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李叫兽被百度以一亿估值高调“买下”到正式退出,一年多的时间。


小道消息透露他离开的原因(也很大可能就是真实的原因)是:无法适应百度的文化,很腼腆像个学生,搞不定下属,情商低,不善管理。


背后呼之欲出的是那个被大众喜闻乐见的结论:天才小朋友终究还是嫩了点。


可你以为换个长袖善舞的老江湖过去就摆的平吗?我觉得马云半路去坐这个位置也很大可能搞不定。


这和能力强弱、人格魅力基本无关。


因为,你不是亲生亲养的。这就是原罪。

亲生不是指和老板关系亲疏远近,而是和公司系统的血脉关联。


看看阿里最顶部的十几个高管,工号在30号以后的员工有几个?


VP及以上的职位,被老板倚重只是一个基础条件,能无缝嵌入整个体系才是玩得转的关键。

如果你没有亲身参与建立公司的生态或者不是在这个生态里长大,何谈嵌入?


即使是BAT,也都偏爱重用“自己人”,在每个层级都是如此。


因为更好用啊。


校招进来的小孩,成长方向、做事方式、人际风格,都是在体系里完成职场角色的基本塑造,磨合成本低,忠诚度高,能力深浅也有合理期待值。


这不是任人唯亲,这是摆在桌面上的性价比更高的用人逻辑。


底层和中层员工的流动影响并不大,责任小,利益小,所以新人与系统的摩擦阻力比较小。


而到了高层,空降下来带领几百人的团队,四面楚歌、水土不服原本就是常态。


百度这种量级的企业,空降VP超大概率的阵亡,一点也不新鲜,过往多少同款结局。


李叫兽被动闪人显得特别黯然,是因为进入时异常的耀眼。


站的越高越光鲜,落下时的响动必然也越大,

这很公平。


                                         2

李叫兽的离开,对于一些旁观者,像是另一只拖鞋终于落地,终于踏实了:我早就说了嘛,一亿估值是虚高。才不配位必然坐不稳。


才不配位是一句永不出错的囫囵话。

人若在光鲜,你可以说他时候未到,等着瞧。若是落马,你也可以说:看吧,我没说错吧。

反正,正反所有概率都占全了。

所以这种结论才没有任何意义。


当初百度花一亿”买下“他,值得吗?

当然。


这和故事的结尾无关。


一切生意的底层逻辑都是基于:买卖双方的共识。值不值得只关乎买卖双方的价值标准,外人的判断完全不发生作用。


一切已经发生的自由交易都一定是值得的。

因为只要有一方觉得不值,交易就根本不会发生。


市场环境下,一般商品包括普通奢侈品都遵循“均值回归”的逻辑,就是商品同一类商品总会有一个中间价格线用来给我们评估自己买的东西是贵还是便宜了,定价偏离中间线太高人们通常会觉得不值,不会购买。


但奢侈品的高定版和限量版是例外,因为稀缺。它们不受“中间线”干扰,拥有独立的定价权。


职场薪资也一样有均值回归。互联网行业,从基层到总监级的职位还是有普遍参数的。但到了VP和CEO这样的席位,那条薪资的中间线就变得很模糊甚至不存在了。


差十倍二十倍都是正常。


在你心目中,李叫兽可能只是写了几篇十万+公众号爆款文的大V,而对于李彦宏来说,他是战略人才中的超级限量版。


年薪百万以下的职场竞争力,拼的是综合性价比。百万以上的,拼的是价值稀缺性。


物种的稀缺值每增加一点,都意味着指数级的增长机会。

因为越向上空气越稀薄,能存活的生物越稀少,所以注定越珍贵。


这是生物法则。放在人类社会,一样适用。



                                      3

营销类的公众号,我只关注两个:小马宋和李叫兽。


因为:非常有用。


他们提供的观点和方法论,我作为从业者,从中受益匪浅。


我国营销界和艺术界一样,是混子和装逼犯的重度区域,这和名气并没必然关系。

毕竟挺多大师也很扯淡。


这俩人,颇有清泉气息。共性是有真料且实诚,货真价实的输出专业价值。营销是一门科学,我觉得他们都是越过了那条金线的人。


李叫兽的营销理论体系非常强悍,远远不止于文案。有逻辑的推演,有概率的表达,有战略的铺排,深谙心理学和管理学。


他的理论多都是基于强大的底层认知体系,所以普适性很高,不轻易过时。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做陈述,深入浅出,这是厉害的表达能力。


既有“道”的清醒,又有“术”的简洁。


这样的人,有没有那一亿的价码来佐证,都完全不影响他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嗯,如果我们家的粉有相关从业者,良心推荐关注上面两位。他们的文章帮我打通了一些专业上的关卡,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不要看热闹,不要理爆款,认真阅读,一定会有质的收获。


                                         4

少年得志,个性凛然,智商强大,丛林思维,克制冷静。包括他的腼腆和涩,不社会,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李叫兽的成功与挫败,都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精英画像。


这是赢家气质。


圆融很大程度意味着平庸,底气够了就不会想要去取悦全世界,

滑不留手的四通八达早已不再是这个时代的成功素质。


智商比性情重要,心智比心性重要。

掌控规则比顺应规则重要,因为规则是可以被强者重构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虽败犹荣是弱者逻辑。

不以成败论那还能以什么论?


这一局。输了,就是输了。


但赢家并不是把把都赢的。


头号玩家,是看是否有能力让更大的赢面总是在自己这一边。


即所谓的终局钥匙。


这个90后,显然是拿到了这把钥匙的人。

有什么好悲壮的呢?

山高水长,年轻最大,下一把赢回来不就得了呗。

作者简介:水水,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


(本文获作者授权原创发表,如需转载请和作者联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