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第二届智道私募峰会,暨第二届智道金梧桐奖颁奖盛典,证券类私募基金年度盛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峰会下午设置了四场分论坛,其中海外分论坛是以《资本对外开放在即 全球化机遇一触即发》为主题的平安银行专场。



海外分论坛共有两个圆桌讨论,在圆桌1讨论环节,由平安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甘鲲先生担任主持人,参与嘉宾有:福布斯中国总编范鲁贤先生、毕盛(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谢生先生、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葛音女士。圆桌1的讨论主题是《WFOE如何看待中国证券私募市场的发展》。以下是讨论的主要内容:




(图为海外分论坛圆桌1讨论环节)















甘鲲:感谢叶总的精彩演讲,有力证明了我国正在陆续对应的金融开放承诺,并得到国际投资者的回应,随着A股即将正式纳入MSCI,我们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配比机会,如果中国金融国际化,那将是我们改革开放第三个传播红利,根据叶总安排,由我主持本次一小时的圆桌论坛,论坛主题《WFOE如何看待中国证券私募市场的发展》,本次邀请三位嘉宾。



我们首先请范鲁贤先生聊聊您的人生经历,大家欢迎。



范鲁贤:福布斯是一家百年财经媒体。近百年全球经济不断变化,如何做一个百年企业,我们偏向创业+。我们每天想做的事情是思考如何行业创新,怎么做新产品。去年福布斯百年特刊杂志上,我们就利用AI技术让读者和巴菲特互动。不少的投资机构玩得很好,也会找我们这样媒体研究的公司。因为我觉得不论是我个人,还是我同事都在思考创新,最近我和福布斯印度版总编聊天,他说,我们都在全球的DNA上差不多。



甘鲲:感谢范鲁贤先生,下面有请谢生先生。



谢生: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1991年出国,在国外工作了十多年,2004年回国,1998年加入资产管理行业,在北美资产管理行业工作六年,回国之后我的职业生涯十四年时间,绝大部分在公募基金,经历了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我是一年半前加入毕盛资产管理公司。毕盛资产是新加坡的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亚洲市场,成立于1995年,公司成立不长时间,但是我们在中国建团队,立足发展时间很久。2002年就有办公室了,2004年就有团队,在国内管理25亿美金的QFII/RQFII,从公司的十多年在中国的历程来看,还是发展不错。虽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很少能知道APS,但在海外机构投资者圈子里,还是有不错的声誉。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欧美大的养老金、捐赠基金等各类机构客户。毕盛在中国这过去十五年应该说经历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个证券行业的发展,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



甘鲲:有请葛音女士。



葛音:我很荣幸作为Panel上唯一的律师代表,我来自汉坤律师事务所,但加入的时间不长,此前一直在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负责资管和金融服务业务。因为多年来都在这个领域执业,我的客户主要是境外大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我很有幸见证了这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而作为我的客户们密切的合作伙伴,我也有机会深入参与了他们在中国布局发展的决策过程。



我的体会是,这些大的境外资管机构,在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和中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密切相关。根据我的观察,做得比较成功的机构还是有共性可循的。第一点就是对中国市场有长远的眼光,不是着急赚快钱,而是对这个市场有long-term commitment,这样才能更有条不紊,与这个市场一起分享成长的果实。我个人很看好中国资管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中国不久就会成为一个资管大国,但什么时候能成为资管强国?还需要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包括监管机构,包括境内外的市场参与者,也包括我们这些专业的服务机构。



第二个共性是对机会的敏感度。其实中国市场是从很长一段时间里比较封闭的状态在逐步开放,这个过程中会不时的出现一些机会,比如近年来从沪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再到前不久的期货市场开放和放宽外资持股比例。对机会敏感,对市场保持灵敏的嗅觉,有助于你在机会出现时,比别人更有先发优势。



最后一点共性当然是有好的执行力。有了长期的战略,也能看到机会,下一步就是要有一个高效的团队和机制能保证执行力。这些是我的一些观察,谢谢。



甘鲲: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抓住机遇,敢于创新,是企业和个人的成功之道。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个问题,请问范鲁贤先生,怎么看待外资现在入股占比突破51%,这个问题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范鲁贤:这个是很好的方向,因为其实对外资来说,经济变化是非常快的,大家知道变化都会制造出新的机会,目前全球融资额,资金特别大。这个事情怎么做?会不会成功?很多本土机构,如何应对竞争。外资来,是一件好事。中国经济发展的体量巨大,跟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不能比。而长期看,最近谈到很多AI,AI的发展给金融业服务很大。



甘鲲:感谢范鲁贤先生精彩的分析,下面请葛音女士回答一下,您认为外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需要重点注意哪些风险因素?做好哪些风控措施?



葛音:就我的观察,对外资机构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熟悉中国的监管环境。刚才也提到,中国的资管行业在最近几年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但更多是量的发展,其中有很多乱象,比如非法集资、庞式骗局等等。所以我们的监管机构也意识到了一些监管缺位,还有很多监管之间的不协调,导致监管套利。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还不断有新的法规出台,整个监管环境还在持续进化当中。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刚刚颁布的资管新规,由人民银行牵头,而去年同期征求意见的还有私募基金条例,发文机关将是国务院,从法律效力层级上要高于资管新规,但是目前还没有出来。这些法规的初衷都是希望加强功能监管,减少监管套利,但会不会带来新的风险和问题?有个提法要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比如私募基金条例出台以后,怎么跟资管新规去协调衔接?都需要拭目以待,同时也需要很多市场参与者的推动。作为律师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帮境外机构了解和适应中国复杂的的监管环境,为他们做导航。



甘鲲:下面问一下谢生先生,请贵司如何计划和执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开放所带来的机会?



谢生: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过去从1995年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成功要素,我们公司1995年成立,创始人是新加坡人,叫王国辉,他早期在日本花旗担任投资总监,后来当新加坡GIC负责投资,有将近40年国际投资经验,他当时1995年成立这家公司时就明确了三个发展的基点。第一:专注于亚洲市场投资。第二本身以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进行投资。第三专注于服务机构客户。这是公司从成立至今的三个发展定位。



公司发展20多年的整体投资业绩一直不错,获得不少行业的各项荣誉。尤其是我们的A股市场,目前中国有16人的团队专注A股投资,为海外机构提供服务。我们现在目前正在申请国内的牌照资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国内开展私募业务为国内的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



未来我们在中国如果要成功的话,很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第一点是人。因为资产管理行业是离不开人,没有人的话,资产管理公司是什么都没有的。毕盛从来到中国的第一天就本土化进行人员招聘,我们十几个人的团队都是本土化而且这家公司的投资团队很稳定,毕盛中国的投资总监在公司工作了22年,投研团队平均在司时间是8年这在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中很难找到,这也是优秀投资业绩的的基础。未来我们WFOE业务的发展也将基于本土化,招揽优秀的人才扩展中国业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境外资产管理公司要了解清楚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差异。我中国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是嘉实基金,然后是富国基金,最后是景顺长城。这三个都是合资基金公司,刚才叶总介绍了,嘉实基金虽是合资基金公司,但是行业都知道,嘉实是完全中资主导的。第二是富国基金,外方股东蒙特利尔银行也仅是财务投资者。这两家公司发展的都很成功。外资机构对业务发展的理解跟我们国内资产管理公司还是有差异的,要成功,一定要考虑中国国情。毕盛在中国要做好,有两个方面:第一投资业绩要做好,这个我们有一支稳定的有经验的投资团团队,我是很有信心的。第二是把规模做起来,我想就要了解我们中国面对的客户、渠道,他们的需求。这里我特别强调的一点,毕盛中2002年就开始投中国,2004年开始发产品,将近14年时间,我们业绩还是很优秀的。但是未来我们面对中国的客户,能不能还做出一样优秀的业绩?为什么会担忧呢?因为我们目前海外客户和国内客户有很大不同,我们QFIIA股产品管一百多亿人民币的规模,仓位始终不低于95%,客户要的是相对收益,团队不做择时。, 但未来在中国拓展客户,客户需要的是绝对收益,这对我们投资团队会是新的挑战,我觉得未来还是要招聘有做绝对收益的投资人员来充实队伍。



甘鲲:感谢谢生先生的发言,下面我对三位嘉宾提出共同的问题, A股纳入MSCI和WFOE进入中国市场,对股市会产生什么影响?



谢生:我简单说一下,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欧美机构客户, 我从美国、欧洲、新加坡的销售团队了解到很多欧美的机构投资者还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小的新兴市场,所以他们在资产配置里,还把中国投资当成新兴市场的配置。很多欧美的机构投资者第一次到中国, 都很诧异,中国的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整个老百姓的财富已经到这个程度了。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市场是很大的,怎么把中国的投资机会和热点向海外投资者传导,这是我们需要做的。目前国内不少大的私募基金都到海外,香港、新加坡市场拓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投资中国。



范鲁贤: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是很好,因为投资好的机会很多。外汇投资会关注整个环境的透明度问题。第二是沟通。如果一个公司产品在海外,虽然产品好,但投资者关系维护的不好,至少会让投资者感觉不舒服。这些很重要。



另外我经常和国内很好的公司聊天,有一个很大的手机销售公司,在海外投了很多钱的发展,也协助很多海外大的活动,中国品牌在海外发展需要好的管理。有的中国公司的海外公关管理是乱七八糟。



葛音:谢谢,前面两位讲的我都非常同意。MSCI纳入A股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们要有更现实的预期,我不觉得它会冲击市场,或对市场带来太剧烈或明显的变化。从A股纳入的权重来看,去年宣布这个结果之后,就有很多专家做过测算,应该不足以对在A股市场带来很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它的纳入也是分段式的,甚至还有一些试验性的设计在里面,它会看前期的效果,然后再考虑进一步增加A股的权重。我的客户里也有很多境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很多ETF基金或指数基金,他们确实要在资产配置上增加A股,这是一个必然动作。



与此同时我们的市场也要更规范和透明,使一些境外投资者不会望而却步。一个例子就是在2015年股灾的时候,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措施,包括证监会对减持的限制等等,还有当时很多A股上市公司比较随意的停牌,一度出现千股停牌的壮观现象,这都会给国际投资者带来负面的印象。好在后面我们看到很多积极的反思,比如一些极端措施的退出,交易所也更改了上市公司停牌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也是要吸取的教训。



另外,前不久两个交易所也发布了关于信息披露的新办法征求意见,感觉趋势是要更为严格的执行信息披露要求。不管是信息披露(Disclosure of Interest)还是短线交易(Short Swing Profit Rule)规则,都是包括境外投资者在内的很多机构投资者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些涉及到他们投资A股的合规成本。以前就曾经有一家QFII机构Martin Currie陷入到与短线交易有关的诉讼当中,虽然最后和解了,但都是要引起投资者注意的案例。



我最后想说的是,A股加入MSCI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我们中国的债市,作为全球第三大市场,也应该会加入到更多国际主流债券指数中,比如Citi、Barclays、JPM。从总体来看,中国证券市场这么大的体量,外资参与比例还是太低太低了。从交易环境层面,引入更多境外投资者,有助于让市场更规范、更多元化、也更健康。



甘鲲:感谢三位嘉宾精彩发言,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考虑到时间原因,我们在座只有三次机会向台上嘉宾提问,下面可以提问。



观众题问:我是来自国内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国内现在大概120、130家的公募基金公司,在证监会有团队,成立私募基金公司,可能三年后,从所谓的49到51再到100%,三年后可能发生这样的变化,在座的各位可能和外资机构有沟通,您觉得外资同行进来和中国的本土化资产管理公司差异和竞争优势,或者比较优势在哪里?谢谢。



谢生:我这边简单说一下,刚才主持人问了第二个问题问到了,确实外资进来,对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件好事。个人认为,现在中国本土的资产管理行业,资产管理公司,不管是银行、证券资管的还是基金公司,还是保险资管都已经足够强大了,足以面对海外的竞争。



我认为境外的管产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对中国是好事儿。我自己在中国工作十多年感受到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思考问题时,很多时候考虑的相对比较短一些。举例讲,季度末,年末拉货币基金充规模就是行业的通行做法,这是无益于公司长期发展的短视行为。



另外我觉得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对风控和创新产品的理解,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海外资产管理公司都是百年老店,经历过、看到过的都很多。这些公司进来一定是对行业的专业性有很大的提升。也希望通过境外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带动把我们的资产管理行业,目前很大的工作是什么?投资者教育工作。因为我自己也在中国帮助协会做了很多工作。



甘鲲:好,第二位。



观众题问:你好,谢总,我来自平安机构的,我这边有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刚刚听您在说,可能在WFOE参与国内市场,您更多是参与A股,因为A股不能做空,所以我想请教一下,作为私募基金来讲,怎么实现更好的绝对收益,您是怎么看待中国的WFOE参与中国的A股市场?



谢生:毕盛在国内一直是纯多头的投资策略。作为一家外资私募到中国来,与其发展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如专注把擅长的投资做好、做精。目前没有考虑期货或者其他的东西做对冲投资。



甘鲲:好,第三位。



观众题问: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提问,我想问一下,刚才听到葛音老师提到一点,对国内政策形势有一定的判断,有不解之处,我问一下几位,对国内交易工具以及交易监管的话,这块儿是什么认知,因为我们知道国外可以用终端的,在国内的话,据我所知大部分是券商的PPC系统,几位对这块儿有什么意见或者什么好的想法?在交易的执行层面,比如以前可以直接用PD了。据我所知,目前大部分WFOE客户用PB系统都不太顺利,或者比较痛苦,几位在这块儿有没有比较好的交易?在交易执行方面。



谢生:目前我们协会在系统问题上,我也参加过协会牵头的会,当时绝大部分WFOE机构都希望是全球的交易系统来做交易执行,因为国际上的资产管理公司都希望风控管理全球化。但是协会和证监会都明确要求交易和风控要在国内,鼓励用券商PB系统。目前我们还是计划跟国内私募一样,准备用国内券商PB。毕盛新加坡总部将对中国公司的交易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内部的一些系统来实现。我们现在也在跟彭博中国沟通和讨论针对WFOE公司的需求设计交易系统的可行性。



葛音:就这个问题我想稍微补充一点,谢总说得没错,目前像WFOE的境内交易都需要通过境内券商的PB系统。不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方面一些新的趋势和发展,比如债券通在推出之后,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其熟悉的境外交易平台直接下单,现在Tradeweb是第一家指定境外交易平台,之后还会引入其他的平台,这都是迟早的事儿。所以我的一个general comment是,对国内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developing market,现在的一些情况未来不一定会延续。谢谢。



甘鲲: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互动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在座各位,相信从三位嘉宾的发言里面,大家都获益匪浅,如刚才所言,金融国际化正向我们走来,WFOE将未来的热点和蓝海,欢迎各位关注平安银行上海分行,谢谢大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