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度两只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行业领先之后,2017年安信基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自银河证券的数据显示,安信基金旗下所有股票型基金年度收益全部进入行业前1/10,固定收益基金也在同类中继续位于前列。而在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年度排行中,安信基金权益类产品平均投资收益全行业排名第三。

安信基金连续两年的权益投资业绩堪称行业顶尖水平,投资口碑在行业内快速崛起,有媒体惊呼“安信旋风”来了!

“凭借投资业绩稳健地做大做强,而且这种持续的业绩来自于内部历经多年自主培养出来的优秀投资团队,这在行业内是比较罕见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带着对“安信旋风”的好奇,专访了安信基金分管投资研究的副总经理陈振宇。在采访中发现,“从容积淀、不骄不躁”是安信基金成功的关键词。他们从筹备期开始就坚定地践行价值投资之道,用6、7年的时间精心培育出一支业内一流的投资团队,并且在基本面选股方面构建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投研立司深耕基本面选股的远见卓识

安信基金成立于2011年底,是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第69家基金公司。到了2018年1月,发行公募基金的管理人数量已经超过了110家,行业内的竞争与分化也愈加激烈。而在残酷的收益率竞赛中,身为“后来者”的安信基金却做出了骄人的整体业绩。

陈振宇表示,这源于公司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投研立司”的原则,树立了以基本面研究为主的价值投资理念。“公司管理层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只有坚持这个方向才是正道,未来的投资业绩才具有可持续性。”深挖基本面的投资方法,不会依赖于个人的灵光一闪,一旦形成体系,稳定性更强。

理念树立的背后需要长期的实践加以贯彻。安信基金权益投资团队每周进行两次深度个股讨论,一次是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提出的个股研究需求反馈,另一次是研究员主动推荐的个股讨论。各种其他形式的投研交流和个股答辩,更是数不胜数。“这些讨论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参与。”陈振宇表示,公司会给予基金经理们足够大的投资自主度,但落实到个股研究上则会盯得很紧很细,尤其会注重研究方法的教授。

安信基金也高度重视公司案头深度分析与实地调研的结合,对于重点关注的公司会多次与公司的管理层、执行层、上下游及行业专家进行密切交流,同时注意后续跟踪和信息更新,通过逻辑分析和实地调研的结合把握公司本质,争取为投资增加确定性。

以陈一峰为例,他管理的安信价值精选安信消费医药在2016年分别排名同类第2位和第4位(103只标准股票型基金,银河证券数据),在2017年全部获得了接近40%的收益,同类排名继续进入前1/10。这种顶级业绩的背后是陈一峰无数辛勤的汗水,他每年的调研次数多达150次,相当于不到两个工作日就要完成一次调研。

人才培养 行业罕见的耐心与决心

以“投研立司”为核心,投资理念与人才培养犹如鹰之双翼,缺一不可。安信基金的管理层自公司成立以来就把投研队伍的建设摆在了关键位置上。

基金行业的竞争早已白热化,以足球为类比,为求尽快出成绩,基金业不乏“重金挖角”的切尔西、曼城、皇马,但核心人员几乎全部来自自主培养的巴塞罗那的,则不多。

从这个角度说,安信基金走的是一条艰难却更具有长期价值的道路,他们从初创时期就坚决地选择了核心人才自主培养为主的模式,投资骨干人员大多数自筹备期就加入了公司,从研究员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投资人才。多年积淀下来,安信基金投资好手迭出,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位或者几位投资人才崭露头角。

比如陈一峰,起初在公司任研究员,从专户投资经理开始一步步成为投资明星,以股票储备的广度和深度闻名业界。张竞也是从研究员做起,虽然过往主要管理专户产品而较少为人所知,但他带领的团队过去6年年均回报15%-20%,绝对收益特征显著。袁玮则是在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后就加盟了安信基金,扎扎实实地做了6年研究后再担纲基金经理,2017年一举拿下标准股票型基金业绩的第8名。

核心投资人员在做研究员的时期就分工协作,各自研究上下游不同的行业,经常相互印证和交流。经过6年以上的团队磨合与共同成长,团队人员在投资理念和投资研究的打法上互相熟悉,默契程度很高。

在投资人才培养上,安信基金下了很大工夫。公司建立了“导师制”,新来的投研人员加入后都会有指定导师,导师可以是资深研究员,也可能是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新研究员的培养更着重于财务分析、行业知识等基础性的要求,并且会逐步要求他们扩展相关行业和公司的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知识的积累。对于成熟研究员,公司则更着重于推票,尽量给他们创造投资实战方面的历练机会。

对于基金经理,安信基金则强调在基本面研究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成长空间,以期形成多样化的风格。陈振宇总结,安信基金投资团队最大的特色是在基本理念一致的基础上,风格多样的协同团队作战。这样的投研团队可以起到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作用,体现出来就是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业绩都很优异。

比如陈一峰、张明管理的安信价值精选、安信消费医药、安信合作创新安信中国制造等产品以“选择便宜的好公司”为主,侧重基于丰富的股票储备做分散投资;袁玮、蓝雁书管理的安信新常态以成长股和周期股为主攻和副攻武器,同时以价值股均衡组合风险,平滑净值波动;聂世林管理的安信优势增长则注重业绩增长和风格平衡。

这种人才培养与充分授权的模式让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都有可以施展的空间,而不同基金经理之间的距离也不会拉得特别大,这样就使得安信基金整体投研水准始终保持在高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主培养在公司成立第4年左右的时候才逐步展露锋芒,算上筹备期整个团队已经磨合了5年以上。在当下死磕业绩的竞争环境中,安信基金管理层能给予投资团队足够的信任,投资团队也能够耐住寂寞,一步步扎实地走来,这种工匠精神尤为难得。

激励到位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基金公司的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人才,核心投研团队人员的稳定对于一家基金公司至关重要,这是业内的共识。安信基金自成立以来投研团队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多数核心管理人员自公司筹备或成立初期就加入公司并任职至今。

安信基金非常重视给予投资人才的发挥空间,每一位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都会在严格风控的基础上得到充分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自主投资,公司不会加以干涉。

公司也建立了统一的研究平台对投资人才进行系统、完善的支持。安信基金的股票研究与信用研究人员多达20余人,一方面,研究人才不断地充实到投资团队中;另一方面,研究部门也在不断地扩充研究人才储备。股票研究与信用研究的交叉验证也是安信基金的特色之一,努力做到对上市公司的理解达到行业领先的水平。

与此同时,安信基金也为投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双轨制”职业发展平台和充分的授权空间,允许投研人员从所管理产品为公司带来的收入中计提一定奖励,并且对取得优异业绩的投资人员进行激励。业绩与规模、能力与收入往往是成正比的,产品好自然会形成正向循环。

安信基金强调投资研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投资团队由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投资人才之间交流充分、合作积极,共享研究团队支持,同时接受严格的业绩考核与风控监管。

在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看来,安信基金的发展模式不仅是中小基金公司“突围”的典范,其管理精神也值得很多同业学习――对于投研秉持深入扎实的态度,对于人才给予培养呵护,对团队追求长远稳定,对发展要求稳扎稳打,总体来说是“聪明人下苦功”。

说起来,“安信旋风”的形成并没有什么秘密,只是将这些落到了实处而已。成功的公司都是相似的,沉稳积淀,水到渠成。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