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2018年一季度就过去了。从A股的IPO市场来说,表现为“双降”局面。根据德勤中国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A股新股发行进程放缓。沪深两市共完成37只新股发行,合计募集资金407亿元人民币。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的134只,大幅减少72%;融资额较去年同期的696亿元人民币,减少42%。


一季度IPO出现“双降”,这一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毕竟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新一届发审委加强了对上会公司的审核,上会企业的过会率大幅下降。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截至3月31日,今年发审委审核了69家企业(包括二次上会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获得通过和别否的企业均为32家,5家暂缓表决。而去年同期,有118家企业上会,其中,103家获得通过,12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


这种严审不仅带来了过会率的大幅下降,如今年一季度的过会率只有46.3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87.29%。更重要的是,这种对IPO上会公司的严审,给一些IPO排队公司带来了震慑。一会IPO排队公司不仅寻找各种借口推迟上会进程,而且还有不少的排队公司干脆撤回了IPO申请。如2018年一季度共有85家企业IPO终止审查,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仅新增12家报会企业。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一季度IPO“双降”显然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就今年的IPO形势来说,IPO“双降”只是暂时的。它不会改变今年A股市场形势严峻的格局。就今年A股市场的IPO形势来说,或许发行数量会较去年有所下降,甚至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但IPO的融资金额却有可能大幅上升,甚至会对A股市场的承受能力带来考验。


带来IPO融资金额大幅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来自于独角兽企业的上市。今年以来,拥抱新经济,迎接独角兽上市,成了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使命。今年对IPO上会企业的严审,实际上也有为迎接独角兽企业上市铺路的意思。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发审委对IPO上会公司严审的同时,证监会对独角兽企业上会开通了“绿色通道”。如证监会发行部明确要求券商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4个行业的“独角兽”客户要及时向发行部报告,其中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可审完,甚至在盈利要求上可以放宽。


不仅如此,由证监会制订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也获得国务院的同意并转发,并且今年3月30日正式出台,这是迎接独角兽企业A股上市的一部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为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市场铺平了道路。也正因如此,在相关的配套性文件出台后,独角兽回归潮或上市潮有望在A股市场形成,这极有可能给A股市场带来压力。


这份担心显然不是多余。从目前已经过会的三家独角兽企业来看,无疑已经给A股市场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过会速度来看,从招股书披露到IPO成功过会,富士康用了36天,药明康德用了50天,而宁德时代更是只用了24天,一次次刷新A股市场的IPO过会纪录。而这三家公司的融资金额将会达到460亿元以上。其中富士康融资金额预计达到270亿以上、药明康德约为58亿元、宁德时代大约131亿元。而下一步,BATJ们的回归,其融资额都将有可能是一个令市场颤栗的数字,一百亿或许只是它们的起步价。


不仅如此,就在A股市场积极备战独角兽们回归或A股上市的时候,4月9日晚,中国人保在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A股)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发行A股45.99亿股。由于中国人保目前的的每股净资产为3.23元/股,因此,即便是按净资产发行,其募资额也将达到150亿元左右,这也足以让A股市场抖三抖。


这也意味着,在A股迎接独角兽的时候,传统的巨无霸企业仍然走在上市的路上。而根据国资委方面的安排,至2020年,争取超70%的央企资产力争实现上市。这就意味着还有更多的巨无霸企业也在寻求A股上市。


也正因如此,一季度IPO“双降”并不构成今年IPO市场的主旋律,今年IPO市场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A股市场一方面要迎接独角兽的回归与上市,又要安排传统的巨无霸企业上市。这对A股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合理安排这些独角兽与巨无霸企业的A股上市进程,以减少对A股市场的冲击,这也是对管理层智慧的一个考验。(附注:4月13日,证监会核准了药明康德与亚普汽车两家公司的IPO批文,两家公司核批的融资额度合计不超过30亿元,这意味着独角兽药明康德的募资计划被砍掉了一半以上,这对于减缓独角兽上市带给市场的压力有积极意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