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4月货币金融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5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3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25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亿元。

主要观点:

货币数据增速持续放缓,合乎政策导向。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5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3个百分点。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79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284亿元,同比少增426亿,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43亿元,同比少增将898亿,居民部门的加杠杆速度已经在放缓;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7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68亿元,同比少增558亿,票据融资增加2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685亿元。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74.88万亿元,同比增长8.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69.7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284亿元,同比多增272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3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456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18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618亿元。存款的结构变化与银行“冲时点”拉存款因素及理财产品设计有关,符合历史季节变化节奏。结合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季度货处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主管机构认为,M2增速放缓有利于宏观杠杆稳定。可以预料的是,这一趋势大概率是会持续的。

社融增速总体合理,表外持续转表内。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25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6亿元,同比少减25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481亿元,同比多减143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4亿元,同比多减156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54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776亿元,同比多327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33亿元,同比少236亿元。整体来看,表外转表内的趋势仍然在持续。

信用创造受损后的违约潮刚刚开始。近期,债券市场陆续爆出一系列违约事件,我们认为这是信用创造活动受损后的自然结果。回顾过去一轮加杠杆周期,我们可以看到,银行在表内表外同时疯狂加杠杆,在表内体现为“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的快速增长,表外则体现为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快速增长。从我们对于货币创造的理解来看,货币与债务就是一个镜子的两面,一笔货币的创造必然是对应的是一笔债务的产生。从前面对于货币数据的分析来看,目前这一进程在强力去杠杆政策压力下已经开始转向下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当前所出现的违约潮应该只是刚刚开始。

去杠杆初见成效,提防违约风险进一步蔓延。在5月11日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表述:“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基本平衡,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取得阶段性进展”。从这种表述来看,中央银行的看法是当前的去杠杆进程是初见成效了。与此同时,在宏观杠杆率调控方面,我们注意到,“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的措词变为了“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这促使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去杠杆力度是不是会阶段性的放松?我们的观点是,从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的屡次强调来看,对于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中央政府的态度其实是十分坚决的,那就是加快去杠杆,国有企业加快清理资产。同时结合地方政府抓紧卖地的事实以及财政部对于地方举债的三令五申,我们就不难理解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今年首要工作任务目标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而当前中国经济领域面临的首要重大风险无疑就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累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期待矫枉不过正,而之前提到的精准调控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