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沙尘暴在北京不是新闻。


如今,沙尘暴在北京算是大新闻。


5年前,北京的蓝天美图妥妥地刷朋友圈。


最近几年,特别是今年,朋友圈里少见北京蓝刷屏。颐和园的夕照却突然在朋友圈大热起来。



(摄影 苏晓峰)


大家由盯着天蓝不蓝,改为看身边哪儿最美。


这些变化和对比,就是“蓝天保卫战”的成果带给普通人最直接的获得感。



(摄影 苏晓峰)


让沙尘暴成为新闻,北京蓝不再是新闻,京津风沙源库布其的大规模成功治理,可以说起到了正本清源的巨大作用。



(摄影 苏晓峰)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还不到800公里,空中航程不到一小时。



这片1.8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如今有6000多平方公里变成了绿洲。



30年前寸草不生,现在蝶舞花开,牛羊肥美,成了北京越野爱好者的游乐场。


30年前,地上、天上、饭碗里、床铺上都是黄沙。


现在蓝天是免费的,新鲜空气和钻石般的繁星是免费的,清风更是免费的。



当地人开玩笑说:“我们蓝天太多了,给北京也吹一些蓝天过去。”


其实还真不是开玩笑。


在库布其,要拍摄有蓝天的大片,手机就可以做到。如果不是拍商业大片,带着防尘罩去库布其拍片子还会被笑话的。有的摄影爱好者给相机包保鲜膜,到了库布其,看到早已被当地人用先进的治沙技术驯服的沙漠,就觉得自己真是多此一举。



2017年9月,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全球第一份生态财富报告,评估认定库布其沙漠的综合治理,为社会创造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生态财富。从这一点上来说,库布其治沙人是非常富有的,让库布其的清风给700多公里外的北京送一些蓝天,当然不是吹牛。北京的沙尘天气2000年时还是年均13次以上,这两年已经大为减少,年均也就二三回。



库布其治沙是从1988年27个人的林工队开始的,一锹沙一棵苗不断返工地苦干。现在已经壮大为数千人的治沙大军,发明了“气流法”“水冲法”,10秒钟种一棵树,成活率90%以上。30年前,因为交通不便,当地人参与治沙工程甚至要在施工工地宿营,现在很多人骑电动车或者摩托车,像城里人上下班一样地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变得美好而稳定。



生态财富是一种可以让全社会共享的巨大红利。


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分配机制,清风送爽,八方受益。


库布其的清风,北京的蓝,是生态文明的新常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