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315“出名”的品牌翻身很难?


为什么买东西时销售总是先推荐贵的?


为什么许多人,情愿被套不愿割肉?


也许都是这只“锚”在作怪!


本期节目咱们就来聊一聊。


 


在开车?在路上?


贴心的小编为您准备好音频喽~


点击下方,听文章,更便捷!












一年一度的315刚刚过去,尽管不少企业在遭到投诉和曝光后,及时致歉并拿出解决方案,但是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往往难以消除。为什么在315期间“出名”的企业想要翻身这么难,这或许和“锚定效应”有关系。









什么是锚定效应?









1974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锚的支配,以初始锚为参照点进行调整,但由于调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后判断偏向该锚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锚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看到这,许多小伙伴们可能会想,有关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的影响力,大家都很清楚,比如说在找工作面试时以及找对象相亲时,第一印象就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以便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





生活中的锚定效应









但是深入来看,锚定效应远不止这么简单,不信以租房为例,许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中介总是先向你推荐比较贵的房子。例如你的预算是4000元,却先带你看了租金为5000的房子,虽然你肯定不会租,但是5000这个价格,却在你心中成了锚点,从高锚点往下调整,4000就显得合情合理,有时候高价房还故意弄得脏乱,让你更觉得租4000元的房是很值的。




由此可见,锚定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如同在315被曝光的品牌,人们对它的基点定位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尤其对于初次了解这个品牌的受众来说,这个不良形象就像“锚”一样被定了下来,要想再改变,就很困难了。


 


为什么会出现锚定效应?有人认为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极需要一个参照物,没有这个参照物我们就会感到不踏实,以至于难于做判断。而每当参照物出现时,哪怕这个参照物有多么不靠谱,我们的大脑都会觉得这是一根“救命稻草”,以此为准绳,让我们做出一个安心的决策。





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事实上,锚定效应对投资者的影响也很常见。例如,投资市场刚刚发生的趋势和目前的点位往往诱导了预测者对未来的预测。这些投资者往往毫不犹豫地对现在的点位下锚,并根据既往的趋势对未来进行预测,如不少人看到的连续上涨,往往会相信还会涨,没想到一入场就回调了,但是仍然受过去连续上涨思维的影响,一直拿到被深套。这就是我们总是停留在过去的“锚点”思维中不再往前看,这样就会缺少了对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的评估。


 


再看,不少人虽然被深套坚决不割肉,但是一旦解套却马上就走。这其实也是将自己买入的价格作为参照系,后来的价格都要与这个“锚”相比。专家提醒,这种做法并没有多少道理。股票是公司价值的反映,几年前被人看好的公司,现在可能已经衰落,而当时不被看好的公司,现在则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一方面解套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白白损失了时间;另一方面,解套就跑,反倒有可能错过了将来的大牛股。因此应该抛弃过去对股票的看法,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股票未来的走势。





如何对待锚定效应









可见,锚定效应的应用其实非常灵活,寻找恰当的时机,为对方设定“沉锚”,会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但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对方或自己所设的“沉锚”影响。


 


而破解锚定效应的方法也非常多,例如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以及决策时刻要走出记忆,尽量减少特定或重大事件给思维带来的影响等等。




今日话题




“虽然被深套但坚决不割肉,一旦解套却马上就走”——曾经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期精彩内容回顾




【FUN财经】打算逃离北上广,人还未走资金已动?





    


(点击上方小图标有惊喜)



人人都能看懂的泛财经,就在“阅读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