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聚焦








01







刘鹤在会见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美方主要代表时表示:此次中美双方就经贸问题达成一些重要共识,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希望双方以本届论坛为契机,从地方层面推动多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02







科技部、国资委联合发文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意见提出包括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加研发投入、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创工作、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创业投资、国际科技合作等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03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在IPO、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审核中,要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问题的重点关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债券相关制度政策,扩大绿色公司债券试点,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研究建立信用评级监管制度。










04







继5月4日,证监会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5月21日,中国结算就《存托凭证登记结算业务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向市场参与主体公开征求意见。《细则》规定,中国结算暂不办理存托凭证的质押登记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世界风云








01









美国财长努钦:中美两国均同意暂停实施关税,在中美协议下,美国可能增加对中国的能源出口;长期来看,美元走强对美国有好处,美国GDP增速正不断向3%靠近;将会关注未来几周内北美自贸协定谈判进展;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非常强劲。司法部应研究“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科技公司。












02









世界贸易组织文件显示,印度和欧盟已向WTO提交了可能被加征高额关税的美国产品清单,以报复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










03






德国央行总裁魏德曼对明年角逐欧洲央行总裁一职持开放态度,并认为欧洲央行决策者应赶快宣布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04






欧洲央行管委诺沃特尼:欧元区经济没有出现过热现象,通胀不会出现急升。









大行研报








1






广发证券: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逻辑




事件:5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相关政策措施将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很快会出台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战略重要性包括区位条件、产业协同、政策叠加等因素。全球三大湾区共性特征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具备一定借鉴价值。



主题策略层面,我们建议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政策窗口,从“交运+港口+地产+金融”受益产业链左侧关注主题投资机会。








2





招商证券:重要股东减持规模扩大,关注6月解禁小高峰







2014年到2016年是A股并购和再融资的高峰,三年后,从2017年开始,市场进入解禁高峰,尤其2018年将达到峰值。其中,5~7月限售解禁市值合计约10867亿元,占全年解禁规模的29%,为A股市场年内的解禁小高峰。



从板块分布来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5~7月的解禁规模分别为7018亿、2118亿、1731亿,占比依次为64.6%、19.5%、15.9%。从解禁类型来看,首发解禁、定增解禁、其他解禁规模分别为5843亿、4653亿、371亿,占比依次为53.8%、42.8%、3.4%。



行业分布方面,5~7月解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公用事业、非银金融、房地产、汽车,解禁规模均超过了600亿元,分别为1226亿元、1047.5亿元、880亿元、724亿元、699亿元。具体来看,医药生物、公用事业、非银金融的解禁压力主要来自首发原股东限售解禁,房地产、汽车、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的解禁压力更多来自定增限售解禁。



未来一周共有34只股票解禁,解禁市值合计约387亿元。解禁规模较高的包括东方明珠、奥特加、华数传媒天圣制药平安银行三利谱等,解禁市值均超过20亿元。其中17只股票解禁数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超过20%;解禁比例最高的为三利谱,其首发原股东限售解禁股份占流通股比例达66%。



2018年以来,除2月净增持外,其他各月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均净减持,3、4、5月(截至5月18日)净减持规模依次为70.8亿元、31.3亿元、37.4亿元。5月股东减持规模较4月有所扩大,一方面,限售解禁规模较大,股东可减持规模增加;另一方面,4月市场震荡下行,股东减持动力不足,5月市场略有反弹,一定程度上增强股东减持意愿。



从5月重要股东增减持情况来看,主板大规模增持,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均大规模减持。具体的,主板净增持12.2亿元;中小板净减持16.7亿元;创业板净减持32.9亿元。



行业方面,5月重要股东在医药生物行业净减持规模最高,为27亿元;其他净减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家用电器、钢铁、传媒、房地产等。



最近一周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净减持21.4亿元。其中,11只股票的合计增持比例大于1%,20只股票的合计减持比例高于1%。



今年以来,重要股东公布减持计划对应的市值明显扩大。以公告日期为参考,1~4月公布的减持计划对应规模平均为325亿元,5月截至18日为246亿元,近期部分计划减持规模较高的个股值得关注。








3





国泰君安:三重思维看中美经贸声明

 



第一重:在心理和情绪冲击边际递减后,中美贸易战出现阶段性,实质性缓和;



(1)超预期之处不是达成“和解”。美方来中国已经表明“和解”成为双方共识;此次是使得在贸易战这个问题上,一方退让、一方前进的“纳什均衡”局面更加清楚。



(2)超预期之处在于对于“实质性”减少美方贸易逆差达成的“规模(大)与速度(快)”。



(3)这表明在心理、情绪冲击边际递减后,中美贸易战出现第一阶段的,实质性的,缓和迹象。做为大的宏观风险性事件,其不确定性下降。



第二重,中美贸易战更多是中美关系的表征和信号,后者进入新阶段不会因为此次和解而改变。这也是我们题目中并非“整体性”逆转的所指。



第三重,我们更需关注此次结果所凸显在中美关系新周期下 “外交”“内政”的平衡艺术及其背后战略考量。








4





海通证券姜超:强势美元考验了谁?





强势美元归来,考验新兴市场。4月以来美元指数强势反弹创年内新高,不少新兴经济体汇率大幅贬值。截至5月17日,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相对4月初已贬值17%和11%,俄罗斯、巴西、墨西哥货币相对美元贬值逾7%。新兴经济体汇率贬值,其实是美元弱势时流动性涌入新兴市场埋下的隐患,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资本大量流入,推升汇率和资产价格,二是刺激外债融资增加,三是新兴经济体也采取宽松,刺激内部信贷增长。



外债还是内债?新兴经济体的众生相。第一:外债规模膨胀,偿债压力上升:从外债规模占GDP的比重看,乌克兰外债规模超过名义GDP,波兰、马来西亚、智利、土耳其、南非的外债/GDP在50%以上,都是外部举债较多的国家。考虑到偿付能力,乌克兰外债是外储的7倍多,土耳其、智利、阿根廷、南非外债是外储的4倍以上,潜在风险突出。按期限看,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短期外债规模不到外储的50%,风险相对可控。但土耳其、乌克兰、阿根廷、马来西亚短期外债已超过或接近外储规模。分部门看,阿根廷和墨西哥的政府部门外债中分别有8%和10%是短期外债,对应政府短期外债占外储的比重约23%和12%,阿根廷的潜在风险更大,土耳其、乌克兰的政府外债几乎都是长债,更需关注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国际收支方面,土耳其、阿根廷近年经常账户余额恶化,将进一步加重外债偿付负担。此外,美元汇率上升、美债利率走高,也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借新还旧”的成本。



第二:内部债务激增,资产泡沫风险:17年末中国国内信贷/GDP超过220%,在新兴经济体中最高,其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和巴西,国内信贷/GDP都在100%以上。08年后国内信贷/GDP上升最多的是俄罗斯,其次是中国。过度宽松、提高债务,会加剧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从资产价格增幅来看,2010到2017年的8年间,新兴经济体普遍经历了房价的大幅上涨,土耳其平均房价增长了160%,印度、马来西亚平均房价增长了100%左右,中国平均房价增长了70%,智利、印尼、泰国的房价涨幅也都在50%以上,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全国房价指数仅上涨25%。当资产价格存在严重泡沫,美元又强势上行,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流出压力,一种后果是维持宽松政策、但汇率大幅贬值,另一种后果是货币被迫收紧、刺破资产价格泡沫。



总结来说,08年后新兴经济体整体债务率较快增长,但不同的新兴经济体特点有所差异:南美、东欧的国家,内部杠杆率不高,但外债规模相比外储余额过于庞大,应当重视其外债风险;亚洲国家,整体外债负担不大,但普遍存在国内信贷膨胀而带来的高杠杆问题,应当重视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



中国控杠杆,长期靠创新。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企业、政府、居民的三轮大幅举债,使得我国总体杠杆率已明显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但从结构来看,与大多数的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外债比重远低于内部债务,因此在美元上升周期,我国面临的主要是国内的高债务和房价泡沫的风险。房价上涨的背后是加杠杆的行为,比较来看,泰国、马来西亚的居民部门杠杆率都高于我国,但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最近7年增长了0.8倍,远超其他经济体。因此,要防范加息周期强美元带来的资产价格风险,就应当改变过去过度举债的行为,坚持控制宏观杠杆率的大方向不变,防止地产泡沫再度膨胀。未来应该做的是摆脱对举债刺激经济的依赖,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用改革和创新释放制度和人才的红利,真正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参差多态









中国金融圈高管年薪排行榜,第一是她!(附全部名单)





作者:谢珍 张楠







都说金融行业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年薪百万so easy !但金融从业者都知道,这是一个被平均的神话。这两天,“投行员工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新闻刷爆朋友圈,似乎戳破了金融业的“金领”光环。



此前21数据新闻实验室推出300万金融民工月薪数据,当时为尽力防止被平均,我们剔除了高管的薪酬数据,这次我们聚焦券商、银行、信托、保险四大金融业62家上市公司高管,来看看处在金字塔尖的这一群体真实薪酬怎样,到底该如何才能成为年薪超百万的金融高管?










01


金字塔尖的领跑者——






7人年薪过千万,


平安、海通包揽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发现,2017年上市金融高管薪酬超过500万的有40人,9成来自券商、保险。其中,券商26人,以海通证券最多;保险10人均来自中国平安;另外安信信托3人;银行系统仅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入围。



年薪超过1000万的有7人,相较2016年,中国平安叶素兰、姚波以及海通证券张向阳新入榜单,方正证券首席风险官陈飞则由2016年1003.97万降至151.51万元。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和副首席执行官李源祥、陈心颖以1303.70万元并列第一,两人薪酬相比2016年均上浮30%。中国平安其他年薪千万的3人相对于2016年,亦有不同幅度的薪水上调。



2016年以1549.4万荣登“打工皇帝”宝座的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林涌,2017年在关联单位领薪,薪酬为1294.9万,跌至第4名。






















02






离百万年薪更近一点——


54%来自券商,


海通证券20位上榜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2017年,有532位金融业高管(含已离职)年薪百万以上,合计薪酬14.62亿,即25%的高管拿走全行业管理层报酬支出的80%。(不在上市公司领取报酬的部分高管未计入)



去哪里离百万年薪更近?数据显示,54%的年薪百万高管来自券商,达315位。其中海通证券一家就贡献了20位,是金融机构中最多的一家。



银行业紧随其后,154位高管上榜,相比2016年减少16位。下滑最明显的是南京银行,2016年百万年薪高管还有12位,而2017年仅剩3位。另外,保险52人,信托11人,基本与2016年持平。



具体到公司,除了海通证券外,超过10位百万年薪高管的集聚地还有中国平安、中国银河等29家机构。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62家上市金融机构中,建设银行东吴证券高管最高薪也不足百万。





















03






谁说女子不如男——


73位金融女高管上榜,


平安陈心颖领衔













这532位百万年薪金融高管中,女性有73位,占比近14%。中国平安陈心颖以1303.7万独占鳌头。



相较而言,保险偏爱男性,信托钟意女性。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银行、券商百万年薪高管女性比例与金融业基本一致,但在保险业这一比例不足10%,信托则高至30%。



具体到公司,新华保险华西证券东方证券申万宏源财通证券等21家机构的百万年薪高管,清一色均为男性。



不过也有公司“巾帼不让须眉”,如上海银行仅有的两位百万年薪高管李晓红、冯雪飞,均为女性;光大证券百万年薪女高管有6位。





















04






小荷才露尖尖角——


80后崛起,


最年轻的刘元瑞年薪388万













从年龄来看,百万年薪高管仍是60后70后的天下,两者合计占比高达87%。



当然,也有一些80后初露锋芒。21数据新闻实验室注意到,2017年,有7位80后年薪过百万,6位为硕士研究生,均已在各自公司打拼数年。



券商系统80后有5位,多担任总裁或副总裁职位。最年轻的是1982年出生的长江证券总裁刘元瑞与方正证券副总裁&董秘熊郁柳。在降薪百万后,刘元瑞依然以388万元领衔最高薪80后金融机构高管。















有意思的是,21数据新闻实验室还发现,53岁-55岁是金融业男高管的黄金年龄,而女高管的黄金年龄则在47-51岁。





















05


知识就是金钱——






7成以上为硕士,


财经类院校最盛产













收入高意味着门槛高,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除了国防军工外,金融业整体学历最高。当然,金融业平均薪酬也是最高的。



单就这532位高管来看,虽然87%的人为60、70后,但硕士或以上的占比高达75%,另外23%的为本科,有123人,剩下不到3%专科毕业或资料不详。





















06






年薪过百万的金融高管,


都出自哪些高校呢?













毫无疑问,金融业专业性较强,财经类院校优势明显。在已公开的资料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最盛产,均诞生了12位。



从专业来看,经济类、管理类、法学、计算机最受欢迎。















意想不到的是,虽然在硕博专业中,还是经济学管理学最多,但本科专业中工科理科也不乏见,如西部证券10位百万年薪高管中有4位本科专业为物理学、金融材料热处理、电气工程、硅酸盐工程等;而海通证券原董秘黄正红本科则在北京大学修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专业。



07












金领中的金领——


券商风险岗位薪水高,


保险重视精算师













什么职位才是金领中的金领?董事长?总经理?银行行长?



虽然总榜单上中国平安薪酬水平一骑绝尘,但更多高薪高管集中在券商银行。不同职位薪水差异亦较大。整体来看,除总经理/副总外,薪酬水平偏高的还有意想不到的这一职位——职工监事。



细分来看,券商风险把控职位重要,311位百万年薪高管中42位为合规总监或首席风险官;银行副行长/董秘百万年薪较多;保险公司中总精算师职位颇受重视,四家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均年入超百万。



08


附:A股金融机构百万高管薪酬榜










注:本文只计算A股上市的62家券商、银行、保险、信托公司高管(含已离职)的税前报酬,在股东或关联单位领薪的部分高管未计入,高管的股权分红收益也未计算在内,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2017年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