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国内地知名火锅类餐厅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已聘请招商国际及高盛为联席保荐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业务扩张。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海底捞的收益由2015年的57.57亿元按3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而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近两年一直在迅速扩张,店面数量由2015年年底146家增加至2017年年底273家,其预计,2018年将开设180家~220家新餐厅。与此同时,海底捞这一扩张步伐也带来了巨额流动负债,2015年~2017年三年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6040万元、3.86亿元和11.56亿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已经扩大到14.42亿元。



海底捞认为,为扩充其餐厅网络,其资本开支预计会继续增长,因而必须保证足够的现金流量以抵御财务风险。



海底捞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资金,约60%将用于业务扩张,约20%将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约15%用于偿还贷款,剩下的约5%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海底捞的收入构成非常简单:2015年至2017年,餐厅经营带来的收入均超过97%。2017年,海底捞97.6%的收入来自餐厅经营,2.1%来自外卖业务,另有0.3%的收入来自销售调味料及食材。



据上证报报道,受益于业务规模迅速扩张,海底捞的底料供应商--港股上市公司颐海国际2017年净利同比大增39.6%。A股也有多家公司向海底捞供货:



安井食品(603345):在火锅料制品行业市占率持续提升,与呷哺呷哺、海底捞等多家餐饮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国联水产(300094):2017年餐饮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0%,客户有呷哺呷哺、外婆家、海底捞等;雪榕生物(300511):日前与海底捞对外投资平台海悦投资签约,双方有意在食用菌领域结成战略伙伴。





海底捞于1994年成立于四川简阳,1999年走出四川,2004年进驻北京,2006年进驻上海,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分店,此后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陆续开设分店,截至2017年底,海底捞累计开设近300家门店。



这家发家于四川的企业,其创始人目前却并不完全是中国人。3名创始人分别为Zhang Yong(张勇,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Shu Ping(舒萍,Zhang Yong的配偶,非执行董事)以及施永宏(执行董事),Zhang Yong和Shu Ping夫妇现已为新加坡籍。另外,海底捞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除此之外,港股上市的海底捞也不是一家内地企业。由招银国际和高盛联合保荐的海底捞采取的是红筹模式,上市主体系于开曼群岛注册的有限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下称:开曼公司),其经营体系由该开曼公司、57家附属公司及合共368家分公司組成。



海底捞一直以服务著称,这在其上市申报文件中也有所体现。该公司在文件中称,“用双手改变命运”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而成功管理员工与门店的关系,将推动自下而上的“裂变式增长”。



发行上市前,海底捞进行了重组,目前张勇通过两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投资公司持有海底捞65.67%的股权。舒萍、施永宏和李海燕各自通过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投资公司持有海底捞8.91%的股权。






作为合伙人,你需要关注股权比例,还是投资回报?



徐小平说过:“创业的基础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团队,一个是股权结构。”如果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个公司一定做不成。”由此可见,股权结构设计对于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海底捞在成立初期的股权分配曾经和真功夫并列为世界上最差的股权结构:两个股东各占50%的股权。



2007年,在海底捞成立13年后、并且快速发展的时候,一方股东却将18%的股权,以13年前原始出资额的价格,转让给了另一方股东,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张勇在让施永宏下岗的同时,还以原始出资额的价格,从施永宏夫妇的手中购买了18%的股权,张勇夫妇成了海底捞68%(超过三分之二)的绝对控股股东。施永宏夫妇在股权比例和投资回报中选择了投资回报。



海底捞以匪夷所思的方式解决了股权结构不理想的问题。这一方面得益于海底捞从一开始就是张勇为主、施永宏为辅,形成了张勇是核心股东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施永宏的大度、豁达与忍让。



至此,海底捞改变了均分股权的架构。





多次“被上市”的海底捞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海底捞近几年加速扩张,甚至抛出了2018年开200家店的大计划,在此背景下,海底捞确实需要融资,以降低财务风险。此外,未来如果能够登陆资本市场,海底捞还需要持续完善和保证质量内控体系。















此外,当前火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已达白热化程度。不同类火锅相继兴起,争相分食市场份额。海底捞作为传统川锅品牌,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亟须在服务之外发展更多被消费者认可的新竞争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