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标题太过惊悚,所以把结论放在文章开头给大家定定心:




余额宝,作为一只货币基金,过去没有发生过亏损。但是货币基金的规模太大,流动性风险也会上升。




一些新货币基金将会以市值法货币基金的形式呈现。但余额宝不是市值法货币基金。




目前对于余额宝的各种限制,都是在降低余额宝亏损的可能。




所以结论是:目前你手上的余额宝仍然大概率不会亏损











亏损,谁都不想









老娘舅这两天把市面上吆喝“余额宝有可能亏损”或者“余额宝竟然允许亏损”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发现大家都在做逻辑游戏。




第一种逻辑游戏,老娘舅称之为“步子太大扯到蛋”型↓



因为公募基金开始申报采用市价估值法的货币基金市值型货基每天的收益率会上下波动波动意味着可能亏损所以余额宝也可能亏损



为了避免术语带来的困惑,这里简单解释一下:目前大家能买到的货币基金都是采用“摊余成本法”,该方法令货基们永远维持1元面值不变,基民增加的收益体现在增加的基金份额上。在摊余法的背后,是基金管理人时刻准备着使用风险准备金或者固有资金弥补潜在资产损失。




而市值法货币基金虽然是新品,但市值法这个做法大家其实很熟悉:我们买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债券型基金,采用的都是市值法,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它们的净值起起落落。




目前的情况是,有几家基金公司(包括易方达、富国等)申报了新的市值法货币基金产品,但到老娘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动作仍然停留在“上报”,证监会还没有批复。




老娘舅说跨得太大扯到蛋的逻辑,就是第三个箭头那里。虽然有市值法的新货币基金在申报,但余额宝仍然是摊余法货币基金,这意味着在出现相应情况(负偏离度大于0.5%)时,它的基金管理人仍然会使用风险准备金或者固有资金弥补潜在资产损失。




在余额宝仍然是摊余法货基的时候,你跟我说波动会让你的余额宝未来也可能出现亏损?要达成这个因果,中间必须加上如下这个链条↓



有新货基采用市值法→未来所有的货币基金(包括余额宝)都要转换成市值法→余额宝的每日收益也开始来回波动→余额宝将可能在未来出现亏损的情况



如果未来所有的货币基金都要换成市值法,那几家基金公司干什么申报新产品呢,把自己手上的那些已经存在的货币基金按市值法呈现好了,本来大家也都有影子定价的,不是吗?




老娘舅认为,这就误解了这么做的本意。申报新品种的货币基金,其目的在于“分流”,让钱不要太过集中在需要基金公司兜底的货币基金产品(含余额宝)里;而不是“颠覆”,让占了公募基金半壁江山的货币基金一夜变天。




想想,如果1.58万亿的余额宝(截至2017-12-31)真如某些公号所吹的那样出现不时的亏损,猜猜它的3亿多持有人会怎么反应?就算有一半人反应较慢没有注意到,剩下的1.5亿人,每人在惊慌失措之下小小赎回1000元,那也是1500亿的挤兑——这个数量级的资金,绝对称得上挤兑,哪个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也到不了这个数。




当然有人会说,我有时一次性从余额宝提几万呢,怎么没见它出事?那是,你虽然在赎回,但是有更多人是持有不动或者只在消费中赎回部分资金,同时还有更多人在买进余额宝,这与恐慌性的场景如何能比?




或者还有不解的朋友会问:股灾的时候不是也有很多基民恐慌性地赎回基金吗,怎么没有造成流动性风险?这就涉及到目前货基的运作模式——为了用便利性吸引基民,市面上很多货基都采用T+0的赎回策略。在基民眼里是钱当天到账,但这钱实际上是银行代垫的,这就和股基及债基先卖出股票债券再把钱还给基民的方式有很大区别。




尽管市值法并不必然会带来恐慌性场景,但老娘舅还是认为,余额宝在一段时间内变成市值法货基的可能性相当小。




而目前关于余额宝的一切限制,其本质都是为了避免出现上面描述的风险。











风险,它在哪









老娘舅的读者,一般不把文章看完(顺便点赞、评论)不会关掉页面,但老娘舅知道,很多过路的读者,看到“余额宝不会变成市值法”的部分就会拍拍胸脯说“原来没事”然后就结束了,忘掉了关注“货币基金(含余额宝)会不会有风险”这个根本问题。




那么,货币基金(含余额宝)会不会有风险?




风险,当然有。但在基金公司和基民的眼里,他们各自认为的风险不是一回事。




在基金公司的眼里,货币基金的主要风险有流动性风险偏离度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就是基民想赎回,数量或人数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基金公司无力垫付。偏离度风险说的是采用摊余法的货基,其实日常还是在进行着市值法的监控的,同一只货币基金基金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计算的净值如果出现重大偏离,基金公司就需要进行公告甚至上报中国证监会。合规风险最好懂,就是管理层最关注的该基金的投资比例、剩余期限、持有人集中度等等。




而在基民眼里,风险只有一个:亏钱,损失本金。那么货币基金会不会让基民损失本金呢?




这里就必须提到老娘舅前面说到的第二种逻辑游戏,叫“我跟你说概率结果你跟我谈证据”。




应该说,这个逻辑游戏还是比较学术的。你说货币基金会不会亏损?给你找两个例子:2005年4月27日,鹏华货币基金;2006年6月8日,泰达荷银货币基金(现泰达宏利货币基金)。在这两个特定交易日,这两只货币基金都出现过万份收益为负值的情况。







从逻辑角度上,已经足以证明“货币基金真的会亏损”。但是,这跟大家想的亏损真的是一回事吗?




老娘舅敢说,大部分人心目中的亏损,是“较长时间伤及本金的持续亏损”。




如果一只基金13年来,4744个日子里就一天出现万份收益为负,这特么能叫亏损吗?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蝙蝠侠的这句名言,在7万亿的货币基金这里,可以换成“规模越大,责任也越大”。正是因为基民对于亏损的恐慌会导致货币基金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监管不敢放松警惕,所以基金公司会尽力合规、避免出现重大偏离,从而减少这种出现万份收益为负的情况,继而降低流动性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这才是13年来,就算顶级杠精也只能找到两例货币基金在单一交易日出现亏损情况的原因。这也是老娘舅及很多理财号,把货币基金作为一种低风险的产品推荐给读者,尤其是风险偏保守的读者的原因。




货币基金确实有风险,但这风险跟大家买股票或者买股基的风险,不是一回事。











规定多怎么









老娘舅前面说了一句,目前针对余额宝提出的一切限制性措施,骨子里都是为了避免它出现风险,进一步说,就是避免你买的余额宝出现亏损。




怎么讲?




让我们来看看从去年到现在,余额宝所受到的一切限制:




“限额”——去年5月,余额宝的管理方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个人交易账户持有最高额度调整为25万元。8月,这一限额又由25万元调整为10万元。去年底,天弘基金公告,自当年12月8日起,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个人交易账户每日申购总额调整为2万元,个人交易账户持有总额度仍为10万元。




“限购”——从2月1日起至3月15日,余额宝限制每日申购总量,每天9点起发售,当天购完为止,同时也暂停了支付宝余额自动转入余额宝的功能。




按20%以上提计风险准备金——2017年10月1日,针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管理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正式施行。照此规定,余额宝必须将风险准备金比例提高到20%以上。




以及可能出现的“T+0每日限”——近期监管召集基金公司开闭门会议,讨论如下问题:1投资者单日单账户每日快赎额度1万元;2货币基金份额不能用于支付;3基金公司和非银金融机构不能垫资,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垫资……这所有的讨论主题里,最有可能成真的就是“货币基金T+0快速赎回每天限额1万”。




不管是限制申购,还是限制持有,还是限制赎回,骨子里都是为了避免出现集中大量赎回可能给基金公司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加上“按20%以上提计风险准备金”,老娘舅说“限制你就是保护你”是没错的。




问题是,习惯了自由的你不喜欢被限制怎么办?又或者平时无所谓,但是有急用取不到1万以上的钱怎么办?




很好办:




1.平时就持有不止一只货币基金。余额宝满额了,可以在微信理财通里再买个南方现金通或者易方达易理财,或者在第三方上买个货基,银行的APP上也有T+0的货基。关于这点老娘舅上次在“要定闹钟抢的余额宝,让我看到了平行宇宙……”这篇文章里就说过,欢迎重温。




2.等市值法的货币基金出炉了,也买个试试。看看到底是哪种货基的波动大,哪种货基的收益低。




就是这样。




(最后,如果你想问“老娘舅真的有把鹏华货币A这个产品4744天里每天的万份收益都看过一遍吗”的话,回答是:是啊,我都翻了一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