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三年,人民币经历了先贬值、后又回升的起伏变化。相比[00年代-10年代中],这十几年毫无悬念的“人民币升值”态势,最近两三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似乎越来越难于捉摸了。

怎么办呢?

只有一条路——抓住规律。具体形势是不断变幻的,只有贯穿其间的规律,会永恒不变。

汇率涨跌,从根本上看,取决于什么?

所谓“汇率”,不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

你拿人民币去换(买)苹果,能换(买)几个?这取决于交易两头的市场供求形势:

如果拿人民币换苹果(买苹果)的人多、拿苹果换人民币(卖苹果)的人少,苹果就会升值(涨价)、人民币就会相对贬值。反之,人民币就会升值、苹果就会相对贬值。

同样,你拿人民币去换某一种外币,能换多少?也取决于交易两头的市场供求形势:

如果人们整体上更倾向于:卖出人民币、买入外币,人民币就会贬值。如果人们整体上更倾向于:卖出外币、买入人民币,人民币就会升值。

什么时候会发生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买来卖去呢?

一是商品的跨境流动。也就是进、出口。中国人把商品卖给美国人,赚的是美元,可美元在中国没法花呀,于是这个出口商,得把手中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进口时,就是反过来。

所以,如果中国出口多、进口少,也就是出现所谓“贸易顺差”,人民币就容易升值;反过来,人民币就容易贬值。

二是资本的跨境流动。美国人拿着美元,来中国投资,也是得把手中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反之,中国人去美国投资,就得把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所以,如果资本倾向于流入中国,人民币就容易升值;反之,人民币就容易贬值。

于是,问题就简单了——

反正就是看商品、资本两个项目的流入、流出情况。

重压1:中国的投资收益率,将长期走低

先看资本这边,因为它的形势变幻,往往比商品那边更迅疾。

资本是逐利的,哪里投资收益率高,它就往哪里流动。

投资收益率又取决于两点——

一是生产力的增速。如果生产力是由弱转强的,那你现在购置较少的生产要素,在将来却可以制造出较多的成品,投资收益率,自然就高;反之,投资收益率自然就低。

二是消费力的增速。如果消费力是由弱转强的,价格水平自然也就会由低转高。在当前低价期采购一些长期资本(比如土地、耐用设备),在将来高价期制造出成品并卖出,投资收益率,自然就高。反之,投资收益率自然就低。

总之,投资收益率与生产力增速、消费力增速,均成正比。

具体到今天中国呢?

生产端:按官方的说法,中国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渐步入中速增长阶段(所谓“新常态”)。因此生产力增速对汇率的支撑作用,相比一些低增速的国家,仍存在相对优势;但相比印度等正跨入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兴地区,就开始有所不及了;相比过去的自己,也是呈现不断下行趋势。

消费端:中国正在从85后婴儿潮集体步入适婚期,这一消费大浪潮中,逐步走出。随着这波婴儿潮们集体“奔三”,买房、买车等大宗的“婚期消费”,自然渐渐退却,中国的通胀率,自然也会逐渐回落。所以,消费端的未来走向,也在支持着投资收益率的不断下行。

总之,从长期趋势看,中国的投资收益率,是不断下行的。受此驱动,资本的主要运动方向,也会由过去的流入中国,逐渐变成流出中国。

这就是对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向的,第一记重压。

承诺利率,兑现利率,千万要分清!

当然,也有人会说:今天中国的利率(投资收益率的宏观指标)也不是很低啊,虽然不比十年前动辄10%以上了,但平均也有5%左右,相比欧美日常常1%、2%的水平,还是高出不少。

在上上篇文章《中国即将迎来“中龄化”危机!》(:,可查看)后面,也有人留言问我: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在上行,是否意味着你在文中所说的通缩趋势,其实只是个远景?未来好些年,其实还是会继续通胀化的?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承诺利率、兑现利率的问题了。你按5%的约定利率,借100块钱给人家,结果最后成了坏账,你一分钱都没拿回来。那合同上仍写的是5%,而你的实际利率,其实却只有-100%了呀。

在今天中国,由于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大通胀,从官方到民间,几乎所有人都已习惯了上涨态势,根本没有几个人,会基于投资收益率将长期走低的前景,去拟定当前的承诺利率。无论债权人端、债务人端,都是这样。可一旦通缩真的如期而至,届时兑现给你的实际收益,自然不会如此前承诺的那么美好,甚至由于经济学里讲的“流动性陷阱”,实际收益率低至负值都有可能。

比如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无论按房价收入比算,还是按租金回报率算,其泡沫化程度,显然都已超过了200%。但银行在做抵押贷款时,却不是按50%(1200%=50%),而是仍按70%,来认可当前房地产抵押品的价值。显然,一旦通缩到来,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的坏账率可以想见。把这些坏账(实际利率-100%)计入,平均利率还剩多少?

再比如,今天中国疯狂泛滥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条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再挖再填……一大堆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完全违背市场原则,在政策的导引下,被散建在荒无人烟的西部深山、大漠……这种种出离正常商业逻辑的投资行为,在基建领域,大家却早已习以为常。如此不在意未来收益的投资,其未来的实际收益率,又能有多高呢?奇怪的是,投资者为什么仍愿往里砸钱?恐怕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相信政府。觉得有政府兜底,亏钱也轮不到自己。但别忘了,15年股灾时,政府也是倾尽全力救市的,可结果呢?救成了吗?可见,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房地产、基建,这两大巨头产业的体量,要远远大过股市,它们一旦下沉,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托得住。

考虑到这些下行趋势已定,而许多人却仍高歌向前,而必定造成的:将来实际收益率,达不到当初承诺的收益率,甚至直接成为“坏账”的情况,今天中国实际的长期利率,还是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所反映的那个样子吗?

显然不是。

到期实际利率<当初承诺利率,这也会成为中国未来的一条“新常态”。

重压2:中国过高的资产价格,始终在威胁着人民币购买力

前面讲的是资本,现在再看商品这头。

最近十年,由于房地产和基建的大热,大量生产要素,如人工、物料、土地、资金……纷纷被挪入房地产和基建两大领域,化身“固定资本形成”。

这一方面,使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高企,进而使人们日常消费的商品、服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这些“固定资本形成”,又由于本身的过剩,以及前文所说的“中国未来投资收益率将不断下行”,而实际价值寥寥。

总之就是:房地产、基建这两大领域的过度发展,使中国生产出来的东西,平均来看,越来越不足值了。

这样一来,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堪忧。这种情况,又会通过以下两条路径,具体反映到汇率上——

出口竞争力的下滑。

你不可能把那些建好的房子、基础设施,出口到海外。而能出口到海外的普通商品,却要承担这些房子、基础设施的过度生产,而造成的生产要素紧张、生产成本高企。所以,中国房地产、基建两大泡沫的存在,会严重挫伤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最近几年,制造业往东南亚、南亚、美国等地的不断徙出,也正反映了这一问题。

依照本文第一部分所讲的原理,出口减弱,使卖出外币、买入本币的出口结汇行为减少,自然是利空本币汇率的。

资金出走海外,抢购更廉价资产。

既然中国的固定资产实际已经不足值了,那聪明的资金们,自然会不断地往海外跑,去收购那些物美价廉的他国资产。

虽然中国政府在2017年开启了资本管制,试图阻止资金的出逃。但资金的外逃,是混在正常的进口和对外投资活动中的,官方要将资金的“非法离开”、“合法离开”,很好地区分开来,并不容易。所以,政府的资本管制,其实也很难达成太大效果。

依照本文第一部分所讲的原理,资本外流,使卖出人民币、买入外币的行为增加,自然也是利空人民币的。

()认为:房地产、基建这两大资产泡沫,就像高悬在人民币头顶的两个超大型堰塞湖。它们一天不被放空,驱动人民币币值下行的压力,就一天不得消解。

长期看市场规律,短期看“神仙打架”

当然了,长期、短期,是两码事。

长期趋势,因为所涉当量太大,所以某家、某几家势力,很难干预它的基本走向。因此,它的出入涨跌,也就更有规律可循;它的未来走向,也才可以被预测。

短期则相反。由于所涉当量太小,一个市场的短期走势,是很容易被某些势力所操控的。比如当前这届的中、美两国政府,前者怕中国资本出逃,后者想刺激美国的出口,就都有着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主观动机。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市场的短期走势,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人的行政干预手段所左右。反过来,一些国际投机资本,有时又会趁政府干预行为的间歇期,来个反向的做多做空,于是市场就又倒过来走一轮。但政府一出手,就又倒过去。如此反复折腾。

如果你追求的,是自己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那你需要关注的,就是基于市场规律而形成的,难以被政府和资本力量所操控的——长期汇率走势,也就是本文花这么大的篇幅,细细分析的这些。

从这方面看,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就是会不断贬值。当然,是指对不特定的货币。如果是对美元的话,可能会好一点,因为美元同样也存在泡沫。这些,以后再开一篇文章细讲。

如果你是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理,想在短期的市场波动中投机获些利,那你需要留意的,就是各国政府,以及那些国际投机资本们,相互间博弈的实时动态。如果你眼力准,说不定可以沿着它们缔造的某轮短期趋势,顺势赚点钱。

不过“神仙打架”,你是可以跟着捡钱,但也要注意个人安全,别被某路神仙给揍了。有路神仙是会揍人的,而且合法揍人,你懂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