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金类自媒体,大部分都是以指数化投资作为指导思想,做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比较少。我(二鸟说)是其中之一。指数化投资与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孰优孰劣,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以帮助大家全面认识这两种投资方法。

一、各自的投资逻辑

指数化投资,投资的标的是被动管理型指数型基金,通过对指数型基金进行主动操作,达到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目的。其投资标的被动管理型指数型基金,具有工具属性。

指数化投资逻辑是以下两点:

1、长期来看,主流指数是上涨的;

2、通过主动操作,能大幅超越指数的收益。

根据对指数操作指导思想的不同,指数化投资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基于量化模型的决策。比如,和趋势投资理论的量化模型相结合,就形成了“二八轮动”投资策略;与指数估值和定投策略相结合,就形成了估值定投策略。另一类是基于主理人的研判。“绿巨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组合,郑老师相当于一个基金经理,对各类指数进行配置和管理。

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投资标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主要是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优选主动管理型基金,通过长期持有,达到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目的。

其投资逻辑有以下几点:

1、长期来看,主流指数是上涨的;

2、优质股票是稀缺的,通过集中持有和主动管理这些股票,能获取超过市场的平均收益;

3、优秀的基金经理具备专业化的投资能力,值得信赖。

前两条是没有问题的,有争议的是第三条。这些年,也确实存在着这个问题。如果能遴选出优秀的基金经理并进行动态管理,那整个逻辑体系就是完整的。

二、具体投资方法的差别

两种投资指导思想的不同,决定了具体投资方法的差别。

1、 择基的标准不同

    由于指数基金具有工具的属性,其挑选标准,一是要求交易费率和管理费率低廉,以减少交易的成本,二是要求拟合指数精准,跟踪误差小。

    主动管理型基金择基的标准,最核心的是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聚焦于基金经理本身。要综合考虑其择股、择时的能力,投资理念是否形成体系,投资业绩是否具有可复制性等。

2、 操作和交易的频率不同

     指数化投资一般都是选择高频(或中频)交易策略,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遴选不同的指数,并进行主动操作,以达到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将“被动型基金主动投”。

     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一般采用低频交易和长期持有的策略。股票的选择、仓位的高低、市场风格的适应,这些都交给基金经理去决断和完成。投资者关注的是基金本身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交易和操作也主要是换基为主,一般不参与市场的具体决断。实际上就是将“主动型基金被动投”。

3、 信任基础不同

      指数化投资是信任基础是出于对主理人的操作能力和水平的信任(以量化模型作为操作策略的,是基于对量化模型有效性的信任)。

      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首先基于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专业能力的信任,其次是对主理人管理基金能力的信任。这是基于对基金经理和主理人的双重信任。

4、 业绩评价标准不同

     指数化投资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对指数的操作是否有效。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由于并不直接对基金进行操作,评价标准是业绩是否超越了比较基准。

三、基民之殇

对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而言,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具备甄别和遴选基金能力等问题,普通投资者中一直没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择基难度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也鲜有大V去做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欠缺,投资者教育也比较缺乏。

指数化投资由于理论相对简单明了,便于投资者接受,投资实践更能彰显主理人的个人能力,多数大V都以指数化投资作为切入点,机构也乐于去推广宣传,所以指数化投资的理论和实践都丰富得多。这些年指数化投资相反得到了较好的宣传和普及。

其实,主动管理型基金并非没有理论体系。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资管机构由于资金体量巨大,不宜采用高频交易策略。同时他们具备资金和信息优势,权益类资产相当一部分都配置在主动管理型基金上。他们肯定有完善的投资理论和投资体系,只不过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在普通基民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作为投资标的。由于缺乏相关投资理论的指导,大部分人随意性较强,有如无头苍蝇,追涨杀跌,频繁换基。尽管近20年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平均长期年化收益率超过16%,但真正分享到这一收益的人寥寥无几。此乃基民之殇。

我(二鸟说)一直认为,有效的投资理论和投资体系可以长期复制盈利,比找几个“大牛基”更为重要。这些年,我也致力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我提出的“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不动如山”的理念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


相关话题:#养基宝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