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视网和贾跃亭的话题,从2016年底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乐视网的巨亏似乎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贾跃亭的FF融资隐约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进入狗年,似乎又多了一些期待。

 但我还是坚持之前的判断,乐视网已经不具有投资价值,尽管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乐视网上涨6.25%,但不会改变继续下跌的趋势,困在里面的资金会想办法出逃。而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我相信经过这么一折腾乐视网的灵魂和精气神都已经不在了,而且在这一年里,他的竞争对手也不会给他犯错误的机会。

从一个外部的角度很难知道贾跃亭的真实想法,但且就从他的做法里面窥探一二。去年的七月份,贾跃亭落地美国,然后再微博发文称“会对乐视的员工、用户和投资者尽责到底。”后面的故事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贾跃亭成了新闻媒体的头条。

但至少到目前来说,贾跃亭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已经离开乐视网的他已经对乐视网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影响,无论是员工欠薪还是A股的十八万投资者,抑或是乐视的债主和供应商都受到了乐视网危机的影响。

让我不禁想起了90年代史玉柱破产时的担当,尽管当时的媒体也是口诛笔伐,但至少对投资人和债主的承诺是兑现的。因为口碑和信用,在后面的东山再起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最近发生的事,快播的王欣出狱的当天就和姚敬波、李学凌、何小鹏三位互联网大佬相聚,可见信用和人脉圈在现实中的作用。快播已经不可能重述昔日辉煌,但80年出生的王欣想必不久就会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会用他的方式复出重新加入互联网的江湖。

市场对快播存在情怀,也如同对罗永浩的锤子科技,但目前尽管对贾跃亭的评价依旧褒贬不一,但终究还是看热闹的多。单说一件事,贾跃亭在危机爆发的初期就飞起美国,不管初衷是躲避麻烦还是为了汽车项目,都说不过去。是你让梦想窒息,然而你却为了“梦想”去了美国。

一个企业数十年除了创造利润,品牌价值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标志。商誉也好,口碑价值也罢,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这种价值的建立需要数十年倒塌却在转瞬之间。跟人一样,没有信用举步维艰。

贾跃亭在每个领域都不是老大,却在他描绘的生态反系统里四面出击,在2015年那个牛市里,贾跃亭至少举办了200场发布会,疯狂圈钱。贾跃亭一边玩概念一边套现,于是质疑也就自然而然出现。

不过一切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可以确定的是,出走美国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换个角度,假如有一天,FF汽车真的研发成功并且投产进入销售阶段,有多少人会在你信用缺失的情况下购买你的汽车。手机、电视等产品用不惯可以换了,可是更换一辆售价几十万的汽车绝非易事。假如又遇上乐视网这样的危机,他是否还会有担当的勇气,是否会再次出逃美国。未来的不知道,但在乐视网的处理上,已经众人皆知。

汽车是个烧钱的行当,无论是前期研发还是投入生产,抑或是销售和维护服务。我也很想知道,拥有几千亿现金的苹果也不敢轻易涉足的领域,每走一步都是钱;我也很想知道,在国际上的车企怎么看待贾跃亭造车这件事,国内的吉利、比亚迪又怎么看。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诞生了,尽管估值很高,却并不能重新定义市场,更何况,特斯拉至今还在烧钱,乐视汽车有这个资本吗?

这必然已经不是智能手机诞生必然淘汰传统手机的时代,贾跃亭的汽车梦,100亿元融资后面仍然注定困难重重,前面是已有竞争者的虎视眈眈,后面是跨界造车技术经验管理等多方面的缺失,这些不是买人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假如乐视网真的破产了,那么即使再伟大的乐视汽车在已经散失个人信用的中国市场能够卖出几辆?谁愿意放弃已有品牌去“为梦想窒息”。

吴晓波说得对,企业永远是一个人的企业,尽管贾跃亭已经离开乐视,但乐视还是贾跃亭的乐视。丢失的灵魂只有贾跃亭能够找回来,孙宏斌哪怕再有钱也救不了乐视。比资本更重要的是企业灵魂,比灵魂更重要的是信用。

改革开放的商业史,注定很精彩,而乐视网和他的汽车,注定留在这历史当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