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药业,作为一家上市已近七年时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知名度并不高。然而,常山药业却因为一纸公告而变得非常出名。但是,在常山药业瞬间成名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在做着一些蠢事,并让公司瞬间成为了各方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此时此刻的常山药业,甚至可能会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下面,让我们一起细数一下常山药业做的几件蠢事。

  第一件蠢事,撞上了社会敏感热点问题,一份数据引发社会强烈争议。

  近日,常山药业在公告中宣称,有1.4亿中国人患有ED,产品市场广阔。据悉,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这意味着7亿多男性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阳痿。然而,对于当今社会生育率或生育意愿不那么强烈的背景下,常山药业这一份资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加上当前新媒体渠道非常发达,一份普通的公告却传遍了大江南北。

  第二件蠢事,作为医药上市公司,数据竟来自券商研报。

  在本月16日晚间,常山药业发布了补充公告,称数据主要来源于券商研报,但公司证券部未向报告撰写方咨询其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未对其数据是否准确进行核实。作为一个生产研发药物的企业,常山药业研究报告数据竟来自券商研报,难免引发广泛质疑。对此,从此次事件的背后,或多或少暴露出部分国内医药公司研发过程马虎粗心,而简单摘抄数据尤其是券商研究报告的数据,且缺乏了严格核实与调研,出乎了大家的预期。对于这一现象,确实敲响了整个行业的警钟,同时也难免引起大家对当下国内医药行业研发乱象的担忧。

  第三件蠢事,借利好违规减持套现。

  一纸公告,引发广泛关注,同时因市场前景预期良好,常山药业股价出现接连大幅上涨的走势。实际上,引用未经严格核实的资料作为上市公司的公告,甚至引发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异动,这本身已经不妥。然而,对于上市公司实控人、高管等重要成员,却在股价大幅波动的过程中,选择了套现减持,这显然是罪加一等。

  第四件蠢事,在严监管环境下,任性减持撞上监管法眼。

  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开启了严监管的模式,尤其是对信披违法,乃至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行为给予了严格地监控。然而,对于常山药业的这系列举动,确实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而常山药业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却高调行动,这并非明智之举。然而,在常山药业采取这系列举动之后,证监会也于近日下发了《调查通知书》,并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对于立案调查的结果以及实控人、高管违规减持等行为是否触及到监管底线,我们仍需继续观察,但若产生严重的结果,原本正常经营的常山药业,也可能会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参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常山药业股东人数为3.62万户,而从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也有多位个人性质的股东,其持股数量占比公司总流通股本持股比例并不低。与此同时,从过去几年常山药业的财务数据以及经营状况上,也是显示出相对平稳的状态。

  然而,经历了此次意外事件之后,常山药业的股票复牌,难免会发生大幅波动的风险,而3万多股东也可能会因此承受相应的持股市值损失。根据公告显示,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于5月23日上午开市起复牌,而作为一家备受舆论关注的上市公司,在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可能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常山药业,其复牌后股价下挫的风险不少,这无疑会让3万多股东承受一定的投资损失。

  但,对于此次常山药业的系列举措,确实显得非常任性。不过,对于上市公司任性引用数据作为公告,并成为了股价短期拉升的导火索以及实控人、高管的违规减持、巨额套现却引发了市场的愤怒等现象,却不应该由3万多股东来买单,这也是对缺乏信息优势的普通股东来说,也是非常不合理、不公平的。

  假如最后的结果是常山药业公司及相关高管仅处以当前证券法的顶格处罚进行处理,而上市公司股东却需要承受着持股市值缩水的压力,这并非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许,对于3万多股东而言,在上市公司出现突发事件而导致自身持股市值大幅缩水之际,更应该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并积极提出申请索赔等条件。至于监管机构,不仅仅要考虑对常山药业相关责任人的问责与后续处理,而且更需要从根本上考虑到利益受损股东的合法权益,并积极了解受损股东的请求,加快受损股东索赔的进度,这也是落实投资者保护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A股市场而言,投资者保护的提法频繁出现,但在前置条件设置复杂,集体诉讼尚且不完善、不成熟等背景下,却给了投资者保护的实质性推进带来了困难。多年来,因信披违法、财务造假等问题遭到退市乃至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不少,但投资者索赔进程缓慢、投资者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却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保护的有效性。或许,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保护,仍需要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但这同样也是未来提升股市退市率、提升市场强制退市率的必要前提条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