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买的保险,是为了买安心呢,还是觉得自己是为了寻求解决方案呢?



 



目前大家对于保险有了广泛的认识,也对保险的认同有所提升,可是有没有认真关心过你购买的保障额度究竟是多少呢?是否能够覆盖家庭的实际保障需求呢?



 



看着自己最早(2005年)购买的三张保单,有10万的额度,其中两张还是定寿到70岁的,每年的保费要交将近2000元。当时的我没有“我的命很值钱”的观点和思维,只知道我是“有保险一族”。单从我个人保障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足够了,而且觉得额度已经是很高了,后来深入了解保险后就陆续加保。



 



每年的保险费如同家庭里的房贷、车贷一样,是需要持续支出的。可相比之下,对于房贷、车贷的关注会更多一些,可能是因为房、车属于生产资料(按理说房子是生活资料的),与产出密切相关,也有安身立命的作用,所以不能断、不能少。



 



而保险费的缴纳,对日常生活来说,成为单纯的经济负担,近期也看不到回报;还有一些保障方案根本没有杠杆作用,因而断缴、少缴就成为了普遍现象。可恰恰是保险的保额,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费,还是房贷、车贷此类的财务支出的经济保障。

当身卧病榻之时,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医治疾病上,如果有被动性收入的个人和家庭,经济负担相对会小一点,但如果全是靠个人的职业收入,这时是不可能再继续工作的,也就等于暂停了收入来源。

 

不仅如此,每月的房贷、车贷,还有各种生活开支是需要继续支付的,少了一份收入,对家庭来说,承受起来就十分困难了。

 

若是拥有了足够的保障额度,保险金得以理赔,不仅可以覆盖弥补家庭收入的损失,也能覆盖家庭的支出费用,就可以让家庭财务经济正常运行,让个人也能多一分治疗方案选择的可能性。

 

以上是从风险事故发生时给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层面来说的。我们人生不同阶段,所承担的家庭责任也是不同的,我们的收入和支出也会随之增长,所以我们的保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需随之而变化,与我们的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保持着一个动态平衡关系。















有一部分人的保额已经买到五十万以上或是百万级别了,当下看上去挺够的,却忽略了时间和货币通胀的因素(回顾一下二十年来的一碗面钱)。还有一部分人有不少的资产,然而没有通过保额对资产进行保全,分散风险,说到根本是对于保险功能认知上的不足。

 





保额是依据个人与家庭当下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的。让我们从这一刻起,务必保持与时俱进、灵活机动的心态,重视忽略已久的保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