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很微妙的时点。




老娘舅身边关注吃吃喝喝购物和旅游的朋友都在喜大普奔:港币汇率创33年新低,现在去香港扫货等于打7折……




而老娘舅身边的财经号则风声鹤唳:港汇告急!20年前保卫港币的世纪大战还历历在目!




事实情况是:4月12日,港币和美元兑换比例的问题终于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红线,于是4月14日香港金管局抛出美元,买进8.16亿港元;4月13日,金管局再度入市承接港元沽盘,买入24.42亿港元,以维持港元汇价稳定。




过去十来年香港的外汇都是净流入,这次金管局连续两日入市共买入32.58亿港元,无怪乎有人要喊“港元保卫战正式打响”。








港元为何持续贬值?












香港地区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即港元锚定美元。港元兑美元价格曾在很长时间里锚定7.85,但2005年起,香港调整了联系汇率制度,采用区间调控,即7.75-7.85。7.85是金管局能够接受的美元兑港元的下限价格。当涨破7.75时就卖出港元买入美元,当跌破7.85时就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货币发行银行一律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事先向外汇基金缴纳美元,换取等值的港元“负债证明书”后,才增发港元现金。同时政府也承诺港元现金从流通中回流后,发行银行同样可以用该比价兑回美元。




这次汇率波动的“罪魁祸首”是套利交易,即投资者借入低息货币(港元)去买高息货币(美元),从中套利。




套利交易的出现会反映在香港当地的借贷成本——香港银行同业拆放利率(Hibor)和美国借贷成本——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之差上。




如果适量的港元被兑换成了美元,这个利差也就会消失。但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造成了全球的美元荒,也让盯住美元的港元加速贬值。今年以来,1个月期Hibor下跌了50个bp至0.68%,而一个月期Libor上涨15个bp至1.71%。




简而言之,交易员借助低Hibor借款,卖空港元买入美元,用于投资高收益的美元资产。目前1月期Hibor与Libor之差已至103个bp,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港元触底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香港金管局有两种手段来抑制港元贬值,一是加息,而是入市买入港元。加息对香港的股市、房市都是大利空,最终会导致资金外流港元继续贬值,现在看金管局首先采用了入市购买港元的方式。




金管局出手救市后,港元Hibor全线走高,数据显示,隔夜利率涨4.9个基点至0.10857%,7天利率升10个基点至0.31607%,3个月利率升4个基点至1.21496%。








追忆20年前“大战”












1998年,面对国际投机资金的大规模沽空行动,香港政府打出多套组合拳,最终击退空头,成功保住香港金融市场。——




当时的东南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尚不充分的条件下过早地放开了资本项目管制,但同时仍然实行着固定汇率制。再者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存在一定缺陷。这给了索罗斯等国际炒家以可乘之机,并开始押注各国放弃固定汇率制。




在国际超级的攻击下,各国相继放弃固定汇率制。索罗斯有了成功经验后,开始将目标转向经济基本面更好的香港。






1997年10月第一次股灾:顾此失彼,稳住汇市但牺牲了股市



先来看看国际投机资金如何整体布局、意欲对港股发动攻击。



从1997年5月开始,以索罗斯为首的炒家们设计了一个连环计,即通过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动作用,利用现货和期货两种工具,多方设下陷阱。整个狙击过程为一个三部曲。



第一部是预备期,炒家们低息借入港币,作为弹药,并在期货市场上抛出港币,同时沽空期指;第二部是造市期,一旦外围市场出现有利于炒家的机会,便大肆散布谣言,疯狂抛售港元,迫使港府“挟息”,造成恒生指数暴跌,甚至借货抛空股票;第三部是收获期,当恒生指数暴跌时,空头合约平仓,炒家们带钱离去。



再来看看香港当局如何应对。




根据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的整理:



1997年10月22日,国际炒家开始对香港全线出击, 大举沽空港股和港汇。金管局在市场上抛售美元吸纳港元。同时,金管局推出加息措施,最优惠利率由8.75%提高到9.5%,隔夜拆息率由9%提升至300%。



上述这些措施稳定了汇率,但仍未能阻止股市大幅下跌。10月22日到10月28日,恒生指数下跌了3343.2点,跌幅达27%。港股市值累积损失达7000亿港元。





1998年8月第二次股灾:港府保卫战——真金白银打出猛烈组合拳



这次危机中,香港政府决定同时在股市与期市上出手应对,主动大举做多,并限制做空。主要应对措施为:



(1)香港金管局让香港特区政府用外汇基金买入港元,并且把买到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这样机构投机者从银行借走的港元,通过特区政府又存回银行, 在外汇市场上和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汇率和利率均保持稳定。



(2)在股市中,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在8月14日入市坐庄,大手买入恒指蓝筹成分股托市,13天内把恒指逐步推至接近8000 点水平,耗资达1000亿港元。



(3)在期市中,金管局大举买入8月期指, 同时卖出9月期指,拉开8月期指与9月期指之间的差距,使炒家转仓卖出9月期指的保证金成本加大。



(4)为响应港府号召,从8月24日起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开始在市场上回购股份。





(5)1998年8月31日,港府出台限制卖空等举措,以巩固成果:



限制放空港元,股票和期货交割期限由14天缩短为2天,使得放空头寸必须在2天内回补。



港府将增加银行体系流动资金,以减少受到冲击的机会。



降低期指的杠杆作用,将每张期货面额由5万港元/10000点拉高至12万港元/10000点;同时调降大量持仓申报限额,由500单位降为250单位,迫使炒家暴露身分。



股市引入限价放空制度,且期指空方不能主动售予买盘,只能被动地让买盘来入货。



将放宽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限制(当时限制为35%),且公司在购回股票后不用注销,可当作投资的头寸。



考虑仿效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作法,预订各类股票可放空数目的限制。加设空头未平仓合约资料申报机制,使空方现形。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4万亿港币(约合5135亿美元),这个外汇基金设立的初衷是用作抵御货币贬值的资产大战,同时也会做做投资。2017年该基金获得创纪录的2520亿港币回报。一旦港币触及7.85弱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将出手,抛售美元买入港币支撑港币汇率。




西太平洋银行亚洲宏观策略主管Frances Cheung认为,香港金管局没有再增发外汇基金票据的计划,而是倾向于在港币触及7.85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时再出手的目的在于收紧基础货币。“香港金管局可能认为当前流动性过于宽松,银行利率过低,这会鼓励投资者进行额外的风险承担。”





分析师们认为,过不了多久,香港金管局可能就不得不出手捍卫港币,只是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双刃剑”。




政策的转变将迫使Hibor走高,消除额外的流动性,但可能暴露大量潜在风险,威胁到高高在上的香港楼市,并暴露“套利交易”后的隐藏杠杆。




野村证券亚洲首席策略师Rob Subbaraman在报告中表示,野村预测未来金融危机的模型显示,香港出现了54个金融危机初期的警报灯,比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还要多。




野村指出,香港私人部门信贷占GDP之比已经高于45%的长期趋势水平,为全球最高,这是典型的泡沫迹象。“香港看上去越来越易受金融压力的影响,潜在的触发因素可能是美联储加快加息周期。”




国际清算银行(BIS)也指出,去年香港的信贷差距(credit gap)指标——即香港信贷规模与其趋势水平之差扩大40点,为有记录以来最高。该指标用于衡量未来2-3年银行业危机,超过10个点就被视为危险信号。




此外,香港的私人偿债率也是全球最高的,其在过去十年里已经跃升至28%,由于香港的借贷成本一直处于历史低点,28%是个非常高的水平。




随着上升的美国利率推动全球信贷成本的上升,以及QE的结束将把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吸干,香港金管局担心,一旦鲁莽行动,可能导致香港银行业出现资本大幅外流。




当然,任何人都不应忽视中国央行的支援力量。亚洲各国各地货币当局已经互签货币互换协议,因此港汇告急之时,中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来支持香港金管局绝非不可能之事。






综合自:中国基金报、华尔街见闻、大摩财经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