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我们假设,鄂司令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金还不够住养老院的,咋办呢?好在她手里还有一套房。

这就提供了一个补充养老收入的机会——押房子赌命。

呃……更柔和的叫法是——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的本质是“反向按揭”,最早出现在荷兰,之后兴盛于美国。

我听过一个搞笑的故事:某美国老太太80多岁的时候愿意以“反向按揭”的方式出售房产,她的律师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同意从此按月支付老太太住养老院的费用直至其死亡,作为购房款。谁料想老人家一口气活到120多岁,律师支付的金额总计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房价。每年圣诞节,老太太都给律师先生寄张明信片,上面写道:

不好意思,我还活着呢,让你破费了哈。


对赌发生在个人之间,风险实在太大,就算老年人赢了,无非是以加重年轻人的负担换来的,而且这种双方商议出来的个性化合同也难于普及。好在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各国政府和企业机构逐渐参与进来,市场扩大,“以房养老”渐渐规范。

选择“以房养老”的前提是:你必须完全拥有该套住房的产权,且也不打算把它留给子女。而你的需求是:继续有住的地方,还要每月收到一笔额外津贴,直至死亡。

那么接下来看好了,实现这一目的,目前有三种方法:

跟银行赌。

跟保险公司赌。

房地产商赌。

先说银行

假设鄂司令25岁时斥资700万,买了一套100平米,使用期限为70年的房产。(为简便起见,我们完全不考虑房价的变化,并且视通胀率永远为0。)

到鄂司令65岁,房屋使用期限还剩30年,那么按剩余使用期限计算出的房屋残值为300万。

此时,鄂司令和银行都预期她还能活15年,而且这15年她要继续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银行评估其房产15年后的残值为150万,在抵押率为60%的情况下,银行愿意向鄂司令提供贷款90万元,分15年支付的话,每月是5000元。(也不考虑银行扣除的利息了哈)

这样,鄂司令还住在原来的家里,每月凭空多出5000块,是不是很美好?


过了15年,合约到期了,鄂司令还是生龙活虎!

呃……这就有点麻烦了……

按理说银行此时应该出售房产,获得回款用于偿还鄂司令这些年来领取的贷款本息,自此与鄂司令两清,立时将其扫地出门。

美国的银行早年间确实是这么干的,结果令老人穷困潦倒,露宿街头,激起民愤。联邦政府不得不修改法律,于是有了“终身养老金抵押贷款”,银行到期后不仅无权赶人,还必须继续支付原金额,直至贷款人去世。

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所以美国银行的做法是压低抵押率,比如从60%,降到40%,为自己增添一些保障,又或者为这项业务单独去保险公司再上个保险什么的。

2011年,我国某股份制银行推出过一款“以房养老”产品,名为“**年华卡”,但并不肯赌终身,到期还是要撵人的,为了避免发生美国这样的房闹,她要求申请贷款的老人必须有两套以上住房。可都有两套房了,我出租一套补贴家用好不好?何必跟你“反向抵押”呢?所以该业务应者寥寥。

再说保险

其实保险的做法与银行的“终身养老金抵押贷款”几乎一模一样,把“利息”二字写成“保费”,再改个名字叫“房产养老寿险”就好了。

不过保险公司常常兼营养老社区,可以让老年人集体搬到社区去住,每月津贴也可以直接折合成伙食看护费之类的,老人的房子则立刻卖掉,相对银行15年后才能收房,起码减少了房价波动风险。

但这一业务,我国目前还没有保险公司敢于出手。

房地产公司

最后是房地产公司,她的赌法稍微不同。

房地产公司会先开发一个“老年社区”,楼盘只针对60或65岁以上老人出售,且必须支付全款。

可鄂司令并没有钱啊,她还等着别人给她钱呢。

别着急,房地产公司帮鄂司令把她的房子以300万卖掉,购入“老年社区”一间43平小公寓,假设鄂司令会在这里居住15年,之后房屋的55年使用期残值为236.5万元。房地产公司将在15年内,将这笔残值逐月返还给鄂司令,即每月13000元。这样,15年后,公寓重归房地产公司所有。2002年,北京小汤山“太阳城”老年住宅就是采取的这种“投资返本入住”法。

这种安排看似复杂,其实房地产公司想要的,就是一笔15年免息贷款。而鄂司令得到的,是15年后,她依然生龙活虎,则可以永远免费住在这间小公寓里。

可我真的不相信鄂司令这样的海归白骨精退休时只有一套房啦,你一定还有很多积蓄的!投资理财要不要了解一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