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子路背米”真的好吗?








孔门七十二贤人里,子路,与孔子最为亲近,能打仗,擅长政事,格局大,和孔子相得益彰。在《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个“子路背米”的故事。








子路对孔子说,过去是侍奉双亲,自己经常吃一些非常粗劣的饭菜,不辞辛苦地从百里之外给父母背米,供养父母。现在父母去世,我随先生到南方周游列国,坐着华丽的车子,吃着丰盛的菜肴,可是心中十分怀念逝去的双亲,很想再为他们去背米,哪怕自己继续吃着粗劣的饭菜。



孔子听了之后也大为感慨。这个故事几经演绎,成为了广为流传的蒙学教材,其中宣扬的可贵精神也在辉耀古今。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连孝道都做不到,那就更谈不上“仁”了。《劝孝歌》说得更狠:“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把孝道当做区分人和禽兽的标准。















孝的具体表现,就是家庭内部的养老敬老。
这一点,子路背米的故事正是符合这一精神。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子路以擅长政事见称,且为人正直,勇武非凡。这样一个人才,需要平白花费许多精力从百里之外背米才是侍奉双亲。用今天的话来说,让如此高精尖的人才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这难道不是浪费资源?













02






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必然趋势





类似的古今差异还有很多。比如中国有一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但在当今社会,如果不出门、不远游,则很难实现胸中所学,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这种转变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孝道为核心理念,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由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农业经济社会的产物。










在农业经济社会,生产率低下,资源短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各种意外因素很容易摧毁人们脆弱的生产生活活动,人们的抗风险能力普遍低下。这种社会条件下,年老体弱的人很难获得足以保障生存的物质资料,只能依靠子女的赡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解体,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结构性断层。










现代社会中,劳动参与度高,经济虹吸效应明显,劳动力流动现象普遍,很难保证“父母在不远游”,从而产生了父子别居的客观现状;加之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正在小型化、人口组成单一化,家族式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基本消失。这种客观事实对传统家庭养老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我们“话养老:养老列国志”这一系列前面已发文章中,我们观察了美国、瑞典、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现状和趋势,我们会发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必然趋势。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的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就像传统农业中的承包到户,社会养老则接近于美国式大农场经济。显然,后者更便于提供集成化、标准化和一站式的服务,能提高社会的资源利用率。





养老列国志——在“通用之殇”中走过的美国


养老列国志——弃母山脚下的日本


养老列国志——瑞典:错过大师的那些年


养老列国志——德国:俾斯麦身后的遗产


养老列国志——风雨五十年:新加坡
















03






全球老龄化,大家都在做两件事





社会养老并不意味着老人一定要在专门养老机构中养老。社会养老强调的则是,把供养老人的责任由子女逐渐过渡到政府和养老服务公司手中。



➤美国、瑞典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就起到了典范作用。








日本发展出了独特的介护险服务,以服务给付取代现金给付,在需要的时候,由专业的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同时,日本的机构养老以其精细化运作驰名全球,根据老人不同的健康程度,养老院就有十数种分类;在制造业上,针对老人生理特点定制的各种用品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瑞典的法律规定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将奉养老人的职责完全转交到政府手中:瑞典几乎所有的自治州都会提供标准化的食物,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对于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市政府向老人提供家庭援助服务,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居家养老配套。








总结世界各国在养老保险体系及其改革轨迹,基本点都是围绕着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环境下做好两件事:一是如何更好地完成养老资金循环,重点解决缴费方责任认定和给付方式的问题;二是如何更好地完善养老服务业的问题。







04






现收现付or个人累积?





按照政府、企业、个人在养老保障系统中承担的角色以及保障水平的不同,世界各国养老保障系统资金来源有四种:






大多数国家,以美国、日本、德国等为代表实行传统型养老保障系统,养老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企业的缴费,多缴多得,并通过税收等政策调整财富分配;







以瑞典、瑞士、英国等国家为代表实行全民福利性养老系统,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大部分养老资金,资金来源是高税收,特点是全面覆盖、全民高福利;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实行强制储蓄型,基本上由个人承担养老。





各国的养老制度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都在不停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例如,瑞典原来的养老金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家税收和企业缴费,个人几乎不承担任何费用。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低迷,人口老龄化严重,政府财政赤字严重,瑞典养老金出现了支付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瑞典由原先的现收现付制度变革成现在的现收现付和部分累积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金的支付危机。



20世纪70年代,智利已经形成了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系。70年代末期,人口老龄化导致支付危机,智利养老体系濒临破产。80年代,智利彻底废除以现收现付制度为基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私有化的完全累积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养老金运营效率提高,对智利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智利养老金改革甚至成为了拉美国家学习的对象,随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也先后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私有化改革。智利的改革经验表明,完全累积制引入市场化竞争可以激发投保人缴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自我保障。







➤纵观各国养老金的变革轨迹,我们可以看出:







以发达国家为代表,采取的措施是寻求新的筹资渠道,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累积制;







以拉美国家为代表,则在尝试私有化的个人账户累积制度,减少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在引导和监管上的作用;







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将现收现付和个人累积相结合,并在私有化的道路上摸索。





以上三种路径上,共同点在于,调整政府、企业、个人在养老系统中的责任界定,更多地强调个人的责任,同时依靠自有市场的力量促进养老保障系统的运行效率。







05






如何过上品质老年生活?





拿到钱之后,如何更有效率地花钱,如何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各国都在思考的问题。许多国家在此领域已经做了成功的尝试。



▲首先要把养老服务业规范化。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照顾白皮书》和 《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相似的环境下供养老人”。



法国政府2005年启动了家庭服务业促进计划,包括居家养老服务业等行业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相关法规更有利于国家根据现有的资金水平进行统一筹划,同时在对相关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



▲西方国家还通过各种优惠政府扶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日本,政府通过委托招标的方式,将80%左右福利设施交由民间社会福利法人具体经营和管理,土地由当地免费提供。



法国则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市场,例如,若企业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居家服务,则减免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保。同时,法国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增值税上还有很大的优惠。



▲同时,许多国家还会考虑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如美国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帮助老人购物、用餐、定期探望等活动;德国则要求年满18周岁的公民利用公休日或节假日到老年公寓或老年康复中心对需要帮助的人进行义务看护。





后记




在现代养老体系中,国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为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进行兜底,提供最低生存保障。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商业养老、个人养老等保障方式则是促进资金运营效率、保障老年生活的重要保障。各国的改革轨迹也在不断提升个人在养老系统中的地位,依靠市场的力量,走商业化的途径,使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和利用率达到最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