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在服务居民理财、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第四届2018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发表了主题为“恪守信托本质回归专业常识 建设行业信用服务创新发展”的致辞。他表示,基金行业不能局限于行业自利视角,满足于技术的领先和规模数量的扩张,应当从发展全局出发,将自身置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完整社会关系中,认清定位,恪守本质,坚持规律,专业发展。

就基金行业而言,需求、科技、制度的变迁推动了行业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22446家,已备案私募基金实缴规模达到11.10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467家,实缴规模为2.60万亿元,各类私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到9735.16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72%。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之后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

资管业需要坚持初心

“无论经济、金融、社会形势如何演进,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如何变化,资产管理业都需要坚持初心,坚守投资者利益优先的价值观和以信用立身的行为准则。”在洪磊看来,这需要处理好三大基本关系:一是处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与被投企业的关系。

与投资者的关系方面,洪磊坦言,“卖者尽责”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首先,大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多数时候并不直接面对客户,而是通过代销或私人银行间接获客,基金管理人无法触及和贴近投资者的真实需求。其次,资产管理行业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有机生态,缺少从大类资产配置到投资工具再到基础资产的三层有机架构。因此,基金行业必须坚定直接服务投资者的决心并作出不懈努力。

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方面,洪磊表示,私募基金应当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努力找到当前价值低估并且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投资标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无穷无尽,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蓄势待发,未来将诞生大量具有长期超额收益的投资标的,这才是私募基金超额收益的真正源泉。

与被投企业的关系方面,洪磊认为,基金管理人不能满足于当前盈利能力和股价的最优组合,还应当从社会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关注并推动被投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提供符合社会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推进行业三个基本面建设

洪磊表示,基金业协会始终致力于三个基本面建设:一是行业信用体系;二是行业竞争生态;三是行业制度环境。

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基金业协会以“7+2”自律规则体系为基础,在登记备案、基金募集、投资运作环节推动基金管理人与中介机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基金管理人与被投企业之间形成三重信用博弈,让市场主体行为回归市场,让私募基金管理人关注的焦点从监管部门回到自身信用、客户利益和实体经济需求上来。

据了解,2018年1月,面向私募证券类会员机构的信用信息报告制度正式实施。利用基金业协会AMBERS(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系统积累的大数据,信用信息报告从合规性、稳定度、专业度和透明度四个维度客观呈现了会员机构信用水平。自2018年5月7日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可通过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查阅自己的信用信息报告。

在提升行业竞争生态方面,基金业协会致力于推动资产管理市场形成“基础资产—投资工具—大类资产配置”三层有机架构,鼓励投资银行、基金管理人和大类资产管理人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制衡,形成多层有机生态。

洪磊表示,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还缺少大类资产配置的支撑,资产管理乃至整个资本市场都受到资金频繁流入流出的冲击,始终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长期投资机制和市场环境。我国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中,来自各类养老金、社会公益基金、保险资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长周期配置资产的比例不足1%,而美国则超过40%。因此,洪磊建议,希望在基金法框架下,尽快制定大类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引导非保本理财业务转型为大类资产配置服务。与此同时,基金业协会全力支持税收递延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的全面实施与落地工作。

在优化行业制度环境方面,洪磊说,当务之急是推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配套规则尽快落地。在短期内基金法难以修改的情况下,应当加快私募基金条例出台,对私募基金进行明确界定,对投资业务和融资业务进行有效区分。长期来看,应当在信托法、基金法框架下对各类资产管理业务正本清源,实现全社会资产管理规则统一。应当加快研究重塑资本市场税收体系,建立公平、中性税负机制,促进长期资本形成,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更多资讯,请关注国信股权基金官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