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摘要            二、公司简介及主营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  四、经营数据及财务数据

五、企业发展                  

一、摘要

        上海医药属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医药工业、零售和分销,其中医药工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医药分销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公司医药仿创并举,研发投入较高,过亿单品超过26个;国家两票制的实施,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大型分销企业的发展。

二、公司简介及主营业务

        (一)、公司简介

        上海医药成立于1994年,并于同年上市,总部坐落在上海。公司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医药工业制造覆盖化学和生物药品、现代中药和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领域,产品聚焦消化系统和免疫代谢、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以及抗肿瘤等治疗领域;医药分销规模全国第二,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以及各类医院机构超过2万家。公司重视研发创新,坚持仿创并举,致力于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提供安全有效的品牌治疗药物。通过中央研究院与分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10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建立起互动一体化的研发体系。

        (二)、主营业务

        公司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是控股股东上实集团旗下大健康产业板块核心企业,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公司坚持创新发展、精益管理和资本驱动,持续多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医药工业:公司高度重视医药研发,坚持仿创并举,致力于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公司产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统和免疫代谢、心脑血管、全身抗感染、精神神经以及抗肿瘤五大治疗领域,在国内 8 个省市以及海外建有制造基地,包括特色原料药基地、现代中成药基地、精品化学制剂工厂以及保健品生产基地。公司常年生产超 800 个药品品种,20 多种剂型,过亿产品 26 个。公司下属药品制造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新版 GMP 规范要求生产,采取自营和招商代理的营销模式,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实现对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的覆盖。

        医药分销:公司分销业务规模位列全国前三,坚持全国化商业网络布局,报告期内,分销网络覆盖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 20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公司通过提供现代物流配送、信息化服务、终端分销代理等供应链解决方案,与国内外主要的药品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分销品种众多,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 2.5 万家。公司下属分销企业严格按照国家 GSP 规范要求从事药品分销业务,通过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种形式为药品制造商的产品进行覆盖全国的医院终端、零售终端和第三终端的配送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并获取进销价差。

        医药零售:公司零售业务销售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列,分布在全国 16 个省区市的零售药房总数多达 1,800 多家,旗下上海华氏大药房是华东地区拥有药房最多的医药零售公司之一,旗下上海医药云健康致力于打造以电子处方流转作为基础的创新医药电商模式。公司下属零售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新版 GSP 规范从事药品零售业务,通过医药零售连锁药房、医疗机构合办药房、DTP药房三类药房服务终端消费者。

三、核心竞争力

        1、 产业链优势

        工商业规模领先,业务覆盖医药制造、分销与零售,拥有产业链核心资源的聚合优势,有利于推进创新业务发展和产业协同,为医疗机构、患者、供应商等提供更为便捷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1) 研发优势

        公司以创新为长期坚持的方向,致力于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建立了以中央研究院为技术核心的总院分院研发体系,拥有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 10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采用开放式研究模式,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四川大学、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多个创新药物处于申报临床或临床研究阶段。公司2016年研发投入6.71亿,占工业销售收入的5.4%。

        (2) 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剂型门类齐全的生产线,坚持开展全面的精益管理,通过建设生产信息化管理MES系统和质量信息化管理LIMS体系,对药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精益优化,注重技术创新、产业化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保持领先的质量和成本优势。同时,积极国际化发展,多个原料药通过了 WHO、FDA、欧盟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质量认证,瑞舒伐他汀钙片获得美国 FDA 批准文号。

        (3) 渠道优势

        公司拥有全国化的商业网络布局和高效、敏捷、智慧的现代化供应链服务渠道,在集成总包销售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链延伸服务、药库信息化管理和临床支持服务等创新业务模式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品牌优势

        公司携历史的优秀文化积淀,以安全、信赖、创新等为主要诉求,坚持主品牌牵引策略。旗下拥有一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著名产品品牌与“上海医药”主品牌有效协同。

        3、 信息化优势

        公司以数字化上药为目标,顺应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要求,积极开展智能化建设。启动了以主数据为代表的十大共享平台的两化融合体系建设。

四、经营数据及财务数据

1、财务数据

2、2016年经营数据

3、医药工业按领域经营情况

五、公司发展

        (一)、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1、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速、消费升级、医疗改革、国家投入加大以及新技术手段运用等因素影响,中国医药行业未来五年整体增速将趋缓,但终端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城市等级医院药品销售增长预期降低,基层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将迎发展机遇。国家在药品研发、生产质量、环保安全等方面新的政策导向,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门槛逐步提高,研发投入成本增加,创新与质量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主题,低端医药工业企业将面临淘汰。

        2、竞争对手

        (1)医药分销行业:目前,国内医院是医药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大概占全部流通药品的七成,而其他由零售药房占据。而国内的医药分销网络十分零散,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全国拥有超过13000家医药分销商,其中大部分仅覆盖一个当地市场或者一两家医院。三家最大的分销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润集团下属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占了市场的20%。主要上市公司竞争对手有中九州通(600998)、国药股份(600511)、国药一致(000028)和华东医药(000963)。



        2、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目前是医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上市公司较多,上市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人福医药(600079)、恒瑞医药(600276)、哈药股份(600664)、健康元(600380)等。


        (二)、公司发展战略

        医药工业方面,在化学药和生物药领域,坚持聚焦战略重点产品和优势治疗领域,坚持持续优化研发体系,开放合作,仿创结合,健全研发产品链,注重生物药发展,加强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剂型创新和国际化等工作。坚持存量与并购双轮发展,围绕已形成的特色及优势领域,加强国内外的并购拓展,重点强化心血管、精神神经、风湿免疫、消化道及抗肿瘤等领域的竞争力。在中药领域,把握国家支持中医中药行业发展历史机遇,依托公司优质资源,打造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中药全产业链新模式。注重核心中药材的源头掌控,建设全程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同时拓展中药配方颗粒业务,并与医疗服务终端和零售门店深度融合,提升中药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医药分销方面,坚持完善全国商业网络布局和省级平台建设,做深做强已覆盖的华东、华北、华南优势区域外,加速拓展战略区域,特别是西南、东北、华中等省份市场。加强工商联动和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发展,坚持服务为荣,全面提升供应链精益运营和风险管控水平。

        医药零售方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与外部扩张,加快三层零售门店网络布局,重点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处方云平台”,持续推进 B2B 和 B2C 新业务发展,开创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零售发展新模式。

        同时注重拓展大健康等新边疆业务,重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保健品等领域布局和实质性贡献,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

        (三)、经营风险

        1、行业政策的风险,国家医疗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医保控费、新一轮招投标带来的药品降价、药审新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以及营改增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使公司面临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2、部分药品面临新一轮各省市政策性降价、招标降价、失标和二次议价的风险,药品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调,使得公司毛利空间受到挤压;

        3、大宗药材价格波动会对公司中药产品成本产生较大影响;

        4、公司海外采购药品结算外币的或有汇率风险;

        5、原料药出口价格波动的风险;

        6、环保风险,随着新环保法等新规出台,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对于污染物特别是原料药生产的污染物排放管控力度加大,会增加公司生产安全、合规和环保治理的支出;

        7、商誉减值测试是以未来现金流预测为基础,包含了管理层作出的有关假设和专业判断,商誉存在一定的减值风险。

        应对措施:面对上述风险,公司管理层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的解读与分析,提前布局并适时调整战术策略。特别是强化营销管理和市场准入平台功能,建立销售政策和招标管理体系,加强生产工艺改进、安全管理和环保防护水平,并深入推进精益管理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针对可能产生的或有风险,提出积极预案,以降低对公司经营业务的整体影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