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企业管理系副教授万君宝

博士研究生李骏

2018年7月1日起,中国将下调汽车整车和零配件的进口关税。据报道,整车关税将由25%降至15%,下降10个百分点;零配件关税统一下降至6%,下降幅度达2至19个百分点。这一调整将对中国汽车业带来重要影响。如何认识今后一段时间汽车产业与行业的变化,是应该认真研究的一大思考题。

(《思想周刊》发布万君宝副教授观点)

能否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更多取决于公司研发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1991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量为70.88万辆。经过10年左右的低速增长,在迈入新世纪后迎来爆发,从2000年的206.82万辆快速增长至2010年的1826.47万辆。此后,中国整车行业回归稳定增长状态。

同时,国际汽车企业的产能投入,又推动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为国内相关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上升通道。尤其是2010年以来,下游整车市场的旺盛消费需求驱动国内零部件行业实现较快发展。截至201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当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186亿元。

中国市场是国外车企重要的销量和业绩支撑点。2017年,中国市场的进口车总销量为125万辆,同比增长17%;中国汽车行业进口总体金额达898亿美元,整车进口额为510亿美元。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产品总额达159亿美元,占比17.7%。从2011年至2017年的汽车整车进口量来看,中国进口车市场总体规模维持在100万至150万辆之间,区间落差不大。

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日趋饱和。相较之下,中国市场依然蕴藏着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汽车千人保有量140辆,与美国的797辆、日本的591辆以及韩国的376辆还有较大差距,甚至不及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平均水平。巨大需求缺口的存在,一个影响因素在于进口车的关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多次有序、逐步完成进口关税的下调。2001年,两种排量的汽车关税税率分别下降为80%和70%;2005年,汽车关税税率统一降至30%;2006年后,一直稳定在25%。

总的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合资模式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2010年至2017年,前20名车企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具体位次和所占份额略微有所变动,且行业内未形成寡头或垄断势力。就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而言,经过多年技术沉淀以及对国内消费趋势的准确判断,它们逐步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销售份额。过去16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基本维持在38%至44%之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销量下滑、产能过剩,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疲软,导致企业间竞争强度加剧。未来能否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将更多取决于公司的研发能力以及是否能推出符合用户新需求的产品。

在新技术新能源催化下

汽车产业将变为全新业态

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番梳理后,接下来再来看汽车关税的下降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多大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近3年),它会显而易见地加速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分化,很可能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极化效应。由于整车关税的大幅降低,深耕中国市场的全球汽车巨头如大众、丰田、通用、福特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大市场规模、丰富产品生产线、形成产品梯次布局的大好机会。

以大众汽车为例,经过30多年在中国市场的精心布局,已发展出几十个中、高档品牌。汽车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又有利于大众集团的全球品牌在中国的整车进口或本土生产,从而形成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全线覆盖。2017年,大众品牌汽车的全球销量达623万辆,其中在华销量高达318万辆。随着产品线的全覆盖,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有可能进一步跃升。

在跨国汽车巨头大举进入和产品线全面覆盖的冲击下,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显然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大的市场压力。如何避免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状况,需要更理性、更具前瞻性的布局。

从中期来看(5至10年),随着产品调整到位和市场布局清晰,由关税大幅度降低带来的冲击将逐渐被市场吸收,跨国汽车巨头和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格局和产品阵线将逐步稳定下来。考虑到这一时期中国已全面迈入小康社会,3亿中国家庭有望平均每家保有1辆小汽车。这将是全球无可非议的市场容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业链完整度和依存度最高的市场。

在如此超大容量和超高密集度的市场背景下,跨国汽车巨头和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将面临更为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专注特定消费群体、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消费心理、专注收入结构和消费行为差异的品牌,将获得爆炸性增长的市场机遇。

比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符合新型农民需求、既能运输又能旅行、既能装载农业机械又能贩运蔬菜水果、既能在乡村公路越野又能在高速公路急驶的“农用皮卡车”将会受到“新型农业工人”的欢迎。

再如,随着5G技术、移动互联网、远程办公技术的日益成熟,汽车有望成为集各种高科技于一体,具沟通、娱乐、办公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移动空间”。由此,具备完整生态功能的“办公汽车”,将受到商业人士的青睐。

从长期来看(10年以上),中国汽车产业将出现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结构性变化:

  一是经过高强度市场历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如同家电行业、高铁行业走过的“引进—吸收—创新—对外投资”的产业链升级路线。

  二是在新技术、新能源的催化作用下,汽车产业将嬗变为融合各种高新技术的全新业态。比如,电动汽车将从根本上颠覆内燃发动机甚至混合动力的驱动技术;移动互联网将使汽车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时尚感的自由空间;智能公路将让汽车边行驶边充电,使高速公路成为互联、互通的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功能的“自主管理系统”,进而带动全国乃至全球高速公路升级。

  三是汽车文化将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生命伦理、生态文明、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等现代人类意识,裹挟着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和憧憬,沿着智能公路驶向未来。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在经历关税降低、市场开放和竞争加剧的冲击后,形成全新的竞争格局并进一步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对国内消费者来说,我们将花更少的钱买到质量和服务更好的汽车。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倡导自由贸易时强调:“进口也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这一点将在中国下一阶段的汽车市场上得到验证。

万君宝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企业管理学博士。曾访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2007-2008),并曾担任卡思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门经理,上海三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经理。

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管理伦理、领导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仆从领导驱动下的服务型政府的顶层设计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10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0本,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