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已经渗透至金融业各个不同环节,成为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运用,有时也可能会对金融业的稳定性造成冲击。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陆磊指出,“我们必须要认识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冲击和金融业的新演变,与时俱进地改进金融体系,保障金融稳定,以建设具有创新力和稳健性的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

新兴技术冲击金融业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近15年来,经过改革,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存款、贷款、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在陆磊看来,新时代下,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对金融业构成的系统性冲击不可忽视。

事实上,从技术渗透至金融业各个层面的结果来看,在降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运作效率等方面已达成共识。比如说数据技术用于KYC,人工智能用于远程开户和产品组合,区块链用于交易流程,流程自动化用于降低操作风险等等。

“风险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任何监管都无力拒绝新技术在被监管领域的运用,只要其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始动因和现实可能。”陆磊表示。

金融监管应对技术变革

由于新兴技术除了正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之外,还推动着传统金融的变革和新金融的发展,因此,金融业正在全面拥抱。对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指出,在这种局面下,进一步打开大门能否保持中国金融业的竞争,这一切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确实,现今技术正在高速发展,而任何技术一旦纳入金融领域,在监管缺失下,野蛮生长的结果必定是杂草丛生,这将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其中,在驱动金融发展的所有技术中,区块链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一种。虽然区块链被推崇备至,但是也必须承认,其背后存在诸多风险,因此监管势在必行。

今年,监管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工作重点,陆磊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一致性的金融行业标准,这是市场主体和市场本身变革的基本趋势。“由于信息技术是不同机构和市场日趋趋同,新的金融行业标准的一致性是首当其冲的。”

(2)行为监管工具箱的创新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可以预见我们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息的准确性及其滥用。要建立双峰监管的模式,健全具有信息劣势或被误导的事中消费者保护和追索机制。要在法规上借鉴涉众欺诈处理中的集体诉讼中的合理内核,全面提高欺诈的社会成本。

(3)认真研究并科学界定在新技术时代的金融市场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类型,也许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业态。“中央银行方面,我们发现越是技术进步,越需要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也就越需要最后的流动性供给方,而不是很多研究所说的去中心化,究其原因就在于预期的不稳定性和极易形成的单边性和流动性浩劫。”

作者:共享财经Nancy  责任编辑:Alian

(本文系共享财经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