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考砸”的獐子岛:最近进入了年报披露期,上市公司2017年的期末考试成绩陆续公布,乐视网公布去年亏了116亿,毫无悬念的排名垫底。还有一家公司獐子岛,爆出自己的成绩单:公司预计2017年亏损5.3亿元至7.2亿元。然而就在2017年10月份,这家公司三季度的净利润还有7000多万,预计自己当年盈利1亿元左右。

之前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过了3个月突然就变不及格了呢?獐子岛解释说,年底公司盘点存货,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可能对其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导致公司2017年全年亏损。

简单来说,公司发现扇贝出事了,不值钱了,所以之前的考试成绩有水分,要倒扣分数,扣完后总分还不到60分。面对业绩变脸,獐子岛宣布股票于今日起停牌,将不晚于2月5日(下周一)披露盘点结果并复牌。

爱“旅行”的扇贝

俗话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但这已经是獐子岛的扇贝第二次“出事了”。2014年10月,獐子岛公告自己几年前在海里播下价值7亿元的虾夷扇贝,受到异常冷水团的影响,几乎全军覆没。

因为这个缘故,獐子岛的存货也受到严重损失,导致当年净利润亏损11.89亿元。然而就在2015年6月,公司又发布公告说,扇贝生长正常,符合预期,尚不存在减值风险。

有人吐槽,獐子岛家的扇贝游回去又能游回来,是一只经常旅行的扇贝。说不定它这次又是出门旅行,去给股东们拍照了。

不过,持有獐子岛的股民恐怕没心情开玩笑了。上一次出事,股价两个月跌了35%左右,这一次停牌前是7.7元,不知道又会跌多少呢?

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獐子岛的扇贝“跑路”和存货损失有什么关系?像这样的股票我们怎么才能避开呢?

扇贝和存货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獐子岛是一片海域,位于中国大连。獐子岛集团拥有这片海域的使用权。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是水产养殖加工,产品主要是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高档海珍品。从它的业务范围看,这是一家农林牧渔行业的上市公司。

看了一下它17年三季度的资产负债表,发现存货占总资产的近40%,比例较高。而存货中有大部分是没有卖出去的虾夷扇贝等水产品,所以扇贝一跑路,受损最大的就是存货。

2014年,獐子岛的存货一下子减少7.3亿元,少的就是那些“旅游”的扇贝。而存货的这笔7亿元损失,被计入到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支出”,对当年的净利润也造成了巨大打击。要知道,201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共也就26亿多元,扣掉营业成本22亿多元,毛利才4亿元不到,结果存货一下子亏了7亿多,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都白干了,你说气不气?

为什么獐子岛经常会“存货异常”?

像獐子岛出现这样存货异常的情况,大家并不要觉得很奇怪,因为这和它所属的行业有关:农林牧渔。

农林牧渔行业的存货中有一项别的公司没有的叫,生物资产。比如说养猪的公司,它没卖出去的猪,种蔬菜的公司,没卖出去的蔬菜,这些在存货里都列为生物资产。生物资产有个问题就是盘点起来不太容易。猪或者牛羊什么的,还能挨个清点一下,水里的扇贝,你怎么盘点数量,难不成派潜水员下去一个个统计?

事实上,审计师的盘点方法是手工抽样调查,比如在某一区域,捞几个上来,根据养殖面积,估计一个大概数量。但显然这样的方法误差较大,也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人为操纵的空间。

比如它说自己有10万元存货,结果年底要做账了,又说存货损失了9万元,审计师也很难去查证,总不见得穿上潜水装备,下去一个个数清楚吧?所以真实的存货到底有多少,可能上市公司自己心里也没数~

如何避免投资中“踩雷”?

实际上当年有一支农林牧渔股票因为被曝出财务造假,轰动一时,这就是蓝田股份。蓝田股份也是搞水产养殖,它拥有的20万亩湖水据说养了很多鱼虾,光是水产品每年就卖了几个亿,但是没有人说得清楚它养了多少鱼,有多少存货。

有些财务专家从财报中发现,它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于行业平均的3倍,这个数据明显不合理。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在以一年或者超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中能够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当然,我们绝不能因此就一口咬定这家公司有问题,只不过农林牧渔的上市公司存货很难统计,容易出问题,所以这个指标如果太高,我们还是要小心。

通过这两次獐子岛扇贝事件,至少给我们2点启发:

1.农林牧渔的上市公司,投资风险相对比较大。

虽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农林牧渔类股票完全不能碰,但我们对其中的风险,也绝不能视而不见。

2.企业经营方面的异常,在财报上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我们在投资前看一下财报,仔细辨别各项指标是不是异常,很容易排除一些“地雷股”。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财务指标不合理,并不代表一定存在造假,但如果我们能稍微懂一点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是很容易就能避开这样的风险了吗?

不知道你在投资过程中有没有踩过雷?有没有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瞅瞅华尔通,选股更轻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