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深度






人物






观点






趋势











上海,一个浪漫、奢华的城市,一个令无数人憧憬、向往的魔幻之都。但是,随着近年互联网行业的兴盛、高科技创业的崛起,上海的光辉不再耀眼,上海的实力频遭质疑,始终有一种声音在唱衰上海:一个正在掉队的一线城市,一个正在过气的一线城市,一个还未到达顶峰就已经开始落败的昔日贵族!






落 败




上海的人才正在加速流逝。




2017年,上海市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18.7万人,比上年增加9000人,其中,非上海生源应届生留沪比例为60%,呈持续下跌态势,而最高时曾达到90%。虽然非上海生源逐年增多,占比已经达到三分之二,但是毕业后愿意留在上海的人却在逐年减少。




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比上年减少了10万。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比上年减少1.37万。




《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 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上海仅排名第七为,竟然被二线城市成都、重庆、郑州超越。




2018年3月,领英发布了《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最新的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单显示:杭州、深圳、成都、苏州、厦门、东莞、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均超越上海,更能吸引人才的流入。




上海的强势经济正在滑坡。




GDP方面。1952年,北京GDP7.88亿元,上海36.66亿元,上海相当于4.65个北京。1980年,北京139亿元,上海312亿元,上海相当于2.3个北京。2017年,北京28000亿元,上海30133亿元,上海仅相对于1.08个北京。




资金总量方面。2017年,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1.25万亿元,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不过,上海的增速只有1.8%,远低于北京、广洲和深圳的4.1%、13.3%、8.17%。




独角兽企业方面。2017年全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其中数量排名前四分别是北京70家、上海36家、杭州17家、深圳14家。上海只相当于北京的一半,并且面临杭州深圳的奋起直追。




上市公司方面。2017年底,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3.59万亿,深圳达到10.04万亿,而上海仅仅为7.5万亿,差距可谓巨大。而且,上海市值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央企国企,而深圳则是民营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为主,比如腾讯、平安、万科等。




社会消费贸易方面。2017年上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万亿元,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而仅仅一个阿里巴巴公司,2017年全年平台成交额就高达3.767万亿,着实令人汗颜!




民营企业方面。2017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上海只有13家入围。而浙江有120家企业上榜,单单是杭州的萧山区就有15家上榜。




富豪排行榜方面。2017年胡润百富榜排名前50人中,上海只有4位,郭广昌第25名,史玉柱第26名,刘永行第30,刘益谦第41名。






本 性




近几年,关于上海的争论从未停息。有人说,上海即将被深圳超越,还有人说,不久之后上海即将沦为环杭州的城市,甚至有人叫嚣国家应该以杭州为中心大力发展杭州大湾区,让上海服务于杭州,边缘化上海。




当然这些论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于近十年来上海没有足够重视互联网科技的颠覆性革命,失去了先发优势,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相对于深圳,上海缺少的是创新和开拓,而相对于杭州,上海只缺少一个阿里巴巴。




上海是央企,国企,外资三分天下,民企创业环境和土壤并不优越。创业公司起步阶段需要的是友善的政商关系,低廉的房租,开拓性的政府扶持政策,这些都是国企重镇上海曾经无法给予的。




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马化腾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上海人骨子里的性格决定的!




与生俱来的地缘优势,唾手可得的各类资源,源源不断的资金、人才,造就了上海曾经的辉煌。见多识广、眼界开阔的历史塑造了上海人养尊处优、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讲究生活品质和格调的高贵姿态,缺乏出人头地的勇气和拼劲,骨子里缺乏拼搏、开创、背水一战的草根精神。而创业、创新的行业正是上海人最不擅长的,客气点说是不具备,准确来说其实是不屑于。




有句刚句,我们上海年轻一代确实就是进取心不足,而且我们极其贪图安逸。




上海人基础都比较好,年轻人普遍也不爱干大事,最好能找一份轻松,有点面子的活。客观点说就是想当高端打工仔。




上海人平时交谈最多的事,不是外地人怎么怎么不好,而是你家房子什么时候动迁?




前不久我刚回国一次,当时我在机场用叫了一辆车。在车上,这位司机朋友就和我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当谈到国内经济发展和孩子教育现状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家里之前因为拆迁的原因分到了七套房,所以,他并不苛求孩子能有很好的成绩。他笑呵呵地说:“我儿子就算考最后一名也没关系,因为家里的钱够我们家花一辈子的了。我现在开车拉客也是为了体验新事物,打发时间。”




所以说,上海现在不是需要外地人来沪,而是离不开了,已经懒惰习惯了。虽然这么说很不礼貌,我身边的上海人的想法基本是:外地人可以来上海,但是帮我们把累活干了,人才不要来抢我们的工作。




饿了吗大概是上海少有的现在还算拿得出手的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CEO也是上海人,交大的。他对上海人的评价如下: “上海人不行的,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上海公司做得好的。上海人,想赢怕输,喜欢守着自己的自留地,没有搏性、没有赌性、没有狼性!”




除掉狼性这个词到底好还是不好我们不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评价还挺确切的。上海整座城市的气质就是这样,精致而又现实,慵懒又胆怯。顺便说一句,饿了吗这个公司一点都不像上海人办的企业,据说他们里面的上海人背后都当他们老板神经病。




上海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吃喝玩乐有重的迷恋,而对上进心过重,事业心很重的的人评价非常低。上海话里有一个字是形容吃相难看的奋斗逼的,这个字是“要”。千万别被这个字挂钩上,一旦挂上了,那你本地社交圈瞬间就崩坏了。这字在别的地方也许是中性词,但在我们大上海绝对是个贬义词。




相反,如果你努力往“要”的反面走,那你就会被赞誉为有腔调,有个性,总之肯定是褒奖你的。比如那个阿大葱油饼就很反应上海人的观念:五点下班,不管排队多少人,人不稀罕你那几个钱。关键是涅节一定要过的瑟瑟一一,这是最重要的。




年轻人缺乏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和他们的上一辈人有很大关系。上海的上一辈老人被体制化的特别厉害,导致上海人大部份普通人遵纪守法的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多,不爱来事,小心谨慎,亦步亦趋,讲究和家人在一起随遇而安,平淡过一生。到了我们这一代的观念就变成只想当标准模范员工,但当不了也不敢想,去做一个腥风血雨杀出来的老板。




有点钱的上海家庭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上海历史遗留人才都来和欧美外企有关系,习惯了那种压力和氛围工作,根本无法接受初创互联网式的鸡血工作方式。最向往的工作一定是事少离家近的,钱多不多是次要的。百姓网的创始人是河南理科状元。据说是娶了上海弄堂女后也开始喜欢小资生活了,后来就没声音了。现在进入上海的外地人也学上海的样子追求小资情调,喝喝咖啡,泡泡女人,这样自然是不可能有创业氛围的。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活的太精细是个很奢侈的事情。现在这个年代想赚大钱都要拿命搏。过度的守成思想和既得利益的稳定 使得上海很难有那种草根拼命自己创出份天的土壤。就算出的苗子也很难长成参天大树,持久力也不够,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






门 槛




近年来,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留沪比例持续下降,已经从最高的90%下降到60%。而曾经,不管是上海户籍还是外地户籍的应届生,大都愿意留沪工作,江苏、浙江等通常作为第二选择。这也是1990年浦东开发之后,上海经济能够高速增长20年的根本原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将就业、落户地转为其它二线城市。这种人才的流失,究其根源,非房价莫属。




目前,上海外环线内的市区,普通老破小单价5万-10万不等,次新电梯房单价5万-20万不等,新楼盘更是接近10万起步,即使一套60平方的两室老破小总价也要300万起,对于工作几年面临定居结婚生子的小白领来说,首付100万,贷款200万,月供1.3万元,还贷20年,谈何容易。对于新上海人来说,要么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要么住在偏远的郊区。选择上海,就是向命运低头,选择上海,注定艰苦一生。




然而,在上海有家底的土著,祖辈父辈均有多套房产,要么动迁,要么置换,即使学习不好,工作收入不高,居住条件根本成不了负担。对于一对上海土著小夫妻来说,双方父母3套房、小夫妻2套房是标配。没有五套房,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上海人。




而位于市中心钻石地段的豪宅小区,则基本上都是全国土豪、外企高管、公司老板、明星演员的私家地盘,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高房价是必然,但是高房价更是门槛,挡住人才就是挡住发展。说到底,高房价其实就是变相的排外,变相的不友善,就是带有浓重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高门槛。






限 制




2017年12月15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获批。规划明确上海将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然而,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418.33万人,未来18年只能增长81.67万人,平均每年只能增长4.5万人。2020年上海的建设用地已经达到3226平方公里,未来15年,不但不能增加,还要再减少26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其首位城市的人口也会越多。一亿多人口的日本,其最大城市东京都市圈有3700 万人口。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按照正常的经济规律,应该至少按照5000 万人口来规划,才能够把中国人口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由于创新及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聚集效应,世界上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中心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都会区。而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人口规模优势,往往体现在对本国或本区域最具人口吸附作用的中心城市的经济活跃度上。年轻人要到大城市,是创新和创业的活力。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如果到2035年把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这意味着只比2016年末增加不超过81万人。如果从 2016年到2035年这19年时间里,上海常住人口增加不超过81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不超过4.3万人。这样,上海能吸收多少外来的年轻人口?过去几年上海的互联网创业活力不如北京和深圳的重要原因, 是年轻人口流入远远不如北京和深圳。




有人担心,如果上海不控制人口,会导致入学难、就医难和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实际上,大城市病的根源,不是城市人口太多,而是城市规划不足。如果按照5000万人口规模来规划,入学问题、就医问题和交通问题会比现在好得多。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有利于环境和公共交通的高效利用,只要规划充足,大城市病完全可以解决。东京、纽约的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和规模都不亚于上海,但这些城市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如果未来人口按照2500万规划,道路、地铁、学校和医院等设施将严重供给不足。即使严控外来人口,由于大城市拥有比中小城市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资源,不少外地人还是想方设法要到上海来就医和上学,这将导致更严重的入学难、就医难和交通拥堵。




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城市规划中的人口目标只是个预测数据,而不是“控制目标”,不会采取“将人口数量控制在XX万人”这样的表述。控制大城市人口是犯了限制生育一样的错误。人不仅是城市的负担,更是城市的贡献者,而且平均意义上贡献要大于负担,否则人口更多的城市不可能更发达。




自2016年底以来,武汉、西安、长沙等二线城市上演“抢人大战”,对大学毕业生落户设定零门槛,并在购房、就业和创业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正如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口的争夺战。”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80后、90后、00后的人口分别是2.19亿、1.88亿、1.47亿,三十年间萎缩了33%。特别是,从2015到2025年十年间,21到25岁的年轻人口将萎缩36%。可预见的是,年轻人口将越来越稀缺,“抢人大战”有望愈演愈烈。如果上海仍然坚持控制人口的政策,那么,随着二线城市崛起,上海在未来城市竞争中的优势将不断弱化。






起 点




上海的短板非常明显。和北京比,上海缺少央企总部,缺少决策机构,缺少资金总量,缺少文化多样。和深圳比,上海缺少开拓创新,缺少民营氛围,缺少开放包容,缺少点燃每个人梦想的土壤。和杭州比,上海缺少敏锐眼光,缺少平易近人,缺少奋起直追的魄力和勇气。




上海过去的优势全部变成了现在的劣势,过分依靠中央扶持,过分依靠地理优势,在吃老本和等政策中裹足不前。




不过,上海的历史地位和中央定位毕竟是发展最强有力的保证。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囊括了全中国所有的金融市场要素:证券、期货、债券交易市场,钻石、黄金交易所、外汇交易储备中心、资金拆借市场、各大外资银行总部等。上海也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第一个自贸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地。根据中央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定位明显要高于北京和深圳。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才和产业优势,占据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点,独享长江出海口的便利,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点、领头羊。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的3.2%,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全球第五个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的城市。2017年,上海人口预期寿命为83.37岁,继续保持国内第一,连续十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8年3月26日,《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与当前二线城市重点吸纳大学毕业生不同,上海突出的是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主要包括处于本领域全国前5名、国际前20名,或者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有潜力达到世界级高峰的人才。




但是,上海要尽快淡化这些高大上目标所带来的天然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聚焦自己的不足和短板,那就是如何激发起更强劲的创业创新精神。上海要放下高傲、放下身段,逐步改变大政府、小民企,强政府、弱创业的局面。让每一位创业者、每一位草根都能感受到:上海欢迎你、上海服务你、上海帮助你,上海造就你。




上海过去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希望未来的上海不仅仅是中国的上海,更是世界的上海,任何出身、任何阶层都可以实现自我的创新之城、梦想之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