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 张晓峰的第 593文章


原创不易,转发是对晓峰最好的支持






今天有这么一则关于降低银行拨备率的消息。








但实际上这个通知是在2月的最后一天印发到银行的。过了超过一周的时间,突然发酵,这点也是有点奇怪的。




当然更奇怪的是,市场把这则消息普遍解释为利好。




如果说这个消息是对银行板块的利好,我还是愿意接受的,但如果说对整个经济、股市是利好,我是找不到合理的逻辑的。




一大早看到这个消息,我就很想找个段子出来,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个消息的实质。但是发现还是能力不够,找不到很生活化的桥段来匹配。




所以,只能用金融产品来做个类比。




比如,做期货,大家都知道是保证金制度。




做10万的期货,保证金收个10000,10倍的杠杆,算是很正常吧。




那为什么要收保证金呢?是因为担心期货的价格短线波动太快,比如这1万保证金只能抗10元的波动,如果瞬间波动15元,那多亏的5元,就得期货公司自己买单了。




这个就是行业的惯例。




假设,突然期货公司出了新的规定,降低保证金的要求,从原来的1万,降低到5000。你怎么理解?




如果说行情的波动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话,显然,期货公司主动加大了自己的风险。但有个好处,1万的时候门槛高,客户少,现在5000了,客户多了。




有利有弊。




那么放到银行系统,为什么要有拨备呢?原因就是要和坏账进行对冲。




一方面,在贷款还没有收回之前,假设会有一定的比例出现坏账(有没有坏账,银行的利润当然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拨备率的高低,代表了银行在放贷能力和意愿上的谨慎程度。




所以,降低拨备,显然,银行短期的利润率增强了,但并不代表坏账率也降低了,坏账率是客观规律。




而最关键的是,拨备的降低,变相增加了银行的放贷能力,银行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放贷。




这里,问题就来了,银行放款,就类似于给实体经济加杠杆,银行收缩贷款,就相当于降杠杆。




那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变相加杠杆呢?




是不是,银行不通过一定的财务手段,就没有更多的钱投放到实体经济中了呢?




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深思呢?




如果说,市场精确的捕捉到了这个政策的信号,现在不是在该降杠杆的时候,反而是要加杠杆。




这个提示的难道是利好消息吗?




我们都知道,08年次贷危机的缘由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了还款能力很差的客户,最后导致整个信贷系统崩溃,这个就是次贷危机。最后通过危机的方式强行降了杠杆。




这个问题,就不多做深入思考了,想想就觉得不靠谱。




有关中国经济杠杆,去杠杆,目前的杠杆水平等问题,建议可以到网上搜一下,信息非常多,也比较一致,中国可以加杠杆的领域几乎已经没有了。




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杠杆满满。




股市方面,今天深成指和中小板成为重灾区。









上证早盘银行股上涨,但之后即一路下行。








今天次新股表现抢眼。个股涨停数量依然不小。








但是,以海鑫食品为例,今天涨停的股票,基本都是超跌反弹的形态。这种形态明显是长期基本面不支持上涨的背景。








目前的技术形态是大概率受阻的形态。








附: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谢谢!















▼▼▼ 还没买书的朋友赶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店抢购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