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征战股市二十几年,风来雨去还是坚持下来了,总结多年股市投资的经验,觉得还是价值投资是最可靠的方式,至于投机是可遇不可求的,恰巧长线的投资品种被推到风口,也是基于投资者对于行业,基本面的远见卓识,最终决定股票走势的,一定是股票内在的价值,股票内在价值是由公司所在行业的景气度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技术储备,管理团队的效率和眼光等众多因素综合决定的。那些由消息刺激,没有业绩支撑的纯概念炒作,最后无一例外的留下一地鸡毛,不建议参与!

很愿意跟大家分享本人各个行业发展的认识,长期跟踪景气行业的龙头公司,务求资料相对准确,全面。分享行业公司的成长红利,开开心心投资,明明白白买卖!

本人所分享的标的,都是本人长期关注的股票,多半是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或是行业出现转机,技术壁垒高,护城河深厚的企业,主营稳健,可能不合每个人的胃口,也是本人长期跟踪观察,辛苦研究之结果,股票投资就是一个长期跟踪,不断修正的过程,本人务求数据相对准确,不做标题党,务求接近实战,提高可操作性,实实在在的分享本人多年看盘以及关于基本面之心得,希望对各位股友有所提醒及借鉴!如若不喜,也希望尊重本人之劳动,很多标的可能现在看是处于高位,但并不是没有价值。希望不要一遇见不合之观点,就口出不逊之词!好的修养与心胸,坚韧与忍耐都是投资成功的必备条件。

医药行业一直是A股市场的强势品种,重要的防御性行业,今天分享的公司是本人长期关注并交易的公司之一,A股医药行业的常青树公司,复兴医药:

复星凯特:顶尖CAR-T技术,探索中国之路

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技术新概念的轰炸之后,人们更多关注技术如何应用,创新必须创造价值,必须置于监管之下。医疗、教育、能源、制造,越来越多的痛点,被寄希望于用科技的方法、用创新的方法、用智能的方法进行改造、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生产力,新的供给,从而创造出新的需求。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破?在日前举办的2018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圆桌论坛高端对话环节上,曾在美国宝洁、百时美施贵宝、以及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研发中心的重要管理岗位上任职近20年,在美国和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现任复星凯特合资公司CEO王立群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复星凯特合资公司CEO王立群博士

王立群博士说:“复星凯特是复星医药与Kite制药合资的生物药公司。我们主要关注的产品,或者说技术的重点在于细胞治疗,尤其是免疫细胞治疗。2017年随着诺华和Kite制药的产品获批上市,细胞治疗越来越火,尤其是我们现在重力研发的CAR-T细胞技术,让大家看到了治愈肿瘤的希望。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看到像细胞治疗能够给病人带来那么多、那么明显的好处。我们正好很幸运赶在这个技术的风口上,我们想借助复星医药的研发能力,同时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中国,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够最快赶上最先进的世界潮流,让更多中国的患者受益。”

王立群博士提到的CAR-T技术,正是炙手可热的,在白血病和淋巴瘤领域有惊人疗效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与传统药物不同,CAR-T是一种活的细胞药物,归属于基因治疗产品,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从病人外周血中分离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T细胞表达靶向癌细胞嵌合性抗原受体,再回输到患者体内特异性地识别并杀伤携带靶点的肿瘤细胞。

全球首个CAR-T疗法Kymriah于2017年8月获FDA批准上市,是肿瘤治疗史的一个里程碑。随后Kite Pharma开发的CAR-T疗法Yescarta(KTE-C19)也获得FDA批准上市。

复星凯特作为Kite Pharma和复星医药的合营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将Yescarta产品技术转移至国内,并按照Kite的技术标准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细胞治疗生产基地。2018年4月,复星凯特就该产品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临床试验申请。主要用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此次“生物医药与人类健康的未来”的圆桌会议由第一财经资深主编彭海斌先生主持,他和嘉宾就以下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圆桌会议邀请的四位嘉宾

在整个医疗领域有个共同特点,一些企业家他首先是一个科学家。如何完成从一位科学家向管理层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中,科学家在科研与管理之间的角色转变在生物医药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就这个问题,王立群博士表示:“做科研和做管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做科研,我们一定要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同时也要有专注的精神。做CEO的话,应该从某种意义上更难,因为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了。我们自己在做研究的时候,可能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考虑,项目完成可能就是终点。概括点讲,你不仅要考虑整个研发环节,还要考虑企业所有的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前景怎么样、我们有没有前瞻性地把产业化的思路放到设计开发里面去。像我们现在做的细胞治疗技术一样,这些理念尤其重要。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好,会大大地延长这样一个好技术应用到临床的时间。

总的来说,CEO不仅要考虑研发管线,我们还要考虑商业机制,考虑团队的建设等等。所以对我来说,我一直在学习如何从一个科学家转换到CEO。”

中国的医药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快,但是国外的企业也在向前推进非常迅速。中国的研发环境和美国的研发环境,到底有哪些大的差异?中国的研发投入和美国的研发进展,它的差异是在缩小还是在扩大?

王立群博士说:“在医药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起步晚了,目前不少国家比我们确实有不少优势,我们和他们比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现在还是早期,可能大家的眼光相对来说短一点,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其他,都是希望能尽快出点东西。我们很多企业开始做短期的东西,也许创新程度不够高,但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赚第一桶金,这个没有什么好非议的,也许发展过程就有这么一个阶段。

目前,我们国家从政策层面,资金方面都对医药行业进行大力支持,鼓励创新,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医药研发还是很有潜力的,后劲挺足的。至于要走多少年跟他们平齐取决于我们今后的3、5年怎么走。刚才前面的嘉宾说我们要沉下心来,我们这个行业也是这样的,如果真的把心沉下来,利用好的资源、好的政策做一些事情。稳步前进不断的缩小差距,我想应该不用花很多时间就能赶上。”

虽然说新药研发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我们的投入还是无法和跨国企业做对比,在中国也许有一些特点。中国的药企在做研发的时候,是怎样分散风险的?

王立群博士说:“做药的研发,有技术上的风险,也有商业上的风险。从技术上讲,如果已经知道国外某种药对这个靶点已经有效了,我再去做这个靶点,这样就可以用相对比较少的投资做出这个药来。想做创新药,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一个初创的公司,讲马上要做全球最创新的,恐怕喊口号的成分大了一点。

商业方面,如果想商业上的成功就要去了解市场,看看这个药能够解决多少临床上的需求。另外竞争者方面的风险,以我们现在做的CAR-T作为例子,目前在全球有两个批准的,但这一年,国内做CAR-T的公司全浮出了水面,一看全部是针对CD19靶点的。而这个市场可能只能接纳两到三家,那么剩下来的十几家公司,他们以后又怎么办?我觉得对这个风险如何把控非常重要,毕竟研发费用是很大的一笔,如果大家都砸钱做同一个东西的话,从整个社会来讲,是资源的一种浪费”。

比较一下,中美不管是医疗器械还是新药研发企业的体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从美国或者欧洲的药企成长路径来看,并购是绕不过的槛。国内的企业是不是一定要走并购的道路?

针对这个问题,王立群博士表示:“我觉得资源肯定要整合。一个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如果立志于做创新药的,可以做创新的东西。如果说不想做创新,他可以对看中的产品及销售渠道进行整合。我觉得合并或者联营,这些都是好的现象,也是行业发展的正常趋势,应该走这样的路子,最后使每个企业以最大的效益来运营。”

政策对医药或者器械的研发,有特别大的影响。最近不管在资本市场,还是器械的研发审批有很大的推进,对政策的改进有什么期待?

王立群博士说:“我们国家对新技术,或者新药的监管还处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监管层是否能够给予更多的指导,让这些企业有目标的去开发这些产品,这点至关重要。像我们细胞治疗技术,据说不少公司报了IND以后,材料被退回修改,这很浪费、浪费资源。所以国家新药审批、监管层面,是不是能把相应的质量标准、规范等等做得更明确一点,这样企业就知道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去申报。”

总的来说,中国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企业的创新意识逐步加强。生物医药和医疗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健康水平。做好药,做良心药,真正造福于百姓,是生物医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也期待政策、资本和人才更多地向这些领域关注与倾斜。以生物医药、医疗为代表的中国制造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梦想正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慢慢实现。


























复星凯特是复星医药和美国Kite Pharma于2017年携手共建的合营公司,并于4月10日正式注册成立,落户于上海张江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12月,复星凯特遵循国家GMP标准,按照KitePharma生产工艺设计理念,建成了先进的细胞制备的超洁净实验室。目前,复星凯特正在全面推进Kite Pharma获FDA批准的第一个产品KTE-C19(商品名为Yescarta)的技术转移、制备验证等工作,致力于在中国快速落地细胞治疗技术产品,为中国的肿瘤患者提供更领先的产品与服务。

复星医药成立母婴新公司 分食万亿高增长行业红利


5月14日,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及控股子公司江苏万邦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复星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宝宝树旗下公司签订《合资合同》,拟共同投资设立上海星宝智康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新公司”)。



新公司设立后,复星医药方面表示,各方将发挥各自资源和专业优势,专注于家庭消费升级驱使下的母婴行业,进一步满足孕婴童人群及中国年轻家庭对母婴及育儿等专业知识及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复星医药在大健康产业布局。



目前国内处在家庭消费升级阶段,新生儿人口处于政策性增长红利期,80、90后婚孕一代已经成为母婴消费主力人群,消费升级与科学育儿的观念深入人心,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服务类别丰富,创新空间广阔,深耕用户需求、注重专业品质的新品牌从而被赋予新机遇



随着妈妈“年轻化”趋势及国内“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将进一步拉动母婴市场消费浪潮,价值万亿的中国母婴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时代。



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2016中国母婴产品消费趋势报告》,预计全面二孩可带动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0.5%左右,并可对母婴消费市场产生直接影响,预计每年可新增超300亿母婴消费,至少可带来年均13%左右的新增长空间。



而母婴用户的主力人群主要为26-35岁之间的适龄父母,与此同时,19-25岁母婴用户占比也在上升,购买者年龄趋于年轻化。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和育儿观念转变成为母婴行业长期增长的基石。



母婴行业的一大特点是消费者和购买者分离,因此购买者即婴童父母和亲戚的消费能力,决定了母婴消费的层次。目前以80、90后为主的人群是母婴消费主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代人更看重母婴消费的安全和质量;而且中国特殊的421家庭结构也决定了父母与祖父母两代人,将更注重对第三代的投入。



为了下一代,母婴产品购买者舍得投入,更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宝宝树是母婴家庭服务平台,主要提供中国父母学习、交流、记录、购物等服务,业务现囊括互联网社区、商业服务(涵盖商品、知识付费、时尚、金融、旅游等)、大健康,背后的数据为进一步延伸其业务积累了大量的资源。



在此前与惠氏启动中国儿童早期发展和脑发育教育工程“超凡小大脑计划”发布上,宝宝树副总裁兼商业合伙人陆烨玮表示,中国处于不断细分和个性化消费升级阶段,“2016至2017年我们用户对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视度上升了87%。”宝宝树同时在发现用户需求、制定针对用户的解决方案上做了很多工作,从大数据上挖掘消费者更多需求,“我们有各种工具和商业产品一一对应。如果惠氏想要0-3岁孩子在杭州西溪周围3公里的家庭,我们可以画出热力图、给出分布,在哪里开店、做活动,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分布进行布局。”

明星子公司复宏汉霖投资价值分析

复宏汉霖为复星集团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抗体类似药、改良型单抗及创新型单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复宏汉霖发展脉络清晰,前期重金投入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短期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体系,组建了成熟的研发团队,随后跟进改良型、创新型抗体的研发。至今有5个抗体类似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个改良型单抗HLX07、1个创新型单抗HLX06新近在美国获批临床。研发效率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复宏汉霖坚持高标准研发生物类似药的努力一直颇受称道。在生物类似药项目研发伊始,复宏汉霖就坚持对标国际标准,HLX02正在乌克兰、波兰和中国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HLX01、HLX02、HLX04今后将在欧盟申报MAA,其中HLX02将在中国和欧盟同步申报新药销售许可(NDA和MAA)。在适应症和靶点布局上,复宏汉霖的策略非常稳健。在研药物基本围绕国内发病率较高的癌种(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和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进行布局。靶点上则以CD20、HER2、TNF、VEGF等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型抗体ADC、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等。同时也努力跟踪某些明星靶点PD-1/PD-L1等,在适应症选择上仍将高度重叠。这样的策略在后期临床开发与市场推广上将形成产品线优势。

img

img

img

在工艺开发和产业化上,复宏汉霖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如复宏汉霖是国内少数同步开发自己细胞培养基的药企之一。这些努力正是围绕复宏汉霖的愿景:“专注提供质高价优的生物药”,“致力于病患可负担的创新单抗药”。如在HLX07的工艺中,内部培养基达到了5g/l的表达量,远高于市场上的商品化培养基。

img

复宏汉霖是国内较早开始使用一次性工艺研发、生产单抗药物的药企之一,前期建有200L中试产品线(包含赛多利斯biostat cultibag STR Plus 200L、Xcellerex XDR 200),后期建有2条2000L一次性反应器生产线,2017年7月完成新增4条2000L一次性反应器生产线,总计有6条2000L一次性反应器生产线,一次性反应器生产线规模为国内药企中最大(除CMO如药明康德外)。复宏汉霖能在短短7年时间内完成7个产品、12个适应症的临床申报和临床样品生产,与一次性生产工艺的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复宏汉霖首席科学官姜伟东曾强调“国际视野和工匠精神”,提到“已经申报的产品在原研药基础上做了改进,算是小规模的创新。随着进一步发展,承担风险能力的增强,创新的规模也会随之增加”。从改良型抗体HLX07到创新型抗体HLX06、HLX08、HLX09、HLX10,以及抗体偶联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复宏汉霖的创新程度逐渐加强,但产品和技术上有很大的内在相关性。创新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在扎实技术和经验积累下催生出来的。HLX05是西妥昔单抗类似药,和百泰生物的尼妥珠单抗同为EGFR靶点药物,西妥昔单抗远比尼妥珠单抗成功,适应症包括头颈癌和结直肠,尼妥珠单抗目前则只在头颈癌取得成功。从市场上来说,西妥昔单抗全球销售额19亿美元,远超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和抗体,且是唯一一个Fab有N-糖基化修饰的抗体,有很强的免疫原性。

img

复宏汉霖针对这一问题,开发了新一代EGFR抗体HLX07。HLX07在西妥昔单抗基础上对可变区进行人源化,并敲除CDR区的糖基化位点。经分析,HLX07与受体亲和力略强于西妥昔单抗,抗肿瘤效果更强、半衰期更长而免疫原性则更弱。

img

在HLX07基础上,复宏汉霖进一步开发了基于HLX07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从这里看出,复宏汉霖的创新具有非常强的连贯性,前期的积累转化为更大的价值。此外,复宏汉霖也在跟踪肿瘤免疫的热点,开发了PD-1/PD-L1抗体药物,与众多药企同台竞争。

img














复宏汉霖的股权结构较稳定,母公司复星医药持股比例71%,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研发团队持股比例约26%,可见核心研发领导持股比例较高,利于研发团队保持长期稳定。总而言之,复宏汉霖研发质高价优的生物类似药,决心非常明确。一方面,复宏汉霖研发高管中不乏出身质量分析的科学家,每年数千万元采购原研药,相似性分析在国内药企中就应属领先者。复宏汉霖研发高标准生物类似药的努力,受到了业界乃至药监部门的认可。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中,复宏汉霖作为组长单位牵头、领导十三五抗肿瘤生物类似药重大专项,目标是完成四大类抗肿瘤单抗药物的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并建立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国家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另一方面,复宏汉霖非常推崇一次性生产工艺,并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成立七年申报7个抗体药物、12个适应症,研发效率之高,值得称道。因此,复宏汉霖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是我最为看好的本土医药研发企业之一。

关于复兴的估值:

再谈谈复星医药的估值。我一直认为,复星医药的优秀程度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不亚于恒瑞医药,但这么多年,市场先生在给予复星医药合理估值这个问题上好像一直不买账。复星医药的估值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明显的提升!首先,我想谈一谈复星的投资能力。无论是产业投资的国药控股、禅城医院,还是财务性投资的迪安诊断迪瑞医疗等,任何一笔投资都代表了国内最顶级水平,而顶级的投资能力是应当给溢价而不是给折价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复星医药先天具有复星集团的投资并购基因,成立初期仅有医药分销和试剂业务,正是这种顶级的投资能力使得复星医药在上市后的10年间迅速切入了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为后面的长期内生性增长奠定了产业基础。

事实上国际上无论是强生还是辉瑞,都走过了在创立初期通过高效的产业整合做大做强的阶段;从未来的角度看,这种顶级的投资能力让复星能够持续对接世界最前沿、最顶尖的研发技术,无论是和KITE共同研发CAR-T,还是和ISRG共同开发肺癌诊疗机器人,都让复星在相关细分市场直接确立了绝对龙头地位,而且我们有理由期待复星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惊喜。如果讲复星的投资能力有什么不好,唯一的不好就是过去投资性业务(卖股票、卖公司,体现为非经常性损益)对于净利润的贡献太大了,而这部分难免有一定波动,因此也压制了公司的表观估值(PE)水平。但这一点在近几年有了质的变化:

从2010年以后,除了刚开始布局的医疗服务板块外,复星在医药工业、医疗器械的投资明显放缓,整合运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强调。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复星在经历了上市后的10年扩张后,战略版图已经清晰,公司自然转向聚焦对于企业旗下的整合运营。近几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基本稳定在每年7-8亿,对利润的贡献也逐步降低。从复星扣非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例可以看的很明显,复星2009年扣非净利润占比仅15%,但2016年已经达到75%,2017年达到了80%左右。复星的利润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此外,就算对于仅有的近20%的非经常性损益,市场也压根没有给这部分估值。目前市场上较为认可的对复星的估值方式是对于经营性的部分利用PE估值(更精细一点对于各项业务分部估值),而对于非经常性损益部分,从报表中看看还有多少能卖的资产(主要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非主业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大概有80亿),将其直接加到市值里面。因此总结来说,复星投资能力毋庸置疑是国内顶尖水平,这是加分项而不是扣分项。就算卖股票、卖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波动较大,但是一来占比在持续下降,二来压根不影响估值。

其次,我们再说一说复星的经营能力。复星的经营能力虽然仍然有不少可以提升的地方,但是对于万邦、药友等整合已经证明是非常成功,复宏汉霖也是复星在2009年开始从国外引进的科学家一点点培养起来的,近几年在集团的内部整合和运营提升下毛利率也提升的非常显著,因此总的来说运营整合能力是很优秀的。

最后,我们再聚焦复星的估值。我们很多复星的投资者一直很困惑,复星的估值一直以来都不高,未来为什么能够提升?其实我们从过去十几年的表观PE去看,TTM的均值大概是24倍,确实不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非经常性损益(卖股票、卖公司)对于净利润的贡献太大了,而这部分难免有一定波动,因此也压制了公司的表观PE。更合理的方式是剔除掉非经常性损益,用市值/扣非净利润的PE去看公司经营性业务的PE,我们发现该数值历史上并不低,均值在43X左右,且随着近几年公司利润结构发生的质的变化,扣非净利润占比持续提升,PE(扣非)已经下降到历史低位。但复星的研发投入却正在开花结果,未来五年间,单抗、CAR-T、肺癌诊疗机器人将陆续上市,每个产品都是十亿甚至几十亿级别的重磅产品,业绩也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一方面复星的扣非PE仍然合理偏低,但另一方面复星的研发收获期却越来越近,投资价值提升的非常显著,业绩和估值都具有巨大的向上空间。正是由于市场有一部分人对于复星一直存在着误解,一直不重视复星的变化,这才导致了复星有巨大的预期差。投资机会往往正是源自分歧减少和一致预期形成的过程。作为持有复星多年的长期投资者,我坚定的相信这一过程,也正是复星未来两千亿、三千亿甚至更高市值形成的过程!

走势明显强于大势,被低估的医药行业的常青树之一,值得长期重点关注!

医疗服务板块 2015年年报披露,期内集团强化已基本形成的沿海发达城市高端医疗、二三线城市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业务的战略布局,探索大健康产业布局。禅城医院新综合医疗大楼“精进楼”投入使用,集团参与创设温州老年病医院和齐鲁医管,启动建设台州浙东医院、参与创设星双健医疗投资,整合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探索医养新模式。进入并布局血透领域,规划产业链整合;开拓与“挂号网”的战略合作以及领投“名医主刀”A 轮融资,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的无缝嫁接。报告期内,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收13.79亿元,同比增长16.26%。

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板块 2015年,集团推进 Alma Lasers 业务发展,强化对Chindex Medical Limited代理业务的拓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量2015年快速增长。Alma Lasers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6.88亿元,同比增长10.79%;同时,Alma Lasers加强新产品尤其是医用治疗器械的开发,产品线向临床治疗领域拓展,产品获得5项新的欧盟CE认证及1项美国FDA 的510(k)认证。2015年,集团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25亿元,同比增长 14.69%;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代理业务实现营收5.29亿元,同比增加21.48%。

布局六大疾病领域 公司已在中国药品市场最具潜力和成长力的六大疾病领域(心血管、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抗感染、抗肿瘤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布局。本集团核心医药产品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销售额过亿的制剂产品和系列达到 17 个。在上海、重庆、美国旧金山、台湾建立互动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在小分子化学创新药、大分子生物类似药、高难度仿制药、特色制剂技术等领域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平台。2015年1-6月,公司加强了抗肿瘤药物的产品布局,目前在研生物类似药(单抗为主)和化药合计超过 22 项。截至2015年6月末,在研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疫苗等项目 130 项,37 个项目正申报进入临床试验、13 个项目正进行临床试验、33 个项目等待审批上市。

特别重要提示:

好的股票也需要有好的买入价格,本人所提标的,并不是说马上就能买入,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只是纳入长期跟踪行列!我们不能左右股票的价格,我们却可以耐心等待,等待那个我们认可的好的价格的出现,股市里没有等解决不了的事情,本人认为,耐心有目的的等待,是股市里的最高武功!胜过一切的技术分析!本人所提所有股票,均是本人作为行业分析,技术分析进行举例,不构成推荐,买入后果自负,本人是个人投资者,资料或者认识会有偏颇之处,万望朋友们多多海涵,本人只是想把本人二十多年的投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共同进步,互通有无,精彩快乐股市人生!





欢迎就个股问题进行探讨,也希望把20多年的经验与您分享,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快意股市人生,注:所有材料均来自公开资料,本人不保证材料的绝对真实性,读者引用或者借鉴需谨慎对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