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当前世界上很多地区实行的所谓“固定汇率制”,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内在缺陷,每逢经济周期切换时,就往往会面临外汇枯竭、固定汇率制破产的窘境。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有大量的东南亚国家陷入外汇枯竭、固定汇率制破产的窘境;

2014年,美联储启动第一轮加息,也同样让一大堆新兴市场国家再次陷入同样的窘境;

今年,美联储的新一轮加息,包括换一个名头的所谓“缩表”,又如达利摩斯之剑,继续高悬头顶,年初,已经让一个非洲产油国安哥拉倒下了!

为什么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地区,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呢?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所谓“固定汇率制”,内在机理是什么,薄弱之处又在哪里,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完善制度、应对可能的危机。

似乎——固定汇率制之下,外汇储备不应该枯竭

曾今,固定汇率制也是许多理论家眼中,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制度设计——

我是一个小国,独立发行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显得很孤立,也不知道自己的汇率,该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比较合理。不如抱紧当今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的大腿,我们手中有多少美元,就也按对应比例,发行多少自己本国的货币。这样,我们发行的货币,实际上就相当于美元在我们国家范围内的“代用券”。人们也就不用担心自己手中的本币价值不稳了——反正数量是两相对应的,你若不信任本币,拿着它,按照央行发行本币时设的那个比例,去换央行手中对应量的美元就是了。

可奇怪的是,每当人们真的开始怀疑这些本币的价值,纷纷拿它们去换美元时,常常换到后面,央行就说:不好意思,美元告罄,没得换了……什么?不是每一张本币,都按发行时的那个比例,对应着相应量的美元吗?为什么本币还在,美元却没了?

关键——央行发行的钱数,不等于人们手中拥有的钱数

其实,事情的关键在于:设计这套制度的人,并没有注意到“本币发行量”与“本币储蓄量”之间,存在的差异——

央行发行了多少本币,本国人民的手中(现金+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就也有多少本币的“钱”吗?并不是。

由于有银行体系的存在,所以,持有本币的人,一般会把他的本币存在银行,等将来需要用钱时,才会将其取出。而银行会利用这个时间差,又将这些本币,贷给其它急需用钱的人。等贷款者将这些本币花出去后,赚得这些货币的人,又会跟前面第一个人一样,将其存回银行,直到自己也需要用它时,才会将其取出。

既然一头被贷走,另一头就会被存回来,那么,就会有两个结果:1.贷款总量,基本上就等于存款总量。2.贷款总量,或者存款总量,会远超过央行一开始的货币发行量。毕竟,印一张钱,却可以贷、存好几遍。即使央行一开始只发行了一千元的本币,最后,本国的银行们,也可以放贷出好几万的本币;相应的,也被储户们存回好几万的本币。

既然存款总量,受到了“贷、存循环”的放大,最终会远超央行的本币发行量;而央行的本币发行量,又与外汇相等。也就是说,央行的外汇数量,并没有本国人民所拥有的本币存款那么多。

那么,一旦存款者拿着自己的存单,银行卡,要求将他们的本币存款,兑换成外汇,那央行可不就“崩溃”了。

委屈——以央行的一点小钱,却去承担银行级别的兑付

上一段的分析看到最后,是不是还是觉得很奇怪?既然货币只发了一点点,那本国人民怎么会拥有那么多的储蓄,以至于央行的外汇,根本兑付不过来?是不是那个所谓的“贷、存循环”,给本国人民作了弊?其实不该有这么多储蓄的?

其实,储蓄没问题,这些储蓄都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为这些储蓄承担兑付责任的,确实不该是央行。

仔细看前面的“贷、存循环”,我们可以发现:银行吸收了这些储蓄存款后,明明是将其借给了贷款者。所以,自然也应该是由那些贷款者,来承担这些存款的兑付。而且,也只有贷款者们的“贷款总额”,才和本国人民的“存款总额”,数量上基本是相等的。央行的外汇,则由于没有“贷、存循环”的放大,数额根本达不到前两者的量级。

问题就来了,既然这么大的“本币储蓄量”,根本就是银行们透过“贷、存循环”制造的,与你央行本无关系,那你央行为什么要莫名其妙,代银行和贷款者受过,给拥有本币储蓄的人,作每份本币兑换相应量外汇的承诺呢?

根源——“固定汇率制”的思想本身,就存在内在缺陷

归根结底,还是“固定汇率制”本身自以为是、大包大揽的基本思想惹的祸——

既然要干预汇率,使其“固定”化,自然就要求央行,直接与汇兑市场发生关联。也就是说,一个老百姓,或者一家企业,拿着它的本币存款,要求换汇时,你央行总得按你规定的那个“固定汇率”,换给他。否则,这个规定的“固定汇率”,就名存实亡了。

可是,你央行本来只是发行本币的,只与银行对接;你手中的外汇数量,也只够兑付发行给银行的那些本币。现在,你却直接与广大的储户们对应,拿你手中的那一点点外汇,试图兑付经由“贷、存循环”放大的、数不胜数的“本币储蓄”,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

说到底,有几分资源做几分事,央行们既然控制不了社会底层的“贷、存循环”,就同样也不要试图去干涉社会底层的“本、外币汇兑”。不干涉“本、外币汇兑”,自然是控制不了汇率了。可是,央行们本就不该去控制什么汇率啊——价格、利率、汇率,这是市场经济最核心的三项调节机制。调节,自然就是要动来动去的。被你控制了,还怎么调节?

结语:

当前世界上很多地区实行的所谓“固定汇率制”,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内在缺陷,具体来说,主要是无力控制本币的贷、存循环(或者说“货币乘数”),与“自不量力”承诺以固定比例进行本、外币汇兑,两者之间的矛盾。

由此,每逢经济周期切换时,实行此种货币制度的地区,就往往会面临外汇枯竭、固定汇率制破产的窘境。

问题就来了——

既然存在着内在缺陷,那么,当遭遇到本币换外汇的挤兑,包括来自投机资本的所谓“狙击”时,这些地区的货币当局,除了以政策手段应对之外,是否也应该对所实行的货币制度本身,作些反思和修正呢?

互动:你现在明白外汇有多重要了吗?欢迎留言分享~

来源:菜鸟财经

【精选热门基金】金鹰策略配置混合(210008):今年来收益全面跑赢沪深300

声明:文章系转载,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如作品内容侵犯著作权或其他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