鱼尾都想吃;不要总是等到网里有十条鱼了,才收网,网里有五至九条鱼也可以收网。





朋友临走点下方拇指留个手印证明来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更多亲朋好友,一起认清市场行情趋势,把握行情机会以及规避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