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8日收盘,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15.62倍,深市平均市盈率28.53倍。其中,深市主板19.51倍、中小板33.48倍、创业板45.44倍。从这一平均市盈率水平分析,虽然仍与港股市场仍存在些许的差距,但与15年下半年的A股平均市盈率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上的变化,而与A股的历史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现阶段的平均市盈率已经处于历史相对合理的状态。

  实际上,回顾历史上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其底部重心有不断抬升的趋势。其中,从过去十多年的时间来看,2005年的998点、2008年的1664点、2013年的1849点以及2016年的2638点等,整个市场的价值运行中枢在不断抬高,而相对应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改善。很显然,虽然市场指数的底部重心在不断抬升,但市场的估值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却在不断增强,这也是近年来A股市场比较真实的写照。

  2018年,可以认为是不那么平静的年份。不过,从我们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危机应急水平来看,确实有着本质上的提升,但,在A股身处熊市的大环境下,仍然难以摆脱熊市“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影响,而当之前颇具不确定性的利空逐渐散去之际,又是否意味着现阶段的A股市场已经足够安全呢?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加上整个市场核心价值运行中枢的不断抬升,3000点附近区域可以认为是A股市场的政策底部。与此同时,经历了前三年的熊市调整,现阶段内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进入到比较合理的状态,且具有相对安全的特征。对于前期利空消息的密集来袭,往往会加剧市场的波动风险,但同时也会加速股市底部的到来,而当利空消息逐渐散去,往往也会利于后续股市的逐渐回升,这也是利空落地后市场投资信心逐渐回暖的真实写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一些颇具不确定性的利空消息逐渐散去,但在熊市环境下,仍然只能解读为A股市场又少了一个利空,而并非多了一个利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现阶段内A股市场仍处熊市大环境,而熊市环境下,“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特征依旧存在。或许,对于现阶段的A股市场,我们可以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区域,但并不能够定义为足够安全。

  实际上,回顾A股市场之前几轮的大熊市行情,往往会经历政策底、市场底以及牛熊转折点这三个重要过程。

  其中,以前一轮熊市行情为例,其实早在2012年底,A股市场就已经基本上触及到政策底部的区域,但到了2013年6月,A股市场才最终寻求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底部。然而,这并未是熊市终结的信号。到了2014年7月,A股市场才得以走出熊市大底部,并完成了牛熊转折点的过程。

  由此可见,政策底的出现,往往说明市场基本上到达一个相对安全、相对合理的区域。但,这并未说明A股市场已经足够安全,而这更不是熊市终结的信号。

  利空逐渐散去,有利于减轻A股市场持续企稳的包袱,但市场投资信心的修复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短期而言,利空散去利于股市阶段性回暖,但要走出真正意义上的熊市大底,仍需要多方力量的综合推动。确实,对于历年来A股市场的表现,股市重返熊市环境不难,但要想重新步入牛市行情,却并不容易,有时候政策环境很重要、资金环境更重要,但要想确立牛市行情,仍然需要些许的时机。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在A股市场实现持续盈利,也是并不容易的。确实,在牛短熊长的环境下,我们不能够像美股投资者那样抱着优质股票安心休息或安心工作,而在股市波动率偏高、投机性较强以及重融资的定位环境下,中国股民往往缺乏了投资的安全感,而在中国股市实现持续盈利,乃至跑赢真实通胀率的水平,确实非常艰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