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年公募基金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起步的公司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轨迹。成立于2013年的中融基金,五年来已成长为管理规模706亿元、具备六大业务条线和完整产品线的综合型资产管理机构。作为一名女性“掌门人”,中融基金董事长王瑶回顾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初心不懈,感慨万千。

“中融基金自成立至今,基本上抓住了市场上每一波机遇。虽然遭遇诸多波折,但还是顺利渡过初创期,现在已经能够以强大的底气和信心,去迎接财富管理新时代的到来。”王瑶充满自信地说,“现在国家、市场和行业都将迎来“新时代”,我们将紧跟市场,服务客户,以优秀的业绩回报社会,永远不忘公募基金的基本职责:服务于广大投资者,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高起点出发 艰难创业路

2013年证券市场走势看似平淡,但对公募基金行业而言有多个意义非凡的里程碑事件:新基金法实施、企业年金新政、余额宝现世以及公募基金牌照放开,为规模徘徊在3万亿左右同时人才流失严重的公募基金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原名道富基金的中融基金就成立于这一行业转折期,直面的挑战远大于机遇。

“公司成立初期,股东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是给予丰厚的注册资金,希望通过高资本金给市场、客户、员工和投资者以信心;二是更名之后第一只货币基金的发行规模达到223亿,这在当时还是比较轰动。所以中融的起点是非常高的。”谈到公司创业史,王瑶娓娓道来,“股东对我们也非常信任,决策流程非常快,运营效率和公司管理上都很顺畅。”

“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一般就是两个选择,要么大而全,要么小而精。我们从一开始定位就要做综合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但作为一家新公司要和已经发展得很好的大型基金公司去拼从而实现逆袭,难度非常高,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股东的支持和公司所有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融基金在2015年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王瑶对此印象深刻。“因为预计到市场在低迷多年之后将会出现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在2014年的12月发了第一只权益型基金。新基金公司发首只产品是很难的,我们举全公司之力发行该只产品,最后效果非常好,募了7个多亿而且提前结束募集期。随后我们又抓住了指数分级基金大发展的窗口期,连续发行了四只指数分级产品。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基金公司,抓住了这一波机遇其实就奠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基础。”

“2015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产品的布局基本完成。虽然后来市场的动荡导致规模有一定流失,但是对团队的信心提振很大,也形成了以业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及担当、奋斗的企业精神,这些都是公司后来发展得比较快的核心原因。”王瑶总结道。当年11月,中融基金获得中国证券市场2015年改革贡献龙鼎奖,证明行业对这家新基金公司的崛起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认可。

之后的中融基金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快速发展以后,开始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公司的业务架构和团队建设。”王瑶对于自己亲手促成的公司每一点发展、每一次进步都记忆犹新。“那一年我们的市场体系逐渐齐全,六大业务条线也是那个时期搭建完成,包含固收、权益、FOF,还有国际业务、量化以及创新业务。也是从那时起,我们逐渐摆脱了对于股东支持的依赖,开始真正面向市场去竞争和发展。”

与一般基金公司更重视机构客户不同,王瑶认为“长尾客户”才是公募基金的未来,“时至今日,市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长尾客户’是行业的蓝海,最广大的老百姓才是公募基金真正要去服务的群体。当然我们也服务于机构客户,但绝不因为机构客户资金量大、来得容易,就只重视机构。所以我们花大力气去建立四个营销中心和互联网金融部。新时代有新的特征,我认为要以互联网的角度思考基金销售的前景,一定是流量为王,未来要围绕着流量打造我们的客户群体。这也是公募基金能够成为普惠金融代表性行业的根本所在。”

对中融基金的前景,王瑶信心满满。“2015是公司起步年,2016年公司精雕细琢,2017年是我们真正开始发力的一年,而2018年我们希望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现在中融基金已经具备了几个很好的基础:机构客户的个数和个金条线的客户积累量,均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投研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也渐入佳境。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新征程起步 常怀本初心

追赶,是采访中王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双鱼座的她自言内心感性,但面对这新公司初创的重重压力不得不披上刚强的盔甲。对王瑶而言,过去的这几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比一列火车轰隆隆从眼前开过,一列接着一列,根本不会给你一点停顿和间隙。

“我现在终于能睡得着觉了。”王瑶笑着说,“有段时间经常是眼睁睁看着天色从暗到亮,无法入睡。时时刻刻都有着层出不穷的难题亟待解决,而所有的事情如果到了我这里,一定是没有退路的,我是董事长不能再推给别人了。但现在我已经习惯面对这一切了。”

从初创期就进入公司,王瑶见证了中融基金完整的发展历程。从起步阶段开始,业务层面上她带队从机构准入起从无到有地跑下来,管理方面同样要花费很多心血。“虽然大家目标一致,也很努力,但是公司有这么多人,要平衡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很不容易。但让我感觉很幸运的是,有一批优秀的同事给予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大家在一起共事非常愉快。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会更大,当时可能是煎熬,但过后就是成长。”

2016年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事件频发让王瑶对风控的认知再度加强。“公募基金三大核心:一是投研,二是销售,三是内控。风控合规绝不是为了应对监管,而是公募基金长远发展的基石。只有内控做扎实了,才能真正为公司保驾护航,才能保证一辆高速飞驰的列车不会脱轨。

2017年我们比照证监会最严格的标准做了一次自查。我的要求是:把所有的链条和节点梳理出来,每个节点不能有一点漏洞和失误。我觉得至少到现在,公司的内控、制度、流程、职责已经非常清晰和顺畅,这些都是一家新基金公司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企业文化作为中融的“软实力”,也令王瑶颇为自豪。“中融基金是个很简单的公司,要的就是业绩说话。从招人开始我非常重视的就是三观一致,在公募基金从业要有一份社会责任感,首先人要正直,其次就是专业能力。我们提倡阳光、透明、公平公正、有热情有激情、创新、团结协作,所以公司整个氛围还是比较温馨的,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去年我们开始提倡“校园文化”、“同窗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大家除了同事还有了同学关系,相互之间更亲近,有了归属感,工作开展起来也更有效率。”

展望未来,王瑶对中融基金发展路径有清晰的刻画。她认为所有的业务齐头并进并不现实,还是要突出重点,在大而全的基础上,六大投资业务条线有所侧重,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固收团队整体比较强,仍然是重点,而量化、港股通和权益方面我们有重点地培养明星基金经理并建立人才培养梯次。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人才和产品的布局,去迎接市场的机遇。”

站在公募基金20年的节点上,王瑶表示,整个行业正面临一个新的起点,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期。“首先市场会给予公募基金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提升和大类资产配置转换带来的机会,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开启也将为价值投资理念和长期投资行为带来强有力的支持。其次监管的新形势也会给予公募基金行业更多的机会,所有资产管理机构面临的监管标准会越来越趋同,牌照套利空间被不断压缩,使得大家都重新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对一直高标准严要求、以投研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募基金是最大的利好,对公募的规模发展也将形成极大的支撑。”

“公募基金行业的未来无比光明,我对此坚信不移。”王瑶以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结束了采访。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